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0日,石仲芳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坳島看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在湖南省沅江市自家的小魚館裏準備給顧客上菜。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這是2020年12月20日拍攝的蓮花坳島一角(無人機照片)。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0日,石仲芳行走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坳島自家被推倒的房屋廢墟上。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前)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坳島幫親戚將生活用品搬上船,準備運上岸。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乘船幫親戚將生活用品從蓮花坳島搬上岸。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右前)行走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個水產市場,這也是他過去賣魚的市場。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個水產市場挑選魚。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在湖南省沅江市自家的小魚館裏撈魚,準備處理。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在湖南省沅江市自家的小魚館裏烹飪魚。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新華社照片,長沙,2021年1月1日
還島於湖,老漁民有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1日,石仲芳(中)在湖南省沅江市自家的小魚館裏為顧客服務。
夕陽西下,洞庭湖面映着殷紅的落日,石仲芳在蓮花坳島久久駐足:“住在島上的時候,我最喜歡在這裏看夕陽。”
1964年,石仲芳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蓮花島村的蓮花坳島。蓮花坳島位於洞庭湖湖心,他是家中的第7代漁民,14歲便開始打魚。34歲時,石仲芳花了家中所有積蓄建了當時島上最好的房子。20世紀90年代末,隨着環境的惡化,洞庭湖裏的魚類日益減少,在石仲芳的印象中,至少有十多種兒時見過的魚再也不曾見過。2020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啓動全面禁捕,石仲芳和家人商量另謀出路。2020年5月,他們在沅江市區盤下了一個店鋪開起小魚館,秉承着漁家傳統手藝,給顧客奉上純正的漁家宴。
按照沅江市統一部署,2020年12月31日,洞庭湖區最後三個湖心島村——管竹山村、澎湖村和蓮花島村的村民全部離島。11月30日,石仲芳家就搬離了蓮花坳島,是島上最早搬走的一户。“搬走的時候,我掉下了眼淚。但禁捕退捕對洞庭湖和漁業資源有利,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石仲芳説。
如今,石仲芳每天早晨都要去以前自己賣魚的市場買魚,魚館裏每天都有10桌以上的顧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