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的康先生得知,自己還了兩年車貸的車竟然不是自己的。這可把康先生愁壞了,自己辛辛苦苦還貸款,最後車卻不是自己的。
當時康先生被某平台,首付3000元起,開新車的廣告整心動了,平台銷售人員給他推薦了一款車,這輛車全款價格九萬多元,交一成首付和保證金一萬多元,之後每個月還款2800多元,4年還清。
新車提回家後,康先生一直按時還款,但朋友無意中問他車本上面是誰的名字,這一問可讓他懵住了。康先生想來想去好像在買車時就一直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也不知道購車有“大綠本”,他打開行駛證才發現所有人不是自己,而是“某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
之後,康先生查看電子合同才得知,當時他所籤的合同不是“購車合同”,這輛車所有權不是他,康先生認為自己被平台和銷售人員欺騙了,當時並沒有給他説這是一份租車合同,直到現在自己手裏也沒有紙質合同,肯定是銷售人員有意隱瞞,如果早知道這樣子,自己肯定不會簽字。
康生生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另外一個疑問,自己首付和保證金繳納之後,原本應該8萬元的貸款變成十萬多元,客服給他説,這裏面多的兩萬元包含了購置税等等,但這輛車在平台價格遠高於4s店,當時銷售人員也説了這些費用全包,如今卻算在裏面還不打算認賬。
據瞭解,這個平台曾因虛假宣傳被多次處罰,但很多在這裏買車的車主都有着像康先生一樣的困擾,就算貸款還完了,所有人也不是自己。有車主表示:維權太難了,還着自己貸的款卻開着別人的車,這種感覺太難受了,真應該讓平台的人體驗體驗!
平台工作人員稱:合同內容車主都是知道的,平台講得很清楚,不會存在虛假欺騙的情況,合同不清楚可能是很多車主因為疫情原因無法按時還款找的藉口。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