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感恩奮進 拼搏趕超 創新變革成就高原古城嶄新形象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人民網-青海頻道

“當登臨絕頂,縱目遠眺,羣山翠嵐,三川煙雲。”一百多年前,從南山鳳凰台眺望,古城西寧盡收眼底,滿眼綠意;一百多年後,依山傍水的西寧不僅是滿目蒼翠,更享有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等“國字號”榮譽。

發展中的西寧。人民網 甘海瓊攝

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與發展、城鄉協調、民生改善、社會事業、民族團結,奮進的西寧正在開啓聚力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的新徵程。

創新的西寧 產業發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直徑只有0.005毫米,不足頭髮絲直徑的十分之一,每平方毫米麪積卻能承受500公斤的拉力,密度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10倍——這就是碳纖維。2021年9月8日,我國首個萬噸碳纖維生產基地在西寧市投產。從原材料到產品包裝,生產線上,我國高端應用市場的碳纖維國產化替代進程正加速實現。

碳纖維生產。人民網 張莉萍攝

據瞭解,2020年,西寧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為2012年的2.3倍,高於青海省平均水平。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68家。碳纖維技術、光電轉換效率等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成功創建全國創新型城市,入圍“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不斷以創新驅動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也在快速發展。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25.7%。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新材料等蓬勃發展,國內首個萬噸碳纖維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加速培育光伏、鋰電、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羣,鋰電產能接近全國產能的三分之一,工業逐步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始終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西寧,加快構建產業業態,提升整體競爭優勢,着力構建西寧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穩中趨優的發展態勢。

協調發展的西寧 產業調整與城鄉建設並行

2022年元旦小長假期間,西寧市共接待遊客19.4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3億元;2022年春節假期西寧市累計接待遊客31.31萬人(次),同比增長12.26%,實現旅遊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14.92%。

夜晚的西寧唐道商圈。人民網 甘海瓊攝

每個假期,西寧市文旅市場總能交出亮眼成績,這只是西寧市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成就體現的一部分。不斷升級的投資結構和不斷增強的消費動能也為更趨協調的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和動力。特別是深入實施的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推行的鏈長制、包保制等,高景、麗豪、阿特斯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紛紛入駐西寧,產業基礎、集羣效應日益突顯,投資結構不斷升級。目前,西寧市三次產業比為3.8:33.5:62.7,三產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第一大產業。

始終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西寧,產業結構、投資結構、需求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而始終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也讓西寧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多巴新城。 白文菊攝

海湖新區崛起,湟中撤縣設區,多巴、南川、北川片區競相發展。數據顯示,西寧市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75平方公里增加到208平方公里,擴大了2.8倍,城市骨架加速拓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這是始終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西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配套,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鄉村生活更加幸福。

開放的西寧 深化改革破解難題

今年1月16日,西寧綜合保税區封關運行暨首批企業入區儀式在大通縣北川工業園區舉行。伴隨着鳴笛聲,兩輛卡車載着從加拿大進口的精密設備集裝箱,在西寧海關的監管下順利駛入西寧綜合保税區。首批貨物正式通關,標誌着西寧綜合保税區正式投入運行,進入業務實質性操作階段。

西寧市綜合保税區首單貨物通關。人民網 張皓芃攝

以西寧市綜合保税區為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通道,充分發揮綜保區平台優勢,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區域吸引力、競爭力、引領力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為了引進來更要走出去,2021年11月,西寧市政府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了西寧市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藉助參加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和2021湖北農業博覽會召開之際,邀請了國內500強企業及知名企業近200名企業家代表參加會議。讓各界對西寧市近年來重點發展的光伏製造、鋰電儲能、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科技以及數字經濟、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等產業成為主推項目有更深入的瞭解和知曉,引發了強烈關注。

西寧的開放,也深刻體現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持續深化的“放管服”改革,讓市級審批事項由原來的342項減少至78項,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等時間大幅壓縮,“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市民中心成為國內一流的綜合性辦事服務平台。實施營商環境“一把手工程”,市場主體由16.1萬户增加到23.7萬户,平均每日登記註冊21户,成為營商環境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開放的西寧,始終堅持以改革破難題、以開放添動力,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持續激發。

綠色的西寧 生態本底更加厚實

山大溝深水土流失嚴重,這是曾經生活在西寧火燒溝的張陳蘭對這裏的第一印象,“二十多年前剛嫁過來的時候,這裏有一個生活垃圾消納場,後來我們從這條溝遷出住進了海湖新區,這裏又成了一個建築垃圾填埋場。”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昔日滿眼垃圾、植被稀少的火燒溝如今處處綠植花木,碧波盪漾。

這是多年來,西寧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環境質量的一個縮影。北川河濕地公園景觀綠化工程拆遷面積143萬平方米,1919户,8116人;全市動員,義務植樹,已經成為西寧人的生態習慣……如今,西寧的公園越來越多,西寧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強,曾經“拉羊皮不沾草”的西寧已不復存在。

秋日的北川河濕地公園。人民網 甘海瓊攝

數據顯示,西寧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6.5%。新增園林綠地1.87萬畝,人均公園綠地增加到13平方米,成為西北首個“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雙榮譽的省會城市。今日西寧,南北兩山常綠喬木蒼翠欲滴,昔日“垃圾溝”火燒溝華麗變身市民休閒後花園。

西寧的生態底色不僅有綠色,更有藍色,湛藍的天空在西寧時常可見。根據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西寧市收穫330個優良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高達90.4%,比2015年提高12.9個百分點,連續6年領跑西北省會城市。而在2013年,西寧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僅為百分之六十左右,正是從這一年起,西寧市緊盯綠色發展,開展大氣污染整治工作。

從找準“病根”到制定“治療”方案,幾年來,西寧市持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為了改善空氣質量,狠抓“抑塵、減煤、控車、治企、增綠”等措施,加速推進“煤改氣”“煤改電”行動,強化煤炭市場規範化管理;依託監測監管系統對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各級網格點面結合開展環境監管,實現“技防”和“人防”有效整合,全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34.7%,年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0天。

始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西寧,着力打造高原“綠谷”城市、“潔淨”城市,加快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讓西寧的生態本底更加厚實。

共享的西寧 發展成果廣泛惠及市民羣眾

“小區更乾淨了,心裏更敞亮了。”在西寧市湟源縣,説起小區的新變化,家住縣政府小區的李玉芳深有體會。2021年,湟源縣西大街社區對轄區內包括政府小區在內的五個小區實行了老舊小區改造,508户1500餘名羣眾從中受益。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數據顯示,西寧市已累計改造保障性住房、棚户區、老舊樓院27.4萬套,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9.6平方米,較2012年增加12.6平方米。742個愛老幸福食堂和日間照料中心、農村老年之家惠及34.4萬各族羣眾。

西寧市城西區“愛老幸福食堂”監管平台。人民網 張皓芃攝

始終堅持80%以上財力用於民生的西寧,每年着力辦成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綜藝歌舞專場演出、精品美術展、元宵節燈謎會……2021年9月9日,西寧市圖書館、西寧市文化館、西寧市博物館和西寧市美術館並稱西寧“四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試運行,這裏成了西寧市民節假日休閒的新去處。

西寧“四館”之一的美術館。人民網 楊啓紅攝

廣大市民也深切感受到,西寧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統計數據顯示,西寧市現有公益性文化機構近1200個、羣眾文化機構38個,鄉鎮、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市民文化生活帶來更多精神享受,文化事業欣欣向榮。

全民共享的發展成果,還體現在羣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西寧,繼續着力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質生活標杆,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羣眾,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西寧的發展,充滿了全市各族羣眾的心血與汗水;西寧的跨越,造就了高原古城的嶄新形象;西寧的成就,註定載入西寧發展史冊。瞄準新的奮鬥目標,踏上新的征程,未來的西寧,一定會在實幹中,成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繼續乘風破浪,向着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