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的"節儉教育"

家長害怕孩子養成亂買東西,不懂體恤父母的壞習慣。在孩子要玩具的時候,會向孩子抱怨家裏"沒錢""爸媽沒本事"。等孩子長大以後在自己給自己買。

本來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孝順父母的好習慣,卻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自尊帶來打擊。

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缺少底氣,低人一等

常常聽父母説家裏沒錢,敏感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就會缺少一種底氣,不敢去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孩子面對這個新奇的世界,總有無數喜歡的、想要的東西。然而,對於常聽父母哭窮的孩子來説,只要價格超出了家庭消費限度,他們就必須剋制自己內心的渴望,掩藏真實的想法。

在他們心裏,價格貴的東西想也不敢想。

窮養的孩子沒有底氣,無形之中把自己放在了比別人更低的位置上。

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金錢引誘,誤入歧途

哭窮的父母,不會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錢財來保證物質生活。於是,很多缺錢的孩子被外界引誘,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特別是到了大學,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的警惕心也不強,一不小心就中了校園貸的圈套。

孩子在生活中缺錢的時候,理應求助於最親近的父母。

但是由於父母哭窮,有些孩子無法跟家裏人開口,只能被迫向陌生的社會尋求幫助,而社會的惡意往往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在進入社會之前,孩子需要樹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觀,需要認識到社會的善與惡,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記得"無論貧富,父母一直在你們的身後"。

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因小失大,錯失良機

當貧窮成為家裏的一道難題,孩子在生活中就不得不把省錢當成頭等大事。省了小錢的孩子,有時卻錯過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機。

《奇葩説》中,學識豐富的詹青雲贏得很多人的喜愛。她來自貴州山區,但在上學期間,詹青雲敢於借一百多萬,去讀哈佛的一個學位。

對於她來説,知識遠比金錢更重要。薛兆豐教授評價詹青雲説:"她貧,但是她不窮。"對比而言,經常聽家長哭窮的孩子,不僅貧而且窮。即使去哈佛上學的機會擺在孩子的面前,他們也會被高昂的費用嚇退。因為貧窮,他們沒辦法承擔這份風險,只能無奈放棄深造的機會。

過於在意金錢的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父母不能讓孩子在金錢面前迷失自我,我們和孩子一定要知道:一個人的長遠發展,遠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

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父母炫富不對,哭窮也不可取。孩子的成長絕不能被貧窮所困擾。勤儉節約的習慣,應當源於孩子內在的修養,而不是受制於外在的生存條件。不向孩子哭窮,不以金錢為界,我們力所能及為孩子撐起一片廣闊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8 字。

轉載請註明: 想養成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知道一味的"哭窮"會給孩子帶來打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