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沒法給中國做榜樣了”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美國不僅回來了,更期望展現以身作則的能力......表明我們的氣候承諾不是空話。”2021年底,拜登領導的美國政府在氣候峯會上展現自己了雄心,但兩天前的一項裁決卻給這一切打上了問號。
6月30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明確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無權在州層面限制温室氣體排放量,也不得要求發電廠放棄化石燃料轉用可再生能源。
這使EPA喪失了控制發電廠氣體污染的“最有效工具”,以至於拜登痛斥它“讓國家倒退”,美國媒體則不得不承認,隨着拜登政府的氣候雄心在國內接二連三的“碰壁”,美國在氣候議題上的影響力正被削弱。
但相比這些,美國媒體似乎更關心另一件事——中國人看了會怎麼想。
在國內接連碰壁,美國的氣候領導力遭質疑
全球三大通訊社之一,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美聯社在其7月1日的一份報道里開篇就表示,拜登政府力圖在美國領導下“拯救地球”的希望雖然可能還沒完全破滅,但也不遠了。
美聯社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憑藉着由3名特朗普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獲得的6對3的投票優勢,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限制了EPA對發電廠的控制力。美聯社認為,這一裁決讓共和黨佔優勢的最高法院繼續阻止拜登和聯邦機構限制化石燃料排放的可能性在增加了。
拜登政府曾承諾,在2020年前將美國的温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並在2035年前實現電力行業零排放。如今,最高法院的裁決不僅對拜登的承諾是一個打擊,同時也表明,拜登政府在扭轉“特朗普遺產”上可做的選擇正越來越少。
報道指出,兩黨分歧嚴重的國會已經給拜登帶來了他任期以來在氣候問題上最嚴重的失敗——由於煤炭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等兩人的反對,拜登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已經在國會擱淺,而該法案的涉氣候部分正是為了啓動美國向電動汽車、清潔工業和節能建築的轉變。一位資深民主黨議員已經承認,國會制定任何有意義的氣候立法的希望很小。羅得島州參議員懷特豪斯(Sheldon Whitehouse)更是坦言:“國會對這個爛攤子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
喬·曼欽 視頻截圖
當下的能源價格也不利於拜登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緊張已將天然氣價格推至歷史新高,這不僅讓他不得不爭取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也加劇了通貨膨脹和選民對執政的拜登政府以及其他民主黨人的憤怒。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是否仍然認為自己有政治資本像他作為候選人和上任頭幾個月時承諾的那樣,領導美國果斷地轉向可再生能源,也就不得而知了。
拜登在氣候議題上接連“碰壁”帶來的影響並不會僅僅侷限在美國國內。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洲項目主任伯格曼(Max Bergman)表示,氣候變化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產生更廣泛的影響,至少對歐洲民眾有這樣的影響:第一,這個國家不能把事情做好;第二,這個國家的國內發展方向非常怪異”。
報道甚至還很不客氣地對比了拜登在北約峯會的成功和回國後在最高法院遇到的挫折,並不客氣地指出,最高法院的挫敗向美國盟友們強調,總統在包括在履行氣候承諾在內的國內事務上是多麼脆弱。
於是,對於曾目睹拜登豪言要在全球清潔能源轉型上領導全球的美國盟友而言,如今的問題是——美國還能否領導自己?
美國氣候談判代表:我完全有信心
顯然,拜登政府還不打算放棄。
EPA前民事執法主任謝弗爾(Eric Schaeffer)表示,EPA仍需採取有意義的行動,但動作要快,包括:加快制定限制發電廠碳污染的新規定,對發電廠有毒氣體排放標準進行更新,以及像拜登政府已經承諾的那樣,加快對天然氣行業中甲烷泄漏的打擊。
EPA則在最高法院的裁決後承諾,將在明年年初之前為發電廠提出一項新的碳排放規定。
拜登也表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必須而且要繼續下去”,他的團隊將找到辦法,根據聯邦法律繼續保護美國人免受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影響。
最堅定的表態則來自於拜登的氣候談判代表克里。他在7月2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最高法院的這一決定……令人失望,但是……它不會剝奪我們做應做之事的能力”
克里 圖片來源:美國政府
“我們堅信我們能夠實現設定的目標……總統將繼續爭取國會立法......拜登總統有巨大的權力繼續推進議程。我們將繼續前進。我完全有信心,我們有能力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領導作用,我們現在正在這麼做。”
他表示,通過電動汽車和其他市場技術的進步,以及加州等其他幾十個主要由民主黨領導的州的努力,美國在減少化石燃料排放方面取得了進展;其他國家今年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取得了進展,包括有更多的政府承諾加快減排,有更多的政府簽署了美國支持的針對天然氣行業泄漏、排放並燃除破壞氣候的甲烷的承諾。
克里説:“我不會對此感到悲觀,我只想説,我們要更努力地工作,更努力地戰鬥。”
儘管克里信心滿滿,但美聯社指出:“與拜登一樣,隨着障礙的增加,克里對美國氣候雄心的承諾變得更加温和。”
美國還能給中國做榜樣嗎?
儘管美聯社的兩篇報道都是聚焦氣候問題在美國國內遇到的阻力,但在文末,兩篇文章卻不約而同地“關心”起了一個外國——中國。
在第一篇報道中,美聯社認為,相比拜登在氣候峯會上豪言要“以身作則”;克里要求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擺脱對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依賴的那段時期相比,最高法院的裁決削弱了美國的影響力。
而在對克里的採訪中,美聯社更是把這種擔憂直接拋給了克里,問道:“當美國在為實現自己的一些目標而掙扎時,是否會要求中國和其他碳排大國迅速放棄化石燃料?”
正如美聯社自己報道的那樣,相比去年9月説“中方應在氣候問題上做更多”的克里,如今的他做了“更温和”的表態。克里稱:“他們會做出自己的分析。可以想象,這將對他們的決定產生影響......如果美國能夠在實現自己的目標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而且速度還很快,那這將給很多國家帶來很大的壓力。”
對於美國在氣候問題上對中國的“額外關心”,外交部早有回應。發言人汪文斌在去年9月指出,中國提出“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希望美方客觀理性的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搬掉中美氣變合作道路上的“絆腳石”,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推動雙方在氣變等領域的協調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