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人類將會持續對抗噪音,
就像對抗霍亂和害蟲一樣。
——羅伯特·科赫
現代人最稀缺的一項權利是什麼?安靜的權利——在現代生活中,噪音無處不在。
感受一下:上班同事哇哇聊、回家趕上隔壁裝修、樓上搓麻將拉桌子、樓下孩子嗷嗷哭,外面汽車嘀嘀嘀,地鐵咣啷啷,天上大飛機嗡一聲過去……
所謂噪音,就是不想聽到的聲音。一個人去聽搖滾樂,暴露在一百分貝的音量下,他不認為這音樂是噪音。但是對於想安靜地看書或者工作的人就是噪音。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選擇忍耐。但其實,太多噪音對聽覺有害。當你離開裝修現場或離開地鐵時會耳鳴,那就可以確定你的聽力已經受損,而且是永久性的。
除了聽力之外,噪音還會以許多其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健康。
噪聲是一種惡性刺激物,長期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失調,條件反射異常,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多夢、失眠、心慌、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者可產生精神錯亂。這種症狀,藥物治療的療效很差,但當脱離噪聲環境時,症狀就會明顯好轉。噪聲還可以引起如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精神障礙、內分泌紊亂,甚至事故率升高。
常坐地鐵的人喲,你可知道地鐵噪音是有損神經的等級?
坐大開間上班的人喲,你的工作環境能讓你集中精力嗎?
你一天中坐電梯時,有沒有吵死人的廣告?
如果這些你都有幸沒體會到,那你感受過絕望嗎聽過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嗎……
“路噪大户”地鐵裏,手機外放會讓人暴怒嗎蒼茫的天涯是我~滴~愛~
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
地鐵車輛噪聲根據其發生源的不同,可以分為輪軌噪聲、空調機組噪聲、牽引電機噪聲、空氣動力噪聲和電弧噪聲等。曾有記者在某城市地鐵5號線、6號線、8號線、10號線、14號線、15號線實際測量,大多線路地鐵內噪聲約為80~120分貝。
80~120分貝是什麼概念?超過60分貝的聲音就可稱為噪音,普通人聽力舒適度的上限為80分貝,90分貝相當於在吵鬧的酒吧裏,100分貝相當於織布車間的聲音,110分貝相當於飛機起飛聲。為保護聽力,噪音的允許值應在90分貝以內。
除了列車本身的“路噪”,人為噪音,也一直是乘客吐槽的問題。
在北京地鐵裏,旁若無人地大聲吵鬧、打電話的情況還真不稀奇。北京市居民趙某坐地鐵通勤,昨天上午碰見倆大爺“聊天跟吵架似的”,晚上下班回去又碰見仨“瘋婆子”,嗓音尖利、穿透力極強。
除此之外,被迫追劇、被迫看綜藝、被迫聽神曲……也是很多地鐵乘客的日常。
甚至,勸還不聽。
3月底,上海地鐵1號線內,乘客上前勸阻手機外放時被擊打頭部
北京、上海、天津、蘭州、貴陽、昆明、武漢等地已出台了相關規定,並以《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形式對地鐵上禁止外放聲音予以明文規定。不過各地的監管主要以工作人員勸阻為主;北京“相對嚴格”,採取了“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懲罰舉措;武漢則採取了罰款舉措。
杭州地鐵1號線車廂內的警示
禁止手機外放的話題還上過熱搜,網友表示:舉雙手贊同。
可見網友對外放行為的深惡痛絕。通勤不易,方便是互相給的,還請大家注意噪音影響。
吵鬧的一天過去,有人回到家依然不得清靜,甚至動用“神器”與鄰居鬥爭……
“震樓神器”咣咣響,自損八百傷敵一千注意,這是違法的。
俗話説,百萬買房,千萬買鄰。
一份2020年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近80%的城市居民正受到鄰里噪音的困擾。
而選擇用震樓器同鄰居繼續進行鬥智鬥勇的活動,顯然不是頭腦發熱之舉。
他們在下定決心使用這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前,通常已經被噪音折磨了相當長的時間,同時伴隨着無數次口乾舌燥的無效溝通。
2019年,在上海的一起噪音糾紛中,為了“修理”鄰居,樓下的住户讓震樓器24小時不間斷地製造了10個月的噪音。
當然,由此升級的故意傷害事件也多不勝數。
無論受害者還是施害者,轉變可能只在一瞬間。還請“珍惜”你的鄰居。
天下苦電梯廣告久矣電梯廣告投入高了,但是審美水平卻在下降
垃圾分類已經1年了,垃圾廣告卻還在擴散精神污染。
電梯無疑是垃圾廣告的重災區。電視、電腦、手機上的廣告尚且能關閉靜音或者直接跳過,而電梯的封閉式特性使廣告無所遁形。
電梯門關上的瞬間隔絕了手機信號,擴音播放的視頻振聾發聵地進行主權宣告......無論是上下班還是回家、逛商場,廣告存在於每個有電梯的地方。
號稱“中國4億城市人口,3億看X眾”的電梯媒體,曾在其年度報告中誇耀:“X眾提供的被動化媒體的重要意義在於抓住用户被動的必經的生活空間,把品牌滲透到城市主流人羣必經的生活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用户的強制到達。”
提供被動化媒體、滲透必經生活場景、實現強制到達......嘖嘖嘖,聽聽這些詞彙!人們就像是被覬覦已久的羔羊,門一關,電梯間就成為了受眾們的屠宰場。
而甲之砒霜,乙之蜜糖。覆蓋面廣、滲透率高、傳播力強、媒體費用低的電梯廣告備受廣告主們的青睞。
數據來源:CTR媒介智訊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式的電梯廣告只為廣告效果服務,迫不及待地將受眾按在地上摩擦摩擦;電梯廣告的製作方們,稱其為“重複的藝術”,還因快速搶佔用户心智,而洋洋自得。
已經遭到精神上“強姦”的受眾,還要飽受三觀的“侮辱”。電梯廣告內容和形式都引起受眾們強烈地生理不適,這哪裏是洗腦,分明是洗胃!
噪音中工作,糟心人與人的工作互不相通,而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叔本華説:噪音是體力勞動者對腦力勞動者一種無理的挑釁。
研究發現,噪聲超過85分貝,會使人感覺到吵鬧,感到心煩意亂,進而無法專心地工作,結果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浙江理工大學《室內温度和噪音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研究》論文中提到,現代人一生中大約有80%~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2017年益普索研究所數據顯示,在開放式辦公環境下,員工每天因工作注意力分散的平均損失時間為86分鐘,在受調查員工中,85%的人不喜歡開放式辦公所帶來嘈雜的工作環境,並指出在這環境下很難集中注意力。
種種數據和調查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活在一個被噪音侵蝕的世界裏。
《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報告中指出,噪音污染不僅會讓人煩躁、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引發心臟病、學習障礙以及耳鳴等問題,進而縮短人的壽命。
在噪音環境中居住或工作的人,高血壓發生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了62%。研究者還發現,噪音大小與高血壓風險之間存在着劑量反應關係,噪音每增加10分貝,高血壓發生風險會增加6%。
美國有一項研究指出,社會只要將環境噪音暴露降低五分貝,每年就可以省下39億美元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成本。
對於另一些人來説,部分噪音則會成為“憤怒觸發器”。恐音症(Misoghonia),是一種選擇性的聲音敏感。這是一種神經症狀,就是會對一些特定聲音產生厭惡、暴躁、抓狂或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拼命剋制才不會爆發。有時候還會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肌肉痙攣。
具體表現為不能容忍特定的某些聲音,比如吃飯吧唧嘴、清嗓嘖嘴、敲鍵盤、小孩子的叫鬧哭喊、鬧鐘響、不鏽鋼容器刮蹭、粗粗的呼吸聲音等。
很多聲音別人聽起來沒什麼,甚至感覺不到,但是對於這種疾病的患者來説,某些特定的聲音卻特別鬧心。
想象一下,如同大多數人聽到刮黑板、刮玻璃、擠壓泡沫塑料聲的感覺。
吱紐兒~~~~~ © Gfycat
一般有恐音症的人也會迴避大量社交,情願一個人待著。很多學者認為,恐音症像是一種條件反射。也有些人的恐音症是出於對某些人的厭惡,比如青少年在叛逆期會對父母發出的一切聲音產生嚴重的症狀,這也是恐音症的一種。不過會隨着對人的改觀而自愈。
有研究表明,恐音症的存在可能很廣泛。在500名大學生中,有近20%的人自述會表現出嚴重的恐音反應,而且這些症狀通常還伴隨着焦慮、抑鬱和強迫症等。
噪音是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世界衞生組織認定,噪聲污染的危害僅次於空氣污染。這位“隱形殺手“對環境的影響相當巨大。
如果你為此困擾,可以嘗試減少接觸:經常戴耳機、尤其是喜歡戴內置耳機聽CD的愛好者,應掌握“60~60~6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公交車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機聽音樂,因為為了蓋過身邊的噪聲,人們會不自覺地加大耳機的音量,如此操作更容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2.睡前不要聽耳機。耳塞夾在枕頭和耳朵之間,會對鼓膜造成傷害,如果聽音樂睡着了,耳朵處於休眠狀態時,所受的傷害會更明顯。
3.時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辨識、遠離一切對耳朵、聽力造成傷害的不利因素。
來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
“啊啊啊啊想殺人”
主要涉足領域:醫護/疾病/心理/歷史
參考文獻:
《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en.wikipedia.org/wiki/Misophonia
《震樓器的底層江湖戰爭》X博士TED演講《我們為噪音付出了哪些健康代價?》《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噪音究竟是如何傷害內耳的?》Mathias Basner. (2018). Why noise is bad for your health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Retrieved Feb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