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省油又省心!全新e-POWER軒逸搶先體驗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對於多數人而言,這可能是最適合中國城市路況的一種動力組合了。

可能你會對這句話抱有很大疑慮,但如果你看完我此次試駕的感受,或許你也會有差不多的想法,雖説不上完美,但的確是當下很妥善的解決方案。

沒錯,我説的就是日產新引進的第二代e-POWER技術

在此之前,先給大家説兩個關鍵詞:

190億公里0重大事故

5年突破50萬銷量

前者為搭載日產電池技術的車型累積行駛了190億公里,無一起因電池發生的重大事故。後者是搭載e-POWER技術的Note車型,在日本本土5年內的銷量數據。

兩者結合不難看出,真正的電動技術大拿其實是日產,畢竟已經有70年的電動車經驗,可靠且穩定,這也是旗下電動車聆風海外暢銷的基本。

而e-POWER則是日產集各項技術的大成之作,也是內燃機+動力電池+電機深度結合的顛覆性作品。日本本土5年時間突破50萬輛的成績,足以説明當地人對此項技術的認可。

形勢造英雄,日本資源匱乏,節能是他們避不開的大坎。也因此日系車多以省油耐用聞名。豐田有THS,本田有i-MMD,作為日系三巨頭的日產,則以e-POWER應敵。

説了那麼多日產e-POWER技術究竟有多強?之前已經有不少報道説過它的優點,大概就是很省油,很安靜,很強勁。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title:不用充電的電動車

單看字面意思很難直接了當地瞭解這些技術優勢,因此教授此行就是來體驗落實到具體車型上的結果。此次搭載日產e-POWER技術的,不是日本的Note,而是國內最暢銷的A級車王者--軒逸。

這組合就很有意思了,日產軒逸在國人心目中,就是省油、舒適的代表。此次升級e-POWER技術後,能否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在開始試駕之前,還是需要簡單給不熟悉的網友普及下e-POWER的技術亮點,具體的已經在之前的文章詳細解讀過(傳送鏈接),在這簡單説下實際的利益點:

1,100%純電驅動;內燃機僅給電池充電,全程不參與驅動,效率更穩定。

2,電池容量以及體積都很小,因此不會佔用太多的空間,乘坐沒影響。

3,不用充電,維持燃油車的使用習慣,但能享受電動車的駕駛感受。

4,省油,1.2L小排量內燃機能保持高效運轉區間。

5,相比傳統的HEV它的結構更簡單,外加“閃充閃放”技能,動力輸出更加直接,加速無遲滯感。

無疑,教授對這套技術是非常期待的,畢竟早已久仰大名但始終未曾得見。此次有機會參加中國首測,着實感到欣喜。

接下來我會通過實際體驗,告訴大家為何我會得出開篇的那個觀點。

1,不肉的買菜車

10來萬預算,多數人買車尤其是合資車,對動力並不會報太大期待。畢竟市面上主流的1.2T/1.8L雙擎技術的卡羅拉、1.6L的朗逸都不會有太強的動力表現,也被我們戲稱為:買菜車

當然也會有較為出彩的1.5T思域,但用車成本也會相應提升,而且玩樂屬性>家用屬性。但e-POWER動力卻打破了這一慣例,城市工況最常用到的時速下,0-50km/h加速僅需3.8秒

思域的1.5T動力響應已經算不錯了吧?但e-POWER軒逸更快。這完全得益於純電驅的結果,簡單理解就是,與電動車同樣具備特有的加速感,能瞬時爆發最大扭矩

而e-POWER軒逸的最大扭矩高達300牛·米,比第11代思域1.5T的240牛·米還要高出不少。此次活動也進行了100米的加速對比,多次測試後e-POWER軒逸均能做到6秒5左右的破百米時間,尾速可以達到85km/h甚至更高,同場競技的卡羅拉雙擎略輸一籌。

在此次試駕的實際場景-深圳,城區道路紅綠燈非常多。我們多次在紅綠燈第一順位時最期待的就是綠燈亮起,只要一啓動就能領先半個身位,2~3秒後基本就能把其他車拋離十幾米。

這種遙遙領先的感覺,除了純電動跟性能車外,e-POWER能夠給到。

是的,e-POWER動力的出現解決了第一個痛點。對於越加年輕的消費羣體來説,“肉”真的是他們所需的?只不過是他們對預算作出的妥協罷了

同時在城市通勤覆蓋80%以上用車場景、60km/h限速的條件下,能夠時刻感受爽快的加速,這不失為是一種歡愉的駕駛體驗。

那麼0-100km/h的加速呢?也別擔心,儘管後段加速沒有前段那般有力,e-POWER軒逸可以做到9秒出頭,對比之下卡羅拉雙擎的11-12秒,還是優勢很大的。

2,沒續航焦慮的“電動車”

在中國購買純電動車一直有個悖論,有錢有私家充電樁的,對油耗不敏感,購買電動車最主要為了個新鮮體驗;

真正需要電動車去降低用車成本的普通人羣,絕大多數都不具備私人充電樁的條件。

為此,他們需要忍受充電的麻煩,以及長途旅行續航的焦慮。但e-POWER車型就可以避開這個難題。

就像之前提到的,它雖然是純電動驅動,但動力源卻是通過內燃機給電池充電來實現

續航不足了加油即可,一箱油就能讓你輕鬆跑1000公里,像教授這般每天40公里通勤距離的,一個月加一次油足矣。

某些電動車一到冬季續航大幅打折的情況也不會在e-POWER車型上出現。

因為與普通電動車幾十kWh的大容量電池,單純用來儲能的本質並不同,e-POWER所用的2kWh功率型動力電池,更多地是為動能服務,再加上閃充閃放的特性,氣温低對動力續航並無太大影響。

這就解決了第二大痛點,雖然是純電驅動的車型,但想走多遠走多遠

3,不需要有安全顧慮

至於安全這一點,也是多少消費者牴觸純電動車的重要原因,畢竟報道里太多因電池產生的自燃等問題。不過開篇也提到了,70年電動車經驗的日產對這點很有自信。

無論是鋰離子動力電池、新型集成化逆變器、電機等,e-POWER與聆風都是一脈同源,累計190億公里無電池事故無疑是可靠的有力佐證。

還有一點估計很多用户會顧慮,就是如果頻繁閃充閃放會不會讓電池不耐用?這個問題我也向工程師進行了請教。在這套動力的設計初始就有做過調查,超90%的人都不會頻繁一腳油門到底,也就不會過度損耗電池的壽命。

在日本本土,從2016年誕生的e-POWER技術在5年來依舊能維持很高效的運作,用户並不吝嗇好評。日產Note e-POWER上市沒多久就獲得緊湊型車三連冠的成績,可真不是説説而已。

更何況引進國內的是第二代e-POWER,除了質量減輕了15kg外,功率提升25%,扭矩提升18%,效率也提升了6%。可以説是更成熟也更極致的作品。

4,跟增程式相比,不需擔心油耗與抖動

當然也會有人疑惑,日產e-POWER技術,不就是增程動力?有這麼一個想法很正常,因為無論是結構還是充電/驅動模式,都有一定的相似處。

恰巧,此次跟教授同行的同事就是理想ONE的車主。而理想ONE作為一款增程式動力的代表車型,它雖然解決了續航焦慮,但伴隨而來的問題也很明顯:

饋電狀態比較耗油;

內燃機介入充電時的抖動。

關於這兩個問題教授感受頗深,因為同事的這輛車我也經常開(對的,他就坐旁邊享受副駕娛樂系統)。滿電狀態不費油對這麼大的SUV來説的確很爽,但饋電狀態下動輒10L/100km以上的油耗瞬間打回原形。

除非你經常去充電,但這又回到了先前的問題---充電目前來説並不便利。

第二點就是理想ONE的1.2T內燃機介入時的震顫真的很明顯,速度達到100km/h以上的運轉噪音也會隨之而來,作為一款35萬+的車型來説,有電跟沒電的體驗其實挺分裂的

但如果我説,e-POWER車型將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你會不會很驚訝?但事實就是如此,此次活動其實是個節油比賽,但教授一行人一貫來都不太care比賽結果,尤其是聽到他們説0-50km/h的加速水平時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腳。

於是一車配重三個成年人的情況下,運動模式沒少開,綠燈一腳油門(電門?)起飛,該超車超車,高速也不含着開再加上怠速拍攝素材花去的一小時時間,當我認為油耗會高得離譜的時候,最終跑完118公里表顯油耗為:5.5L/100km。

更讓我驚訝的是,到達加油站再次加註汽油(出發前加至跳槍封蓋),所耗油量折算下來與表顯幾乎沒差距!這麼實誠的油耗顯示還真是少見

當然,教授這種粗暴的開法僅僅是個例,部分媒體正常開也就百公里4L多的油耗,與官方宣傳的3.9L/100km城市工況油耗,4.1L/100km綜合油耗差距不大。而真正參與節油賽的媒體,則開出了3.714L/100km的佳績,堪稱黃金動力+黃金右腳的絕佳組合。

教授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車就算是悠着開,或者略激烈的駕駛,都不會產生過大的油耗差距,不同駕駛風格的兼容性做得還挺好的

至於抖動的問題,除了怠速時長按“EV”按鍵給電池充電能感知到外,正常跑起來60km/h時速內車艙非常安靜,更讓人意外的是風噪和胎噪都控制得很好。教授本以為是採用了雙層隔音玻璃的效果,但其實並沒有。

60km/h急加速到80km/h時,內燃機的聲音會有一些,但依然算不上噪音甚至還有些好聽。方向盤等也都不會有抖動的問題,這就讓我有些訝異了,畢竟理想ONE都很難抑制內燃機介入抖動,要知道這兩車差不多有20萬的差價!

是的,油耗痛點以及抖動問題都在e-POWER身上克服了,由此也能看到日產在電動技術上的沉澱與造詣,厚積薄發的結果都呈現出來了

5,空間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純電動車沒有機械傳動軸等影響,空間設計更加靈活些,但由於要鋪設大容量的電池,基本都逃脱不了底盤過高,後排腿部承託不足等問題。

到了油改電的電動車就不用説了,空間舒適性大幅縮減;而像卡羅拉雙擎將電池佈局到後排座椅下方的,後排也會變得侷促。凌派鋭·混動則把電池放置到後備箱中,自然也會影響裝載能力。

e-POWER技術所使用的小體積電池有個好處就是佈置靈活性更高,比如在e-POWER軒逸上,電池就放在了主駕座椅下方,加上日產最為擅長的沙發座椅,不提醒壓根就不知道座椅下還有塊電池。唯一受到影響的,就是中央扶手箱深度變淺了。

日產設計的初衷很簡單,作為一款家用車,後排經常乘坐的是家人,他們的乘坐舒適是不能夠妥協的。這點的確是做到了。

以上,就是基於中國首款e-POWER車型--e-POWER軒逸得出的結果。如果各位覺得教授言過其詞,大可去4S店親自體驗一番(廣州車展或開啓預售,陸續到店,預計年底上市),如果有説得不對的,都可以留言進行交流。

在這次活動中教授也得知,接下來還會有6款搭載e-POWER技術的新車型陸續推出,具體什麼車型未知,但會有在售車型以外的全新車款。

教授估計,不同車型上的e-POWER動力源也會不同,比如搭載更大排量的內燃機,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來適配不同定位的車型

扯遠了,還是回到此次試駕的車型本身,先説設計吧,e-POWER軒逸外觀設計上有些不同,簡單列舉下:

採用日產全新Logo,更精緻,首發款還帶發光效果;

e-POWER專屬中網、尾燈,以及銘牌標識;首發高能套裝還有迎賓燈、首發徽標等;

首發限量雙色車身,包括專屬日出金色。

整體結構並沒有大不同,在細節上更加凸顯e-POWER的特別身份。

而在內飾上整體佈局也有改變,比如採用搭載超智聯2.0系統的中控屏,尺寸也從原來的8英寸升級為12.3英寸。

現款軒逸圓形出風口,調整為貫穿式出風口。

機械檔把升級成更加精緻的滑鼠式電子檔把,操作更加輕鬆。

配置大幅提升,配備了8揚聲器的Bose音響、增強版Pro PILOT超智駕系統(包括ACC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併線輔助、後方盲區預警、倒車車側預警、360°全景影像、油門誤踩糾正系統)等。

但目前配置信息未公佈,不確定是否是高配車型獨有。

至於油耗等表現前面已經説得差不多了,在這還想補充一點的就是,由於電池電機等配重的增加,反而讓e-POWER軒逸的行駛質感變得更加平穩,日系車輕飄飄的感覺可以去掉了。

再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搭載e-POWER技術的軒逸實力提升的問題,教授很簡單地總結一下:

省油?更省油

舒適?更舒適

平順?更平順

沒錯,幾個字就概括得差不多了。要説e-POWER技術的受眾,喜歡電動車加速感、低用車成本,但又不具備便利充電條件的最合適不過。

當然,以上的所有優勢跳脱了價格這一點都不實際,作為一個黑科技全新動力,又升級瞭如此多配置,e-POWER軒逸的定價究竟能不能給到我們驚喜?還是期待一下吧。

但不管價格如何定,e-POWER技術已經是日產當下對城市高效通勤,給出的最優解法。或許這個“後來者”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e-POWER”而紅也説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