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總理寶座岌岌可危,莫里森終於攤牌了,對華態度180度驟變
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意圖,不同的國家會採用因勢利導的外交手段,以尋求穩定的國際關係支持。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因明年大選在即,為了保住總理位置,對華態度轉變之快讓人瞠目結合。
為總理寶座不惜偽裝對華態度
莫里森自2008年就任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在去年3年就因應對林火不利被批,今年又因莽撞外交政策破壞了跟中、美、法三個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讓他在一項民調調查支持率達到歷史最低。
根據《澳大利亞人報》11月15日相關報道,莫里森在一項民調中的支持率僅為44%,且其領導的政黨支持率為47%,明顯少於工黨的53%。若大選在即,莫里森總理的位置岌岌可危。
這種危及到總理位置的危機讓莫里森開始上演對華態度的偽裝。為了能夠在國際上獲得中方的外交支持,他積極尋求與中方的對話,不僅在報道結束後就跟內閣成員向中方提出了對話請求,並用“開放態度”來表示澳大利亞對中的外交歡迎。
可是中方對莫里森本人想要與其對話的想法並不買賬,面對澳方絞盡腦汁的“求對話”的外交意圖,中方不為所動。
莫里森撕下偽裝攤牌
中方的態度,讓莫里森意識到藉助中方力量來維護自己政治的意圖必定會以失敗告終,於是他立馬審時度勢,對中方的態度直接來了個180°的大轉變,上一秒還在“求對話”,下一秒就決定在反華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了。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通過就能説明其對中方的態度。澳大利亞眾議院在12月2日通過此法案,不論是在法案內容上,還是通過的時間過程上,均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原本澳大利亞眾議院的立法程序的審議通過需要在不同期會完成一讀、二讀、三讀的辯論討論過程。而“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通過僅在1天之內就完成了三讀,並於2日進行最後一天會議儀式。之後想要重開議會,只能等到明年的2月份,而明年上半年正是下屆的大選時間。
如此快速的通過此法案,是為了能夠儘快的為下一步計劃提供法律依據,最好在聖誕節前通過完成,其目的是為了加大對中國、俄羅斯和緬甸政府及個人的制裁力度的同時,也是莫里森政府在大選前想利用對華的強硬的國際關係來“干涉”國內政治的企圖。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國青年報温添賦已修訂可發送126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