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血量才敢和全自動武器對槍,因為遊戲設定為了平衡性,半自動武器的單發傷害一般會更高。同時因為遊戲制度讓角色可以復活,所以可以毫不顧忌的在中近距離與正在進行火力壓制的全自動武器對槍。現實是中近距離的“火力壓制”能打得人抬不起頭,更別説冒頭瞄準射擊了。而遠距離的點射,全自動步槍大部分精度都能達標。M16A4也是個反例,不能全自動射擊已經被吐槽很久了。
中距離除了機槍,是沒有人會打長點射的(所謂的連射)。放棄了全自動,等於放棄了巷戰的優勢。很多人可能在轉角遇到敵人的時候由於緊張,按住扳機就不鬆手了。如果只有一個敵人,你可能打死得了,但對面要是有兩個以上,就尷尬了。
Heckler Koch 416D軍警全自動版10.5寸短步槍
跟手臂力量和射擊姿勢有關...大批量產軍用槍械有些槍機配合公差控制不好,槍機會很緊,手臂力量不足用左手拉槍機柄會拉不動...野戰軍步兵的戰術動作以前基本離不開地面,正所謂“摸爬滾打”,換彈匣重新上膛一般都是趴在掩蔽物後面完成的,也不適合用左手拉槍機...
AR 系列(包括 HK416)在拋殼口後面都有個擋彈殼的凸起(deflector),防止拋殼太偏後打到己方。你看見的就是彈殼向後飛然後被彈回前方的過程。AR 彈殼,又是全自動的話,打在裸露的皮膚上會很燙的,所以火線上的人最好全身裹嚴實,尤其是臉部、領口和胸口,戴防護眼鏡,不要穿寬領露胸的衣服。
官方闆闆正正的説明問題就是來解決浪費子彈的問題。子彈都大風颳來的不要錢是不是?民用市場你現在去買Hornady Match .50,20發要你46.95刀,同牌子.338是114.96刀 20發,一發 .308win競賽彈的價格是1-1.5刀左右,就我撿個蛋殼回來拿來複裝我都要花到3毛錢左右的成本。
m249 saw標準版
這也和作戰情形有關係。中遠距離一直就是半自動單發打比較好,省子彈又有精度,還不至於過分緊張。連射火力壓制是機槍手的角色。近距離100米內的話,三連發還是能夠有效均衡連發的火力和半自動的準確的。50米內CQB的話,不管自動半自動三連發步槍,都不如衝鋒槍好使了吧。玩Insurgency Sandstorm,交戰距離在5到100米,玩了110小時最後覺得M16A4最好使,通過合適的走位可以避免敵人全自動武器對我的壓倒性優勢。
傘兵版的249
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説 熟練使用自動武器還是有門檻的。換句話説,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
我覺得現在對於自動武器的管理辦法還是比較合理的。
三連發或者二連發其實真的沒什麼用,實際中你想打個二連三連無非就是在單發模式下快速扣扳機就可以了,兩秒扣五六發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談不上精確瞄準,只能打個大概。並且單發快速射擊一般只用於十幾米的範圍,再遠的話運氣好第一發能中,後面的幾發基本就跑飛。全自動射擊也就室內房屋裏才會用,畢竟所謂的壓槍可沒有晃晃鼠標,搓搓屏幕那麼簡單哦。
其實三連發才是強制讓新兵在控制自己的彈藥損耗情況,對老手來説,合理控制子彈消耗和打出精確的命中率最佳方式是半自動射擊,全自動射擊在火力掩護上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當然這是隻限於輕武器的,真正的火力壓制那得是重武器一輪覆蓋。
rpk
在30米-100的中距離快速半自動射擊效果要好的多。而15以內使用全自動射擊則存在諸多危險,尤其是對突擊步槍而言,一是全自動射擊彈量難以掌控,距離過近往往給不了你換彈匣的時間和空間。這時候緊急換彈匣是能判斷出來的。對面穿防彈衣衝出來你切副武器也沒用。二是跳彈風險大,容易誤傷戰友甚至自己。這條對沖鋒槍而言就好很多。
你們都覺得全自動擼槍很爽,忘了全自動模式一個彈匣子彈很快就打光了,槍管過熱燙手,還有槍管還會燒紅冒火,甚至炸膛,以前不是很多人喜歡吐槽神劇捷克造無限子彈,手握槍管,還有從不換槍管,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情就知道,主角都是反對全自動模式儘量點射,還有亮劍主角遭遇土匪襲擊,李雲龍看警衞員抱着機槍狂擼就是一腳,要求改為點射精確射擊。
三連發雖然是很學院派,但其實是對的。這個理論最大的問題其實應該是在越南戰爭提出的。而越南戰爭的的戰線和接敵距離要比普通戰爭要近很多很多很多倍。如果那個時候剛好打伊拉克或者阿富汗,説不定現在全自動才莫名其妙地變成了非主流了。
ak47短管
活塞 AR 比起吹 AR 持續射擊時更不容易熱、更乾淨,也不代表氣吹AR是受不了這個熱所以改三發點射的啊,這倆中間的關係豈能靠腦補,萬一這個更熱的程度不大、不需要改三發點射呢,萬一這個更熱的程度很大、改三發點射也沒用呢?
三連發確實是為了節省彈藥,但和士兵緊張不緊張沒關係。是因為調查顯示自動射擊時除了前兩到三發,其他子彈都會大大偏離目標,而因為射速太快,大部分短點射都會飛出五發以上的子彈,所以就有了三連發模式。
偏離目標但是能震懾敵人,只追求命中的話那以前的半自動步槍更適合,但是顯然不是。大部分時候步槍手本來就看不到敵人具體位置只能概略射擊這時候子彈只要飛到大略位置有幾率懵中就行,尤其在叢林地形,視野短但是沒有有效掩體,遇敵還半自動或者三連發扣的話就慘了,無論命中還是壓制都打不過全自動。
t3(包括t3x)和老前輩sako a7一樣,barrel action(槍機-槍管)是固定到recoil lug前端大概3-4英尺的位置的 這種設計是故意的 “bed to the barrel” 是一種相對於全浮置式的妥協 目的是增強木託和barrel action之間連接的穩定性,在木託拴動槍其實很常見。同理,民間有很多人拿到木託槍或者聚合物槍托時會進行glass bedding 和pillar bedding,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槍托-槍擊連接的性能,同時製造全浮置式槍管. 你圖片中所用的是t3 forest版,但是t3(x)產品線中也有很多全浮置的戰術版本 如ctr ,tac a1,不可以偏概全
fn2000
戰場距離很遠的,即使遭遇戰距離也比你想象遠很多。步槍作用是精確射擊,所以基本只能單發,很少有連發機會的。況且現代戰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根本不靠輕武器,步兵的協同作用和戰場感知,引導火力覆蓋作用更大一些,至於輕武器本身作用越發微弱,能不能連發就更不重要了。m16的三點射是扣住扳機,三發打完才可以鬆開,如果扣一下就放,下次只會打出一倆發,它根本不是什麼成功的設計,就是限制了射速的閹割全自動,而且需要射手在瞄準時保持指向,根本不如訓練過在全自動擋打短點射
全自動模式還是有用的,比如巷戰叢林戰突然面對面遭遇還是非常有效,誰火力猛誰佔便宜,但是一般情況用得少,美國當時考慮到全自動和半自動各自弊端採取了折中三連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