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意志報》網站2月19日發表題為《西方毫無計劃》的社論,作者為該報外交政策版主編斯特凡·科內柳斯。社論認為,喬·拜登擔任總統後奉行的外交政策始於對他的新老盟友致以頌歌。但沒有理由使西方聯盟理想化,跨大西洋關係的兩端——美國和歐洲部分(尤其是德國)——面臨着傳統外交方法或聯盟宣誓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全文摘編如下:
喬·拜登擔任總統後奉行的外交政策始於對他的新老盟友致以頌歌——這是在令人混亂的新時代的過去幾天裏唱響的一支流行曲。由西方國家和自由市場經濟組成的強大聯盟正在誕生,這個聯盟對法律和秩序、對美國領導下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有相同的理解。幾乎像以前一樣。
在特朗普任期以及此前奧巴馬猶豫不決的執政風格下,西方國家首先退居防守狀態,接着又陷入分歧。如今西方國家缺乏共同目標、執行力和決心。
在故障分析中,每個國家都必須從自己開始。對美國外交政策而言,總統換屆並沒有解決公信力危機。經歷過特朗普時代的任何人都知道:這個國家是不可預測的,它在領導力訴求方面存在分歧。因此,對拜登來説,外交政策實力只是借來的。
在兩年後,最遲在四年後,選民將再次進行投票。必須對這種負擔作出反應的人,在對手眼中是軟弱和可以攻擊的。
西方分歧致方向迷失
對德國外交政策而言,將矛頭指向西方始終是分散人們對德國自身弱點注意力的受歡迎的做法。這些做法在選舉之年將特別顯眼。
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和德國推動的中歐投資協定,都典型地表明瞭柏林外交政策中以前就不陌生的模糊性。柏林曾經説過,誰擁有強大的盟友,誰就可以讓自己有一點捉摸不定。
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特朗普的任期、英國的自殘和法國的自私給德國帶來了一個新的負擔——歐洲的領導國家。這對德國人來説可能是陌生的,甚至是可怕的——對歐洲鄰國來説,它們中間的巨人格列佛一直否認自己是巨人格列佛,那也是可怕的。
在軍事事務(無人機、開支、核參與)上持續否認現實,在與波蘭和匈牙利的西方民主破壞者的衝突中過於謹慎行事,這都證明了德國的猶豫不決。德國外交政策的浪漫化和輕浮特點始終是遏制它自身發展的最大阻礙。
新世界將取決於遠東
但是,新西方的樣子最終將取決於遠東。西方利用過去幾年削弱了自己,中國卻為自己奠定了基礎。雙方的這種競爭是否可控,不是由拜登總統獨自決定,而是由西方的整體信譽決定。
由於新冠疫情,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投資協定就是這種緊密合作的體現。
美國、德國和西方對這個新世界還未做好準備。過去四年裏的緘默導致缺乏計劃。美國以及作為歐洲主力的德國短期內無法彌補這些赤字。但時不我待。特朗普只是新世界秩序的序幕。重頭戲現在才剛剛開始。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