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鐵碼頭,是北洋海軍威海基地的重要海防設施之一。人們乘船去劉公島,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鐵碼頭。今天,它仍以其完好無損的雄姿俯卧於劉公島前的萬里波濤之上,遠遠望去,煞是壯觀。人們將其列為威海勝景之一,稱之謂“鐵橋卧波”。
夕陽下鐵碼頭猶如“橫橋卧波”
其實,劉公島鐵碼頭的真正價值還是體現在海防方面。
1887年,清政府出於渤海防禦的全面考慮,經反覆考察論證,確定在威海衞建立海軍基地,以劉公島為中心的威海海防工程遂全面展開。位於劉公島海軍公所西南側海中的鐵碼頭,是由道員龔照璵主持,自1889年開始籌建,1891年竣工的。其用料總造價白銀151500兩,較之它處同類碼頭,此項工程尤巨。
甲午戰爭時期的鐵碼頭
劉公島鐵碼頭的墩柱乃“用厚鐵板釘成方柱,徑四五尺,長五六丈,中灌塞門德士(水泥)”而成,“凝結如石,直入海底”,異常堅固。
有關部門不斷對劉公島鐵碼頭進行擴建加固,以適應海防之需。1915年,鐵碼頭第一次改建,其上部改接鐵架,長205米、寬6.9米、水深7米。1935年,因鐵板鏽蝕,威海衞管理公署會同中國海軍、地方紳商及英國海軍,成立了修理劉公島鐵碼頭工程委員會。是年9月,在上海、天津、青島及本埠各報刊登廣告,招標施工。重修後的鐵碼頭,漲潮時可停靠萬噸輪。之後,專為修理艦艇和裝卸煤炭之用。
甲午戰後殘損的碼頭棧橋
1952年,人民海軍進駐劉公島。1953年,威海人民政府同駐威人民海軍共同修鐵碼頭,將鏽蝕的鐵板、墩柱、鐵框架等全部拆除,換上進口優質鋼材。1971年,又在原有基礎上增建“丁”字形引橋,使其功能更臻完善。
作為北洋海軍威海基地的重要海防設施之一的劉公島鐵碼頭,為北洋艦隊“各船上煤”及其它軍用物資的裝卸,發揮過重要作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的保護遺址之一。
從島上制高點旗頂山上看鐵碼頭
今天,劉公島鐵碼頭連同其它遺址,不僅是具有豐厚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資源,而且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海防觀教育的生動教材。同時,在軍事上它仍發揮着自身的應有作用。
作者:王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