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除了實體業飽受煎熬之外,民航業可能是實名認證“第二慘”了。經歷了首家民航航司被流拍之後,越來越多的民航航司坐等被“接手”,不僅僅是國內的航空業遇冷,全球的航空業,都在寒冬中瑟瑟發抖。
還記得之前民航業首次被拍賣的龍江航空嗎?僅有2家公司拍賣,但是最終獲勝買家並沒有按時繳納尾款,法院決定龍江航空將進行第二次拍賣。而11月25日,龍江航空最終以7.7億元的價格,被成功拍賣,而此次拍賣成功者是江蘇艾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經過98次公開競價後,最終成功。
不過雖然經歷了一次流拍,但是最終拍賣成功的價格,還是遠超越原來的起拍價3.29億元的,而龍江航空一開始的評估價也只有4.11億元,不過這次的拍賣成功價格,沒有首次拍賣的8.06億元高。
今年上半年,國內的航空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國內的民航也出現了大規模的虧空,數十家國外的航空公司破產,而國內也出現了不少航空公司虧損,甚至到了被拍賣的地步。
除了經過一次流拍後才成功被拍賣的龍江航空之外,此前也出現了不少民航重組、出售股權的情況。位於雲南的一家民營航空“瑞麗”,此前也和無錫市交通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而瑞麗方面也表示,希望直接出售瑞麗航空的控股權。
可以看出,今年的民航業,遠比往年來的難過的多。不管是被拍賣,還是股權出售,都是民航企業不願看到的局面,但是在鉅額虧空面前,也只能出此下策。儘管下半年疫情出現了轉折點,但是對於航空業,尤其是民航業來説,入不敷出已經是經營常態了。
對於民航業來説,最終選擇易主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在大的國航面前,民航不管是規模還是服務標準,都和國航差了一個檔次。尤其是近年來,出現了不少民航公司被“抄底”的情況,而其中原因,除了疫情的外力因素之外,民航業本身的發展壁壘,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民航公司相比於國航來説,資源不足、規模有限,而且運營壓力更大,再加上現在各地的民航公司不少,為了競爭開始“壓價”,很多背後沒有大公司做支撐的民航企業,只能選擇破產或者充足。
尤其是今年有疫情的影響,直接加速了民航業的下滑,除了龍江航空之外,多的是那些坐等“被估價”的民航企業,疫情期間出現了不少航空公司虧錢,那些規模大的國航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但是對於那些規模小、客機也少的民航來説,疫情期間都很難撐過去。
此次龍江航空被二次拍賣,也彷彿成了民航業的一個信號,首家民航航司被拍賣,未來或許會出現更多的民航航司走上被拍賣的路,畢竟此次危機,暫時還未完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