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念好“穩”字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全面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12月11日在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穩”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為突出的關鍵詞。與往年相比,明年經濟工作的“穩”將體現在哪些方面?商務領域該如何更好地把握“穩”和“質”的要求?

“穩”字有深意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25次出現“穩”字。會議明確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強調‘穩’的突出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以及三重壓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明年全球經濟將面臨比今年更加不利的環境: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變數增多;二是隨着明年發達經濟體寬鬆政策逐漸退出,經濟下行壓力將逐漸加大;三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出現了三大新的下行壓力:一是需求收縮,內外需和投資消費需求都面臨更大壓力;二是供給衝擊,原材料供給和價格上漲帶來挑戰;三是預期轉弱,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減弱,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下調。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當前,百年一遇的公共衞生危機同時帶來“慢”與“快”兩種複雜影響:“慢”體現在疫情導致要素流動大幅趨緩,全球經濟增速放慢;“快”體現在疫情加速經濟發展模式自我進化,加速全球經濟秩序深層變革,人類經濟社會的長期拐點加快到來。他表示,“慢”與“快”的矛盾並存決定了“穩”與“進”的有序推進,唯有穩字當頭才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穩中有進才能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對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非常重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明年經濟形勢將處在疫情衝擊後由高點向正常增速回落的關鍵時刻,引導經濟增速穩定維持在合理水平,將給後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強調“穩”的特徵就更加突出。“要及時將經濟穩定在潛在產出附近,以平穩實現增速換擋。同時,新發展階段,穩增長的內涵要充分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意味着既要有一定量的積累,也要有質的穩步提升,在堅持量的底線思維基礎上,多措並舉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着眼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同時實現“十四五”及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經濟增長要保持一定增速。實現經濟穩定增長至少需要在五方面發力:一是財政貨幣政策在積極和穩健基調下應適度擴張以支持實體經濟;二是多措並舉加大救助中小微企業;三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四是加快數智時代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五是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對特定困難羣體給予必要的救助。

商務領域穩增長有基礎

商務工作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在宏觀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商務領域面臨着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更好地做到“質”與“穩”的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具體到商務領域,國內外形勢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和壓力,需要直面匯率波動、海運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轉型升級陣痛、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等壓力和挑戰。當然,也要看到中國疫情防控較好、經濟韌性強、產業鏈供應鏈總體穩定、中國市場潛力大等諸多有利因素,商務領域實現質穩量增仍存在堅實基礎。

白明進一步分析,商務領域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但穩外貿、穩外資等工作對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意義重大。商務領域既需要注重“質”,也要做好“穩”,着重在三方面發力:一是落實好“十四五”規劃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時研究出台政策,為穩市場主體穩定健康運行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二是充分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的機遇,深挖與更多貿易伙伴的經貿合作機遇,注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三是以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全球更多優質要素資源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充分發揮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的作用。

劉向東表示,穩增長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外向型企業要充分利用好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舉措和數字化等技術手段,增強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利用已達成的RCEP等自貿協定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通過自貿協定釋放的紅利開展高質量的境外投資和對外貿易。(記者 吳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經濟念好“穩”字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