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萬家燈火雖遠,但有身邊盈盈光亮 | 異國他鄉的他們這樣過春節
這也許是年味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心中有國,心中有家,心中有愛,他鄉便是故鄉。
這個春節,就地過年成為新風尚。
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也有這樣一羣人。在美國洛杉磯,英國牛津,日本東京,泰國曼谷……他們身邊也許沒有熟悉的萬家燈火,卻有盈盈光亮温暖一方角落。
這也許是年味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心中有國,心中有家,心中有愛,他鄉便是故鄉。
想念,奮鬥,日常,堅守……這是他們的春節故事。
他們,也是我們。
想念
在洛杉磯,年味是遠隔重洋的想念。
作為國內一家媒體的駐美記者,這是魯明在美國度過的第三個春節,“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了,特別想家。”
由於疫情仍然較重,當地以往熱鬧的春節活動都不再舉辦。但節日氣氛,仍然悄悄地流轉在華人中間。
除夕上午,魯明想去華人超市買個紅燈籠,卻發現已經售罄。還有過年用的“福字”等裝飾品和掛件也賣得很快。
臨近春節,洛杉磯華人區內一大型購物中心以農曆新年文化元素為主題裝飾了整個商場。魯明攝
好在洛杉磯華人較多,中餐食材並不難找。前幾天,他買了一些中餐食材和調味品,感覺華人超市滿滿是春節氣氛,還能聽到國內歡快的喜慶歌曲。人明顯多了起來,停車場幾乎都滿了。人們戴着口罩,按照限流安排,排隊採購。
除夕晚上,魯明與朋友們“抱團取暖”,用各自的拿手好菜一解鄉愁。他們準備的春節菜單上,都是家常菜:排骨蓮藕、炒蘿蔔絲、紅燒豬蹄、炒土豆絲、年糕、三杯雞和八寶飯……魯明是東北人,準備的是東北燒烤。他早早採購了羊肉等食材,還自己串起了羊肉串。晚上的時候升起一個爐子,香噴噴的烤串就出爐了。
雖然幾個人來自不同地方,但這頓包含不同味道的年夜飯吃出了共同的思念。
國內除夕下午,正是美國時間前一天半夜。隔着時差,魯明大半夜起來用視頻的方式向家人拜年問好。遠隔重洋,手機屏幕的另一頭,看到家人準備了一大桌子年夜飯。那一刻,以前在家一起過節的回憶泛上了他的心頭。“最想説的話就是,希望家人新年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在這個隔着時差的除夕夜,魯明有不少感慨。過去這一年,他見證了太多重大新聞的瞬間。由於美國大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疫情因素,駐美記者的日常工作備受考驗。但去年的美國大選期間,魯明仍然堅持基本全程進行現場報道採訪。
“這一年的工作上充滿挑戰,但堅守崗位也讓我得到了很大鍛鍊。”他覺得這一年自己的心態更成熟了。“不管環境怎麼變化,努力把工作做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沉着冷靜。這一點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美國紐約帝國大廈亮起紅色燈光。
奮鬥
在牛津,年味是奮鬥中的希望。
英格蘭南部的牛津郡,坐落着世界名校牛津大學。作為大一新生,蘇州姑娘吳韻知的春節是在學校上課中度過的。
牛津大學附近街景。吳韻知攝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離開家,在外面過年。”吳韻知説。除夕當天學校食堂提供的午飯只是日常西餐,但她想,除夕夜自己的那一份年味還是要有的。
於是上午上完課、做完作業,她就奔去當地一家亞洲超市買中餐食材。走了20多分鐘路,趕到時還是發現去晚了:餃子皮、餛飩皮、豬肉和羊肉糜都已經賣完了。最後只能買到方方正正的雲吞皮。儘管如此,在並不大的牛津小城,那家超市是第一個讓她感覺到春節氣氛的地方。“很多人在講中文,感覺很親切。大家都在討論,年夜飯吃什麼。”
室友一個來自東北,一個來自北京,三個姑娘準備一起包餃子過除夕。不過,吳韻知覺得自己在用雲吞皮包蘇州老家的餛飩。這麼想着,老家的味道就瀰漫出來了。
吳韻知和室友們包的餃子。吳韻知攝
宿舍廚房並不大,三個人忙碌的身影很快引起了來來去去的外國同學的關注。不少人好奇地駐足在門外,看着她們彷彿在進行一項“盛大的工程”。考慮疫情期間的防護要求,吳韻知跟室友們多準備了一盤餃子放在門外,給感興趣的外國同學品嚐。她還告訴外國同學,中國春節的淵源。儘管不是面對面的分享,這盤餃子很快被一掃而光。“大家吃得很開心,而且外國同學知道了什麼是中國的味道和中國春節的傳統。”還有外國同學跟她們開玩笑,“過了今天就是牛年了,你們在牛津不是正好嗎?
吳韻知掐着時差,跟在上海的父母報了平安,還問候了在蘇州老家的長輩。“雖然離家很遠,但在朋友圈上看到春晚啊祝福啊,覺得蠻温馨。跟家裏人打電話的時候,感到了家的味道。”
過去這一年,對她來説有許多難忘的瞬間。去年9月剛到英國時,她一開始是有點緊張的。畢竟當時國內疫情控制得很好,而英國是另一番景象。除此之外,這是她第一次長期一人在外,心中也有些擔憂。
吳韻知收到來自祖國的健康防疫包。吳韻知攝
半年過去,吳韻知用“充實”來形容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課業是忙碌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元。從被父母呵護的“安全區”裏勇敢走出來,她感覺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幸運地得到了不少關心和幫助。她記得,到英國不久就收到了來自祖國的防疫健康包,“裏面有口罩和一些防疫物資。當時很感動,覺得很暖心”。如今,她可以淡定地告訴家人,“會做好防護,別太擔心”。
新的一年,吳韻知有一個願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不瞭解中國的外國朋友瞭解中國文化之美。眼下她正在參與籌備第八屆牛津中國論壇,那是一個由牛津學生髮起、策劃、舉辦的年度論壇,旨在為公眾提供關於中國的新鮮視角。這次,吳韻知擔當其中文化板塊的組織策劃,她希望通過交流可以消除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
日常
在東京,年味是珍貴的日常。
今年的中國農曆除夕夜,正趕上日本的一個法定節日。於是,在東京工作生活十年的汪佳佳第一次在除夕當天不用上班。
但這一天,她依然是忙碌的。一大早,她像往常一樣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中午,她和丈夫一起帶着兒子與另一家朋友相約慶祝春節。兩家人在東京六本木的一家上海菜餐館聚餐。薺菜餛飩、蟹黃豆腐……朋友是上海人,吃得津津有味。汪佳佳點了餃子,以此重温一下東北家鄉的味道。當天下午,他們又帶着孩子去六本木公園玩耍。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則在一旁聊着工作和生活。
“到了傍晚的時候,我想為年夜飯準備點什麼,到了超市卻只買到了日本人常吃的煎餃。”她説,“就當年夜飯了。”
汪佳佳沒有忘記給在中國的媽媽打電話問候。母女倆一年多沒有見面了。這一年她沒回去過,往年會來日本小住一個月的媽媽,也沒有機會過來。她還想看春晚直播,但因為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沒看成,只在幾個親友羣裏搶到了幾個過年紅包。
當天晚上,為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日本地標建築東京塔再次點亮了“中國紅”。由於疫情原因,東京仍處於緊急狀態,東京塔亮起漢字“希望”,表達了對人類戰勝疫情的願望。
東京鐵塔披上“紅衣”慶祝中國春節。GJ圖
過去這一年,在汪佳佳看來,疫情從很多方面改變了日本。
家附近他們最喜歡的一家意大利餐廳倒閉了。“以前去喜歡的餐廳,人滿為患,又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等餐時間也長,店裏又吵。現在再熱門的店也冷清多了,反倒希望人多一點兒。”汪佳佳説,丈夫最近出去吃飯會多點個前菜或甜點,生怕喜歡的店又倒閉了。
用她的話説,他們一家三口的這一年也是有些“兵荒馬亂的”:買房搬家,雙雙跳槽,孩子也換了一個幼兒園。
汪佳佳在一家知名諮詢公司工作。自去年2月至今,她和丈夫已經習慣了居家辦公的生活,儘管有時也會懷念可以與同事和客户面對面交流的日子。
她記得,一開始的時候,的確有不少艱難時刻,比如要一邊在家上班,一邊看護孩子。但往好的方面想,“不用每天通勤,節省了時間。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也比以前多了。晚上做家務互相調節、帶孩子。以前從來不在家裏做飯的,現在有機會為家人做飯。”汪佳佳還堅持每天教兒子説中文。
“過去這一年有很多變化,有很多不容易。但過了這些坎以後,回過頭看看也就那樣。”汪佳佳説,“習慣了就好了,總能想到改善的方法。”
新的一年,她最大的心願是希望疫情儘快能過去。“想在家的時候在家,想出去的時候可以自由地出去。也想回國看看父母。以前的時候不覺得這樣普通的日子有什麼,現在覺得真是十分珍貴。”
汪佳佳與家人看新年煙火。汪佳佳攝
堅守
在曼谷,年味是“儀式感”裏的堅守。
大年三十這天上午,在曼谷打拼事業的企業家周先生按照慣例來到公司,拜財神,然後給每個員工發了過年紅包。
周先生1994年大學畢業之後就來到泰國打拼,如今已是第27個年頭。2001年創業以來,他主要從事汽車、摩托車零配件的設計、開發與製造,在國內也創建了相關的合資企業。經過多年奮鬥,隨着國內製造水平的提升,他的產品慢慢在泰國市場站穩腳跟。“工業產品,靠的是硬實力,中國這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
“去年受疫情影響,定單和利潤都有挺大幅度的下降,但我知道員工也都不容易,所以還是堅持給大家發了紅包。”周先生説,中午與員工們一起聚餐後,下午就開始放假了。
泰國政府今年首次將春節設為法定假日。儘管由於疫情,曼谷唐人街的一系列春節慶祝活動被取消,由泰國文化部、旅遊局和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等共同舉辦的一系列“歡樂春節”活動仍將如期舉行,只是改在線上,春節的氣氛在雲端傳遞。
曼谷唐人街慶祝春節。GJ圖
往年,周先生過年的“儀式感”中還有重要的一環——回國陪父母過年。去年春節期間,周先生陪伴父母過節後,便從上海飛回曼谷。但今年,由於全球疫情仍在繼續,他只能選擇就地留在泰國過年。“今年春節,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夠回國陪父母過節。父母年紀大了,我知道他們內心很期盼我能夠回去陪他們過節。這次,只能在異國遙祝他們新春快樂,身體健康了。”
“不過這樣也好,可以陪陪太太和兒子。”平時忙碌的他,在大年三十這天親自下廚準備了年夜飯。清蒸石斑魚,芝士焗大蝦,香菇油菜,烤雞腿,瓜丁花生米……儘管菜式並不那麼多,但是可以坐下來在一起好好吃頓團圓飯,才是除夕的真正意義所在。
周先生一家的年夜飯。周先生攝
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周先生給太太和兒子講中國人過春節的規矩和講究。他的兒子在曼谷出生長大,雖然會講中文,但對很多中國傳統還是不甚瞭解。於是,春節也成了一個難得的案例,“儘可能抓住每個合適的機會,讓他感受中國的文化”。
“祖國”二字,對身在異鄉的周先生來説,具有特殊的意義。過去的一年,讓他很難忘。曾經一度,他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閲瀏覽新聞,關注國內疫情形勢。艱難時刻,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內尋找郵寄口罩和各種防疫物資。他看着祖國憑藉着強大的國力和凝聚力,迅速控制住了肆虐的疫情,很是欣慰。再後來,當國內逐步控制住疫情之後,泰國也爆發疫情。周先生又通過各種渠道在國內採購防疫物資,捐贈給泰國的防疫機構。“這段時期,兩國間的互助和友誼,讓我難忘。”
“2020年雖然艱辛,但我們都堅持走過來了,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周先生説,希望新的一年,人們能夠攜手合作、戰勝新冠病毒。他相信,大家熟悉的“日常”會慢慢回來的。
撰稿 吳宇楨責編 杜雨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