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有本心理學經典著作《超越自卑》,有的版本叫做《正向思考的力量》。書中,阿德勒強調了自卑心理的普遍性,並從積極與消極兩方面闡釋了對待自卑的態度。積極的態度,類似我們文化裏的“知恥而後勇”,自卑就成為追求卓越的建設性力量;消極的態度,類似俗話説的“破罐子破摔”,讓人走向沉淪墮落。
父母是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幾乎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自我評價。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認同。本文在此要強調的是一種對孩子有間接影響的因素:父母的自卑對孩子的影響。
在包括青春期早期在內的很長時間裏,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是國王和王后,是孩子世界的頂樑柱。自信、樂觀、積極主動的父母,就像無垠的天空,激勵孩子勇於探索、大膽追求夢想;而自卑、悲觀、消極被動的父母,就像孩子頭頂低垂的天花板一樣,會給孩子沉重的壓抑感和無力感,進而影響孩子對自己、對未來的預期,讓孩子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夫妻是血緣之外最親密的關係,相互之間的影響也排在所有人際關係的首位。俗話説“千人嫌萬人嫌,一人不嫌值萬錢”,生動説明了夫妻間互相肯定、鼓勵、扶持的重要性。同樣,若反其道而行之,則會給對方造成莫大的打擊和傷害。
人無完人,對方當然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適當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而冷嘲熱諷和嫌棄,則基本沒有什麼積極作用。很多親密關係之所以逐漸變得冷淡、冷漠,最終解體,往往不是遭受了外界壓力的結果,而是禍起蕭牆,被冷言冷語“澆滅”了愛的火焰。
這種夫妻間的互相否定,除了造成當事人的自卑心理外,另外一個後果就是矮化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讓孩子從對父母的崇拜,變成理想破滅的迷茫、憤怒和自我厭棄。
孩子是父母兩個人的結晶,針對夫妻任何一個人的否定和貶低,孩子都將是受害者。若重視這種效應,夫妻間彼此互相欣賞,積極關注對方好的品質,孩子則會成為受益者。
家長作為成年人,難免在生活中有過受挫的經歷,多少有些自卑心理,這再正常不過。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配偶,怎樣讓自卑感發揮積極作用,給孩子做出示範,是做父母的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就讓我們把對孩子的親情之愛,作為促動我們思考和行動的動力,來好好處理這道人生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