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犯錯的問題上,家長的教育方法真的是各有千秋。有人喜歡走温情路線,覺得只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就行,因此選擇了説教;但有家長覺得必須要嚴厲,這樣孩子才能記得住,於是選擇了呵斥甚至是打罵。
或許是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以最後導致了孩子不同的性格,以及做事方法。那些被温柔教育的孩子,他們最後不僅性格温順,而且做事也不急不躁。可被“粗暴”對待的孩子,他們的反應完全相反,不僅性格暴躁,而且做事也是雜亂無章,重點是跟父母的感情特別不好。
當然小孩被教育後的反應也説明了很多問題,只是有些“無知”的父母以為孩子知錯了,甚至還為此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的批評教育已經把孩子推向深淵,讓他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若是看到孩子被嚴肅批評後有這樣的反應,家長真的有必要停止自己的動作,這些信號實在太危險。
1、沉默
按理説孩子的心性都是不服管教的,若是父母在批評時,他全程都是一言不發的沉默,那麼這樣的表現是需要重視的。因為在小孩心中,被批評時,不管自己錯對,都是要跟父母據理力爭的,畢竟他總覺得自己沒有錯。可若是沉默,就説明孩子內心有個“大動作”。
可能此刻孩子的沉默,都是為了來日的大爆發做準備。要知道孩子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雖説他們可能真的犯了錯誤,但是總別無情的批評,任誰受得了呢?
2、道歉
有部分孩子在被訓斥後,會習慣性的先道歉,好像已經成為了他的本能。之前有心理學家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本能的道歉已經成為了他們內心的主管反應,也就是説孩子很可能對責罵產生了躲避,甚至是恐懼。
所以在被批評訓斥時,孩子會下意識的先去道歉,為的就是減少被批評的次數。對父母而言,孩子的道歉並不是他認識到了錯誤,而是內心的恐懼到了極限,已經完全超過了對父母的愛意。
3、身體反應
都説身體是最誠實的,有些孩子被責罵之後,他們的身體會有明顯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顫抖,以及肚子疼,可悲的是有些家長居然覺得孩子是在裝病,只是為了逃開父母的責罰。其實並不是假裝,而是孩子的心理已經受傷,甚至是嚴重的心理問題。
因為恐懼太過明顯,孩子才出現了身體反應,這是連他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問題。接下來對家長只有恐懼,而且這份恐懼還會不斷的加深,直至最後親子關係徹底冷淡和惡化。
所以説,孩子犯錯時家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其中也包括家長的態度,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重視起來。既然批評的初衷也是為了讓孩子認錯,那麼何不讓教育變得簡單一些,而且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1、先找原因
既然錯誤已經發生,那麼此刻再責罵孩子已然沒有意義。所以最先做的,肯定是幫助孩子找尋犯錯的原因,最起碼弄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及後果。只有找到原因之後,家長才有可能幫助孩子“對症治療”。
2、換位思考
孩子跟成年人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家長要學會換位去思考問題。很多時候,孩子對於錯誤的認識還存在偏差呢,因為他們的認知中,並不知道錯誤的界限是什麼。所以家長不管有多生氣,也請跟孩子換個位置,然後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一下。説不定很快就能發現問題所在,甚至還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法呢。
3、溝通很有必要
其實好的教育不一定是責罵,説不定溝通能夠解決很多事情呢。其實親子間沒必要劍拔弩張,因為親子關係一旦被破壞之後,是很難修復的。因為傷害就像刺兒一樣,總是橫亙在兩人之間。所以再大的錯誤,先冷靜然後再溝通,其實很多事情藉助溝通都能解決。
要做個理解孩子的父母,畢竟犯錯是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的小瑕疵。可重要的是對待錯誤的態度,其實在孩子犯錯之後,內心都已經開始有些害怕。所以家長的呵斥責罵,只會讓他內心更加恐懼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