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 虹口建成一批“海綿公園”
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能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海綿體”如今在虹口區的一些公園、街頭大型綠地相繼出現。記者今天從虹口區綠化市容局獲悉,近年來,該區大力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在公園、街頭綠化建設項目中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建成一批“海綿公園”,提升了城市的綠化品質和人居環境。
圖説:彩虹灣公園 宏新/攝(下同)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保障房基地的虹口區彩虹灣公園,在建設初期就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倡導雨水花園和節約型綠地新概念。建設時充分利用場地原有低窪地勢形成的水塘,適當開挖塑形後形成景觀水面,臨水建築以及水上棧道的佈設滿足遊人親水活動的需求。同時,結合水面開挖,土方造型及駁岸設計因勢利導,在水池一邊就勢設置下沉式雨水花園,種植水生、濕生植物承載周邊匯水區雨水,就地自然蓄滲,形成一片清澈的水下森林,帶動良好的科普示範效應,頗受市民羣眾歡迎。“這種設計非常好,讓我們有種親水的感覺。”一位譚姓遊客説,她和社區裏的一些居民常來公園遊玩,感受這裏的自然美。
圖説:花溪園
剛剛重新改建竣工的車站北路水電路轉角處的花溪園,是虹口區北部一個重要的街心花園。建設時以“溪”為載體,“花”為主題,通過根系發達、淨化力強、抗逆性好的植物以及豐富多彩的地被植物,配以趣味的互動裝置,將其打造為生態自然、繽紛多彩的雨水花園。虹口區綠容部門相關人士介紹説,花溪園通過綠地、旱溪、透水鋪裝和雨水收集利用的綜合系統來實現海綿城市的理念。該系統運用雨水井收集道路、綠地和廣場的雨水,格柵井濾除枯葉等大顆粒雜質,雨量感應裝置根據雨量大小自動啓停,並將初段20分鐘內被地表管網污染的雨水棄流後,使乾淨的雨水進入蓄水模塊。同時,雨水通過石英砂過濾、活性炭吸附、紫外殺菌等深度淨化後,再用於綠地的澆灌,實現了綠色、生態、可循環的水資源利用生態理念。
圖説:平涼路大型綠地
記者瞭解到,位於平涼路、大連路、楊樹浦路三條道路交匯處的平涼路綠地,是虹口區新近才建成的一個大型公共綠地。設計時以“海綿城市、綠色環保”為主導思想,打造地形微隆、端莊大方的遊園綠島。建設用地坪鋪裝主材為透水磚及透水混凝土,減少地表徑流,降低市政排水負荷,故排水設計中雨水口及雨水井數量較少,且雨水井達到環保半滲半排國標要求,力求綠色環保生態。土建主材除擋土牆、道路鋪裝為現場施工製作之外,LED泰克石發光坐凳、景觀燈光、園內指示牌均採用工廠預製現場快速安裝,縮短現場施工期並減少施工噪音,彰顯了“綠色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