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12月7日,特斯拉股價漲逾7%,報641.76美元/股,總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達到6083億美元(約3.9萬億元人民幣),市值一天增長404億美元。同期,豐田汽車市值為1931億美元,只相當於特斯拉市值的1/3。12月8日,特斯拉股價又上漲8.12美元,收於649.88美元/股。
不論特斯拉的股價泡沫有多大,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的趨勢都已經勢不可擋。但從當下汽車保有量和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來看,電動車暫時還無法取代燃油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燃油車也將繼續存在。
面對這種局面,車企應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以兼顧當下和未來?不同車企有不同的策略。造車新勢力專注純電路線狂飆突進;傳統車企有的全面轉向電動化,有的還希望兼顧燃油車和電動車。哪種策略才能抓住未來,又不失去現在?
造車新勢力:技術路線趨同 商業模式更具顛覆性
專門追蹤全球電動汽車銷售情況的研究機構EV Sales Blog的數據顯示,10月份,特斯拉Model 3是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在中國市場,蔚來、小鵬、理想三個造車新勢力增長迅猛,頗有些“三英戰呂布”的畫面感。
造車新勢力普遍都選擇了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純電動路線,理想汽車雖然開始選擇了增程式電動路線,但也開始研發純電技術和產品。
除了技術路線趨同以外,造車新勢力還有一個共同點:更具顛覆性的商業模式。
這種顛覆屬性讓市場更傾向於將造車新勢力視作“科技公司”,而不是汽車公司。“科技公司”的技術創新存在“領先性”,但短期內可能無法商業化從而影響它的價值。一旦其領先技術實現商業化並被市場認可,那麼其價值也將飆漲。尤其如果某“科技公司”的技術處於商業化的過渡期,其未來的市場潛力逐漸清晰,資本市場對其的認可程度會瘋狂提高。
因為從零起步,沒有歷史包袱,造車新勢力彷彿外來物種一樣不受天敵制約,能夠野蠻生長。雖然也有很多不成熟之處,但它們不斷帶給用户新鮮和刺激,而很多年輕用户也願意與它們一起成長。
傳統車企:壯士斷腕
老牌傳統車企也沒有坐以待斃,不論是德系還是日系、韓系車,都紛紛啓動電動化轉型。而且,有些品牌的轉型非常決絕,如壯士斷腕一般全面轉向電動化,比如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大眾汽車。
2018年10月,大眾汽車集團發佈了斥巨資研發的MEB純電平台,並在此基礎上規劃了龐大的產銷目標。到2025年,大眾集團將生產1000萬輛基於MEB平台的電動汽車。到2030年,將累計銷售1900萬輛基於MEB平台的電動車,從而推動集團於2050年前在全球市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通用汽車於2020年3月發佈了最新一代的BEV3純電平台,並且宣佈未來三年將在電動化領域投資200億,3年內推出20款全新電動化產品。11月底,通用汽車又表示到2025年把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預算增至270億美元。
就連一直都堅持不開發純電平台的寶馬集團最近也表示將研發純電平台。當昔日的內燃機翹楚都轉向電動化之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愈發熱鬧起來。
東風日產“全都要”的動力天團佈局
相比於大眾汽車的全面電動化轉型,日系車企的選擇更加保守或者説穩健。既佈局新能源車技術和產品,又不斷迭代傳統內燃機的技術和產品,以此希望更加平穩地步入電動化出行時代。
以日產汽車及其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日產為例,其技術路線同時涵蓋了VC-TURBO超變擎、e-POWER和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號稱“日產動力天團”。
上述三種動力形式的理念完全不同,覆蓋了當前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消費者對不同動力形式汽車的需求。
在傳統動力方面,日產工程師團隊經過20餘年潛心鑽研,突破可變壓縮比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強勁動力和超低油耗在一台發動機上的完美結合。高壓縮比讓行車經濟省油,市區緩行也不那麼耗油,低壓縮比爆發強悍動力,高速上動力隨叫隨到,不用擔心車開着太“肉”。
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量產的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動機,VC-TURBO超變擎已經搭載在第七代天籟上,後續還將搭載在更多日產車型上。
在純電領域,日產Ariya搭載最新的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技術,將於明年和中國消費者見面。屆時,消費者就能體驗到日產超過70年純電技術積澱的深厚功力。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日產動力天團”還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創新融合動力——e-POWER。
不同於混合動力技術,e-POWER的驅動方式很獨特。它搭載一台高效的小排量燃油發動機,但並不驅動車輛,而是隻為電機發電。車輛依然是純電驅動,駕駛感受也與純電動車完全一致。但e-POWER車型不受充電樁制約,也沒有里程焦慮,只要有加油站就行。
目前,同時掌握這三類完全不同的動力技術並推出量產產品的車企僅有日產汽車一家,東風日產也以用户的多樣化動力需求為出發點,推動日產動力天團的落地和不斷進化,這樣的日產,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