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朔:美歐密集協調,暴露出“無數分歧”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最近一週,美歐就外交和軍事議題進行了密集的協調。週一,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和歐盟27個成員國的外長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行了一場視頻會議;週三到週四,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主持下,30個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部長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視頻會議。此番協調,歐美希望就中東北非和歐盟的“東部鄰國”、世界衞生組織、對中國政策、北約如何應對全球挑戰和第二波疫情等問題彌合分歧,但正如美國政治新聞網等媒體的評價,此輪接觸再一次證明雙方之間有“無數分歧”。

在抗疫問題上,歐盟對美國單方面要退出世衞組織強烈不滿,雙方基本上沒什麼話可説。在雙方都關心的地中海局勢上,美歐也表現得像兩條平行線一般。蓬佩奧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問題時表示,自己確實一直在考慮該地區形勢,但主要與利比亞有關,而歐盟想的卻是地中海東部,因為希臘抱怨土耳其在其海岸線附近進行鑽探。即便在雙方都想談的烏克蘭問題,最後也只是草草表示將繼續推進明斯克協議落實。

在如何對待中國問題上,雙方也是各有盤算,難以達成共識。歐盟及其成員國有意與美國協調對華政策,正如博雷利所言,“對華關係方面有些問題,我們(歐美)同樣遇到了。而我們歐盟和美國存在的緊密合作關係,對聯合提出及解決這些對華關係問題很重要。”但對於歐盟所提出的協調建議,蓬佩奧卻是置若罔聞,沒有多少回應。美國當然希望歐洲能夠跟自己站在一條戰線上,甘心受其驅使,對華實現全方位的戰略遏制。但歐洲顯然不願意完全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美國,更想按自己的路數來。於是,歐洲人提出的協調自然不對美國人的胃口,而美國人希望歐洲人做的,歐洲人也不那麼樂意。

在北約國防部長視頻會議上,雙方因美國要從德國撤軍的計劃再生嫌隙。在既定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議程中,主要討論應對第二波疫情計劃、應對俄羅斯新型核導彈以及北約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任務和行動的反應。但是,特朗普的撤軍計劃引起北約和德國領導人的強烈反對,儘管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以美國沒有就如何和何時撤軍做出最終決定來淡化北約盟友們的擔憂,但難以化解北約盟友們對美國的不信任,最終美國的撤軍計劃成為北約國防部長視頻會討論的議題。

斯托爾滕貝格對外宣稱,美國防長埃斯珀非常堅定地表示,美國仍然致力於與歐洲盟國保持聯繫,並承諾就美國未來在歐洲的任何軍事行動徵求他們的意見。不過,埃斯珀的表態能在多大程度上讓北約盟友安心還很難説,畢竟在與特朗普分歧日增後,埃斯珀能在國防部長位置上幹多久還是個未知數。而且,特朗普的撤軍計劃也不僅僅是希望德國提高國防預算的籌碼,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此前的表示,白宮對駐德國軍隊的去向確實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一部分可能調派到歐洲其他國家,一些將被部署到亞洲。圍繞着駐軍問題,以德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可能還會跟美國有更多的摩擦和協商。

事實上,除了這些已經協調的問題,歐美之間有分歧的問題還有不少。例如,美國日前剛剛下達最後通牒,宣佈將終止對中國、俄羅斯以及歐盟企業在和伊朗民用核設施合作方面的豁免,這些企業必須在60天內取消與伊朗的合作。再如,美國已經明確表示要擴大“北溪-2”工程的制裁規模。

跨大西洋關係走到今天這個樣子,表面看是理念上的不同,實則更多是利益上的分歧。特朗普奉行美國第一和單邊主義,嚴重製約了歐洲盟友合作的積極性,即便雙方有溝通協調的願望,也很難實實在在落地,正如此次所顯現的“波詭雲譎”一樣。博雷利宣稱,“為捍衞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同美國站在一起很重要”,但問題是如果歐美的利益不總那麼一致,或者在某些時候壓根就不一致呢?

不過,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不可否認的是,歐美畢竟同屬西方,仍是最重要的盟友。雙方願意協調本身就有重要意義,而且即使雙方在對華政策、撤軍問題等方面分歧重重,也不意味着雙方立場沒有回調的空間。對此,我們要保持密切的關注,不能掉以輕心。當然,我們也有一定的戰略定力。▲(環球時報 王朔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