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即將來臨,特朗普和拜登憋着啥“大招”?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美國2020年總統選舉的高潮即將來臨。

當地時間9月29日晚9點至10點半(北京時間9月30日早9點至10點半),美國2020年大選首場總統辯論將在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舉行。屆時,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將舉行真正意義上的首次交鋒。

在此次辯論之後,10月7日將舉行副總統辯論,10月15日、10月22日將再次舉行兩場總統辯論。11月3日,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他們的新一屆總統。

首場總統辯論將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15分鐘,兩位候選人將聚焦新冠疫情、最高法院、經濟問題、城市中的種族和暴力等問題展開辯論。

距離大選日還有不到40天的時間,首場辯論對於兩位候選人有多重要?特朗普和拜登又紛紛憋着哪些“大招”呢?新京報記者對話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楠,聽他解讀即將到來的首場總統辯論有哪些看點。

特朗普和拜登。

首場辯論相當於候選人“面試”,六大議題引關注

新京報:首場總統辯論會聚焦哪些議題呢?

楊楠:美國總統辯論可以算作大選中的“首要副產品”。對於熱衷政治的美國民眾來説,這次辯論是享用選舉最終“盛宴”前不可或缺的“開胃前菜”。而對於兩黨候選人特朗普和拜登來説,此次對決無異於其“漫漫求職路”上一次重要的“面試之機”。放眼美國之外,新冠疫情的持續擴散、中美關係的不斷惡化以及全球化面臨的空前危機也令此次辯論舞台之上的聚光燈顯得格外刺眼。

在美國總統辯論委員會這一無黨派小組的指定下,福克斯主持人克里斯·華萊士扛起了首次辯論的主持大旗。為此,他精心選擇了包括“兩人往事”、“新冠病毒”、“最高法院”、“城市中的種族和暴力”、“經濟情況”以及“選舉公正”在內的六個話題以饗觀眾。

儘管這六大主題幾乎涵蓋了目前美國人心中的所有困惑,可無奈仍是眾口難調。在奧巴馬政府國安會發言人湯米·維爾特等一系列自由派人士眼中,“城市中的種族與暴力”這一題目的説法全然不顧少數族裔的訴求,像極了特朗普的敍事方式,簡直是“不加掩飾地製造反黑人的恐慌”。除此之外,也不乏有人因氣候問題未能入列而深感不滿。

雙方團隊抓緊制定“作戰方案”,研究對方弱點

新京報:特朗普和拜登團隊做了哪些準備?

楊楠:正面交鋒未至,隔空“嘴仗”先行。特朗普和拜登團隊近期試探性地開啓了“嘲諷模式”,為後續的辯論進行預熱。8月底,特朗普公開質疑拜登在與桑德斯辯論時的傑出表現,並咬定其“嗑藥了”。最近幾周,他反覆提起無謂的倡議,要求和拜登在辯論前“共同藥檢”。

23日,拜登團隊也坐不住了,民主黨選舉委員會內部的多名人士開始對福克斯新聞放出口風,斷定特朗普在辯論時會“瞪着眼睛説瞎話”,並表示鑑於疫情已經給美國民眾造成了太多苦難,現在做什麼都於事無補。

在“隔空叫板”的背後,兩位候選人及其背後的“高參”們絲毫不敢鬆懈,為了首次辯論而進行着緊鑼密鼓的準備。雖然特朗普公開堅稱自己不會進行任何“彩排”,並儘可能展現一種“穩操勝券”的淡定姿態,但美國媒體卻公佈了截然相反的事實:這位日理萬機的現任總統最近常常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裏,認真觀看着拜登在2008年和2012年的辯論表演,並頻繁與助手們召開非正式會議,共同商議可能的“進攻點”。

反觀拜登陣營,系統性的籌備似乎在很早前就開始了,且一直持續着。據美媒報道,目前拜登和一小部分顧問正擠在特拉華州威明頓市的工作間裏,抓緊最後的時間,制定針對特朗普的“作戰方案”。可見,沒有一方忽視這次辯論環節的重要性。

特朗普有五大辯論“法寶”,或利用自身霸道風格施壓

新京報:特朗普辯論有哪些優劣勢?

楊楠:在具體策略上,特朗普和拜登的團隊均花了極大心思;雙方都嘗試結合己方特質以及對方弱點,“量體裁衣式”地規劃着自己的攻防策略。

對於特朗普來説,儘可能地展現自身奔放、粗魯和霸道的風格,進而將自帶的不確定性發揮到極致,有助於對拜登造成潛移默化的壓迫。美國辯論界專業人士託德·格雷厄姆在接受CNN採訪時指出,特朗普的五大辯論“法寶”分別是插嘴、説謊、侮辱、歸咎他人和誇大威脅。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他在商界立於不敗之地,也能令稍有不慎的政客受到干擾而敗下陣來。

與此同時,共和黨選舉團隊的諸多顧問均認為,長期口無遮攔的特質讓特朗普從根本上規避了“一語失江山”的風險;相比幾個月都沒有舉行過像樣新聞發佈會的拜登,特朗普幾乎每天都與媒體“鬥智鬥勇”,這使其懂得如何更好地去駕馭鏡頭,並對各類突發情況做出回應。

拜登堅持“做好自己”,以不變應萬變

新京報:拜登在辯論中會採取何種策略?

楊楠:拜登方面則希望訴諸一種更為樸素的戰略:做好自己,“以不變應萬變”。在團隊的努力和特朗普的襯托下,這位民主黨候選人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集幽默和平實於一體的“人設”,並也因此擴大和鞏固了部分選民基礎。同時,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來自共和黨團隊方面持續不斷的前期攻擊固然讓拜登丟了些面子,但也同時降低了人們對他的“期望門檻”:拜登僅需做些許努力,就可以讓自己摘掉“辯論二把刀”的帽子,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拜登需要倍加練習的,是儘可能不要被特朗普“帶節奏”,從而落入為其設置的各類語言陷阱之中,一如美國眾議長南希·佩洛西此前對拜登的提醒——“跟他認真你就輸了”。在穩住陣腳後,拜登可能會從議題本身出發,在疫情困局、經濟困境、社會動盪以及法官人選等領域發起進攻,並在氣候、税收和執法等領域做好防守。

總統辯論不存在贏家輸家,但可幫助選民做出選擇

新京報:總統辯論對於大選結果影響有多大?

楊楠:美國總統辯論本身不存在贏家輸家,也不會決定雙方最終得票多寡。就在2016年,希拉里“勝了辯論,輸了選舉”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辯論對於結果的邊際效應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遞減。因此,此刻也不乏有一大部分美國民眾“冷眼觀望”,將這次兩黨候選人的當面對質視為一次純粹的做秀行為。

然而,總統辯論雖不是“照妖鏡”,但起碼也是“放大鏡”,有助於幫助那些“左右為難”的選民看清問題實質,並做出最終選擇。特朗普和拜登兩方團隊私下緊鑼密鼓、加緊謀籌,也印證了辯論和選舉結果之間存在着的微妙邏輯。

對於拜登來説,在90分鐘的辯論過程中對各類質疑、指責和蜚語做出回擊,從而扭轉自己“過於平庸”和被“逼到牆角”的形象,是一項“戰略要務”;而對於特朗普來講,此役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坐實”此前公開對拜登的種種偏見與判斷,並拯救自己“拉跨”的民調於無形之中。從雙方的辯論特質和準備策略來看,29日的首次總統辯論很可能為全球觀眾呈現一場“冰與火之爭”。

文/謝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