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説:“大智若愚,大巧成拙。”
老子告訴我們真正的聰明人,從不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而是玉韞珠藏,低調示人。
為人處世要大氣,先學會做人,後學會做事,下面這四種處世智慧,讀懂的都是高人。
01
留有餘地是一種理智的人生策略
豐子愷説:“做人全無感情,全無義氣,全無趣味,人就變成枯燥、死板、冷酷、無情的一種動物。 ”
有遠見的人,不計較眼前的得失,並留有餘地給別人,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站得更穩。
《老酒館》中的高先生,他是一位商人,也是一位高風亮節的人物,他吃得起虧,忍得了事,更不會當面揭人短,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正人君子,他沒有揭露老酒館的假酒事件,幫老酒館度過了一次信用危機,可以看出高先生是一個很懂得為人處世的高人。
因為在老酒館中,不小心進了一批假酒,老掌櫃不知道,而這批酒就賣給了高先生,高先生是一個經商多年的老油條,一聞那個酒味就知道那個酒不純,是加了水的酒,但高先生並不沒有像尋常人一樣,遇到被人騙的事情,就馬上去找人理論,去跟人鬧,而是高先生説話做事,給老掌櫃留足了面子,讓老掌櫃自己的發現言外之意,老掌櫃讀懂高先生的意思之後,非常敬佩高先生的為人,並決定賠禮道歉,跟高先生成為了摯友。
萬事給人留餘地,多一些理智和寬容,是做人的一條很重要的準則。
因為在你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同時,別人也會因此而受益匪淺。
有時候不是非要爭到底才是贏,懂得給人留餘地,其實自己已經在佔上風了。總之一句話,不要目中無人,不要驕傲自滿,才不容易碰壁,栽跟頭。
留人尊嚴,也是留自己退路。
02
人與人的相處需要忘我的精神
愛因斯坦曾説:“對於我來説,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深以為然。
人的心胸寬廣一點,幫助別人,也能快樂自己。
宋代朱熹也曾説:“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以心也。”
這句話説出了為人之高境界,懂得替別人換位思考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太多的怨恨,責備,相互為難,讓人難堪。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需要忘我的精神,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
我們常常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當切開一個西瓜的時候,我們常常叫孩子給拿給長輩們吃,分完別人之後,自己最後再吃,這就是忘我的精神。
自從剩下小女兒之後,因為家裏沒有孫女,都是男孫,所以,大家都把小女兒寵成了公主,很多時候,小女兒喜歡撒嬌,還發脾氣,這才意識到這樣教育孩子是不行的。
白天出去工作,只有爺爺奶奶帶她,晚上下班回來的時候,才自己帶她。我們家晚上吃完飯都有吃水果的習慣,現在夏天了,就喜歡吃西瓜,哈密瓜,當切開西瓜之後,現在女兒學會了主動拿過去給爺爺,説“爺爺吃西瓜。”
看着女兒懂事的樣子,才覺得很欣慰。
我們教育孩子要這樣子做人,回顧到我們身上,我們是一個成年人,在為人處事方面更需要懂得忘我精神。給予被人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關心,不要太自私,將心比心,才能換來別人的真情。
人生就如春秋播種,夏冬收割一樣,四季流轉,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穫,願你也能收穫美好和幸福,體驗人間温情。
03
學會以人為鏡,才能正視自己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狐狸在跨越籬笆的時候,不小心被籬笆上的薔薇的刺扎傷了,流了很多血,受傷的狐狸於是很生氣,就罵薔薇説:“我不過是翻籬笆牆,你為何要刺傷我?”
薔薇回到説:“狐狸,我的本性就是帶刺,是你不小心碰到我的刺的,怎麼還來怪罪我呢。”
其實這則寓言故事折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現很多同樣的事情,有些人就是不講道理,自己做錯了事,還去怪罪別人,抱怨別人,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覺得自己總是受害者。
這樣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才會在別人身上找缺點,在雞蛋裏面挑骨頭,發泄自己的情緒。
《墨子·非攻中》中説:“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人應該練習把每個人當成自己的老師,“以人為鏡,可知得失”,正視自己的缺點,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04
凡事不強求,才是養生之道
《紅樓夢》中具有大智慧的人,也就是賈母了。
有一次,劉姥姥來到賈府,向賈母請安,對賈母説:“請老壽星安。”
於是賈母也對劉姥姥説:“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賈母和劉姥姥就聊起了自己身體的事情,劉姥姥還説:“都還好,就是今年左邊的槽牙活動了。”
然後賈母看到身體健壯的劉姥姥,並笑着對她説:“我現在老了,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
惹得在場全部人都笑了。
所以,人活一輩子,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賈母之所以能活到這把歲數,其實就是對世事都看得很通透,而且不會把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所以,對別人不強求,便是賈母的養生之道。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賈母早已變得成熟通透,在為人處事中、舉手投足間,無不藴藏着深刻的智慧。
贈人玫瑰,尚手有餘香,活得慷慨,必會被命運善待。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