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王者淪為中國汽車質量缺陷“召回王”;純電動車銷量全球No.1,特斯拉更是中國汽車質量缺陷“被動”召回的冠軍。
隨着中國有意推動內循環,把消費視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抓手,國家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尤其是對消費品質量工作的重視,達到了全新高度。作為佔消費比重非常大的汽車板塊,缺陷產品召回已經成為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權益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汽車產品質量缺陷召回已司空見慣。
近5年來,平均每1.6天就會發生一次汽車質量缺陷召回。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累計實施汽車產品召回2423次,涉及缺陷產品9130萬輛。其中,2021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加29%。
令人欣慰的是,在林林總總的汽車召回行動中,汽車企業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召回已成為常態,在此要為一些車企點贊。
不過,還是會有一些汽車企業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啓動缺陷調查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展開質量缺陷召回。也就是説,如果不是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作認真,對中國汽車消費者負責,人民生命財產就可能因此受損。
一句“本次召回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啓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讓中國消費者感到暖暖的安全感。可是,這些企業真的聽不到自己車主的抱怨嗎?還是選擇性失聰?
從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披露召回信息來看,2021年全年被動召回車型總數量達200多萬輛,而被動召回涉及品牌也着實不少。不僅包括寶馬、奧迪、豐田、大眾等豪華、主流外資品牌;也不缺長安、奇瑞、奔騰、風神、紳寶這樣的自主品牌;更不乏特斯拉、北汽新能源、歐拉等純電動汽車品牌。
其中,豪華品牌中奧迪品牌去年出現兩次被動召回事件,召回車輛達22.9萬輛,涉及車型包括A6L、A6Avant和A7;而2021年,奧迪累計召回數量則達近44萬輛,是其去年中國總銷量70萬輛的62.86%。被動召回數量,以及佔比過半!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奧迪在中國市場淪為“老三”,也是自食其果。
寶馬品牌去年則出現三次被動召回情況,召回車輛21.6萬輛,涉及車型20餘款,2021年其累計召回量則達24.6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則是三巨頭中唯一沒有涉及被動召回的品牌。不過,卻是所有汽車品牌當中,召回數量最多的。2021年,奔馳累計召回車輛高達278.1萬輛,是去年銷量的3倍以上。去年,奔馳以84.6萬輛的成績成為豪華車單一品牌銷量冠軍,加上召回榜首之名,也算是收穫了“雙料冠軍”。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豐田(含雷克薩斯)的召回,一次被動召回車輛就高達近90萬輛,也是去年被動召回行動中召回數量最多的品牌,涉及廣汽豐田凱美瑞、雷克薩斯UX200、一汽豐田榮放等10餘款車型。2021年全年,豐田累計召回量達142.5萬輛,在召回量排名中位居第三。
中國品牌方面,召回量最多的是北汽紳寶,被動召回16.1萬輛;其次是奇瑞汽車,被動召回量達8.3萬輛;一汽奔騰則被動召回4.3萬輛;長安汽車和東風風神則分別召回了2.1萬輛。
此外,備受追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是被動召回行列中難以忽視的存在。
具體來看,特斯拉召回數量最多,去年被動召回量高達28.5萬輛,其中僅國產Model 3一款車型召回數量就高達21.1萬輛。此外,北汽新能源和歐拉分別被動召回3.2萬輛和1.6萬輛。
……
開篇我們也提到,車企主動召回已經成為常態,但被動召回的企業,仍屢見不鮮。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召回雖然是企業對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表現,但要付出的代價確實不小。
畢竟,一次大規模召回不僅費時費錢,同時會對品牌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僅如此,召回行為對上市公司股價、市值表現、財報業績等也有着消極影響。因此,總會有某些企業抱着僥倖心理。
例如,此前特斯拉“剎車門”就曾讓該公司股價暴跌。然而,安全面前無小事。某些企業的僥倖心理,就像是威脅消費者的不定時炸彈,誰知道何時會爆炸呢?
因此,汽車企業被動召回行為,從小的層面説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從大的層面講,是企業沒有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而這樣的行為,也非常容易讓企業失去消費者信任,這對企業長遠發展而言,極為不利。金盃銀盃,不如用户的口碑。
令人慶幸的是,得益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大力監管,為中國消費者消除了不少潛在威脅。不過,僅僅依靠國家監管,很難面面俱到。因此,還是需要企業自身提高積極主動性,為中國汽車消費者切身利益及安全負責,而這也是企業長久生存發展之道。
當然,筆者更希望企業能在產品生產製造的全過程中,嚴格把控每一道關卡,從根源上保障車輛擁有過硬的安全品質。畢竟,問題車輛可以召回,但因問題車輛逝去的生命,卻是無法“召回”的。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