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防颱,人大代表建議:設計好精細化應用場景

防汛防颱,人大代表建議:設計好精細化應用場景

河南暴雨引發各方關注,而颱風“煙花”正向浙閩沿海逼近,將為上海帶來較大風雨影響。今天舉行的上海人大代表論壇聚焦“強化城市安全共治,推進《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修法工作”。與會代表認為,要在超大城市安全防控中踐行“全生命週期”理念,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特別是結合當下“兩張網”的建設,在提升智能元件前端感知水平之外,還要設計好精細化的應用場景。“未來的城市安全比拼更是一種算法的競爭和應用的適配,直接影響預警預判的精準性、科學性”。

城市是個有機生命體,對此,市人大代表徐存福指出:生命體另一面指向的正是愈加複雜的零部件,“每一處設備設施都有自己的‘壽命’,不僅要定期維護檢測,更要確保不會超過使用期限。”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平也認為,城市運行中一定要找到短板、弱點,謹防“花大錢救災、花小錢消險”。

實踐中,上海將許多智慧場景納入“一網統管”。去年12月,上海探索推出市民參與治理、共建共治的輕應用模式——“隨申拍”。作為12345上海城市運行市民感知平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今年6月底,該應用共受理市民訴求5735件,月均受理898件,平均增幅20.4%。

市人大代表許麗萍長期關注城市安全議題。多年前她提交的一份代表建議中就曾這樣定義:城市安全就是一張精密網絡,任何一個節點出問題,都能引起風險事件,容不得半點僥倖。在她看來,此次《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修法的重要意義在於排摸城市運行中存在的盲點、薄弱點。

顯然,通過增加、維護智能感知設備和市民參與共治,還遠遠不夠。

許麗萍就此提到了“算法競爭”。她説,基於大數據開發的不同應用場景是否能起到作用,關鍵就在於背後算法是否適配。比如城市運行管理中的玻璃幕牆、深基坑等個性化智慧管理應用場景等。從具體需要什麼類型的數據到預期目標,需要算法專家繪製出更精準的現實路徑。據瞭解,相關部門已出台許多應用場景,並向包括高校在內的諸多智庫招募算法專家。許麗萍認為,還需要行業專家、算法專家跨界配合,根據現實應用中的堵點難點,精準各個擊破,實現“有效”。


  作者:王嘉旖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張曉鳴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5 字。

轉載請註明: 防汛防颱,人大代表建議:設計好精細化應用場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