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穗舉辦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2022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與社會各方共同傾聽灣區發展之聲,探討在面臨新冠疫情、環球貿易平衡屢遭波折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
此次論壇以“共創繁榮 發展新時代”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政策新‘聲’”、“‘聲級’灣區”、“產業‘聲’響”三個主題演講環節,闡述了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多個議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把握新機遇,將動能轉換創新,成為第一生產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正在進入一個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時代,一個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社會分配差距的時代,一個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的時代,一個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時代,一個促進市場高水平聯通區域一體化發展、包容、共享的時代。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大概是經濟分工做得最好的城市羣。香港是金融中心,廣州是商貿中心,深圳是科創中心,東莞和佛山是製造中心,澳門是休閒旅遊中心。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模式不是要形成一個“省市”,而是要圍繞更好發揮港澳在深化開放格局中的作用來展開。一國兩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發揮港澳的獨特優勢和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至關重要。
張軍提到,香港要充分利用灣區的腹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要抓住“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要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談到,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應該圍繞國家的大戰略,要建成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要素的集聚中心,這是未來發展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和行動。“如何使得我們機制能夠和港澳之間來對接,形成一個科技創新要素在兩地之間的流動組合,能否發揮香港的角色作用,把它國際化的條件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發揮出來,這很重要。”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認為,現在全國構建統一大市場,在大灣區怎麼樣發揮好它作為一個國際規則、國內軌跡銜接的區域,更好地構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方面,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大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説,大灣區要給人才一個比較好的科創生態環境,需要更多的創投、風投、天使基金和孵化器來鼓勵青年創業,才能形成比較好的氛圍,真正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科創中心。
此外,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王忠民指出,金融、數字化、低碳綠色構成了金字塔的三維結構,這個結構有着三角形的穩定性,因此有了統一市場,而每一個維度的發展都是無限的,大灣區正向着發展的深度、廣度和全新的維度努力進發。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