楠木軒

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父母學會“共情教育”,別讓孩子“輸不起”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孩子,在比賽失敗的時候號啕大哭,似乎完全不能夠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

很多父母對這樣的孩子沒轍,也不懂如何去安慰孩子,導致孩子一直在處於頹唐的狀態之中,提不起勁來。

事例:

王女士有一個5歲的小兒子,平時是一個積極陽光的孩子,與人為善,舉止有禮,是周邊孩子裏看起來最有出息的一個。

平日裏王女士的兒子經常會得到大人們的誇讚,在孩子裏也算是領袖人物,很少嘗過挫敗的滋味。

這樣看似一帆風順的生活,其實隱藏着許多的暗湧。

有一次小區裏的居民們組織了一場運動比賽,除了大人的比拼以外,孩子們也有項目可以參加。

王女士替兒子報名了短跑比賽,希望他可以獲得一個好名次,畢竟前3名可以拿到主辦方贈送的“精美玩具”。

王女士的兒子在一聲哨響之後,立馬飛奔出去,可是沒有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參加比賽的孩子裏,有好幾個都是“飛毛腿”,沒一會就把王女士的兒子遠遠甩在身後,把前三名的名額都拿到了手裏。

看着其他孩子頒獎的時候,王女士的兒子實在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來,怎麼哄都哄不好。

在他看來,前三名應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如今現實與理想出現了偏差,導致王女士的兒子怎麼也接受不了。

分析:為什麼孩子“一輸就哭”?

王女士的兒子就是典型的“輸不起”的孩子。

他沒有意識到在這場比賽裏自己可能會輸,所以孩子在看到比賽結果的時候,才會如此難以接受。

在平日裏,王女士也沒有針對孩子的這種性格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沒有讓孩子明白“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這才讓王女王女士的兒子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所以王女士的兒子才會“一輸就哭”,因為他還沒有學會用其他的方法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如果孩子的消極情緒,長期得不到緩解,這會讓孩子陷入一個“邏輯怪圈”中,不停地否定自己,難以成長。

“輸不起”的孩子,通常有這“3個特徵”

①沒有失敗的經驗

有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經歷過“失敗”,對他們來説,“失敗”只是一個陌生的詞組,他們瞭解它的含義,卻從未體會過這樣的感受。

所以當孩子面臨失敗的時候,他沒有足夠的經驗去用積極的情緒應對失敗這一件事情,甚至會否認自己失敗的事實,以此維護自己內心中的“信仰高牆”——“我永遠不會輸”

②活在讚美與誇獎之中

有的孩子一開始就活在眾人的讚美與誇獎之中,在他們的內心裏,自認為自己是父母的驕傲,為父母掙得面子,臉上增光。

如果他們在比賽中沒有拿到最好的成績,被別人奪走了原本屬於他的“第一名”,孩子的內心就會坍塌。

他會認為自己不再是值得父母驕傲的孩子,自己的失敗會換來父母的批評和他人的冷嘲熱諷,這樣強烈的落差感會讓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

③性格比較脆弱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脆弱,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夠讓他們抖個機靈。性格脆弱的孩子,其實很難接受自己的失敗。

他們只要一想到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在心底裏感到恐懼,有時候會通過“哭泣”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

在他們看來“失敗”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影響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影響自己自信心的建立、影響自己曾經制定好的未來......性格脆弱的孩子,總是想得比常人要多,壓力也更大。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應該怎麼辦?

①學會“共情教育 ”

所謂“共情教育”就是,就是父母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面對失敗時候的感受,瞭解他們的擔憂與恐懼,並鼓勵、支持他們。

父母要讓孩子哭,因為孩子只有把自己的情緒通過合理途徑宣泄出來,“失敗”才不會成為孩子的心結。

在孩子沒有學會其他合理途徑的時候,哭泣是孩子宣泄情緒的最好方式。

等到孩子把自己的抑鬱情緒宣泄出來之後,父母可以以自身經歷去寬慰孩子:我也曾失敗過,我懂你的感受,瞭解你的痛苦,父母會陪你一起面對“失敗的結果”。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從中學會面對失敗,排解痛苦。

②讓孩子明白,失敗沒什麼大不了

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中,私立學校沃明斯特校長馬克説過:“我們鼓勵孩子害怕,他們去嘗試,去失敗,從中學會成長。”

如果孩子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嘗試,拒絕突破自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中,營造出“我很棒”的假象,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一點也不好。

都説人的一生就是面對挑戰,突破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標出發。如果因為害怕就退縮不前,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該怎麼面對社會中的風雨,怎麼接受自己原來也只是一個平凡人的事實?

所以説,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勝敗乃是兵家常事”的心理,這樣孩子才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失敗,不會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不可自拔。

和你説句貼心話

人稱喬布斯第二的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曾教導過他:“堅持做你所熱愛的事物,不論是哪一領域。即使你已經做到了最好,你仍然有失敗的可能。但選擇熱愛的,生命便不曾被浪費。”

“失敗”其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一次摔跤、一次失誤都是一種“失敗”,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瞭解,失敗並不能成為打敗自己的利器。

只有面對失敗而不敢迎難而上,被心理的陰影包裹住,不得動彈,失去了想要勝利的決心,失去了對自己的自信心,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者”。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