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因何調整為“7+3”?中疾控回應

7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當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日新增確診病例多次突破100萬例,奧密克戎BA.5亞分支已經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我國外防輸入壓力不斷增大。

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因何調整為“7+3”?中疾控回應

近期,全國多地報告了本土聚集性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向相關省份派出工作組,指導地方以最短時間、最小成本控制疫情。

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嚴格執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準”要求,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防控,主動防、早發現、快處置,全面提升全鏈條工作效率,力求科學精準、力求方便羣眾。

BA.4、BA.5亞分支傳播力

較其他變異株略有增加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介紹,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相較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略有增加,主要表現為:

1.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研究發現病毒的較高的再生指數(R0);

2.一些國家和地區BA.4、BA.5亞分支已經成為流行的優勢毒株;

3.過去5周,在歐洲、北美出現了感染數量的增加。

BA.4、BA.5亞分支的致病力總體上與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羣中快速傳播已經出現了重症病例,在歐洲12個國家近期的住院率和ICU使用率都有所增加。流行病學數學模型研究顯示BA.4、BA.5亞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將有所增高。

雖然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有所增強,但仍然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株,沒有證據顯示現有的NPI(非藥物干預)措施將失效。換句話説,我國現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地應對。

修訂防控方案

主要基於這三點考慮

國家衞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一是優化調整風險人員的隔離管控期限和方式。二是統一封控管控區域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明確了管控措施。三是完善疫情監測要求,加密風險人羣核酸檢測頻次,明確了不同場景下區域核酸檢測的策略。

進行這些修訂主要是基於3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基於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流行,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國本土疫情發生的頻次明顯增多,疫情波及的地區和範圍比較廣,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不斷加大,防控形勢更加嚴峻複雜。

二是基於病毒變異的特點。奧密克戎變異株已成為我國境外輸入和本土疫情的優勢流行株。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短,病毒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增強,給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

三是基於前期試點工作的結果和疫情防控實戰的經驗總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4-5月份,在大連、蘇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和成都等7個入境城市開展了為期4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工作。同時吸收借鑑了各地防控工作的實踐和疫情處置經驗。

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調整

中疾控解釋原因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試點研究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4天;絕大部分感染者都能在7天內檢出。那麼,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將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7天居家醫學觀察”,這樣的調整是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特點對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不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是精準防控的體現。

來源:北京日報公眾號 | 記者 孫樂琪 實習記者 柴嶸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8 字。

轉載請註明: 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因何調整為“7+3”?中疾控回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