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電池核心技術還沒有質的突破;第二、廠家所説的1000公里都是設定條件的。也就是説,就算真實現了,也未必是最佳的方案,車子肯定也是天價,無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於純電動車,人們一直存在續航焦慮,不過隨着技術的進步,續航里程在不斷增加。目前已經有多個企業放出了1000公里的“大衞星”,比如蔚來、廣汽埃安、上汽智已和特斯拉。確實,如果能跑1000公里,確實不用擔心續航了,下面就看看這幾款車是否靠譜,是技術突破還是噱頭?
在蔚來日上發佈的首款轎車ET7,補貼前售價為44.8萬-52.6萬元,預計在2022年一季度交付。但這指的是普通版,而搭載最新發布的150kWh電池包的車型,官方稱NEDC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不過交車要等到2022年第四季度。
蔚來並沒有公佈電池貨源來自哪兒,不過業內普遍認為是寧德時代,也有傳言説是蔚來自己研發。採用的是固態電池技術,實現了36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
理論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達700Wh/kg,並且與液態電池相比,安全性更強,當損壞、被穿刺時不會着火或者產生爆炸,所以技術確實更先進。
不過,蔚來目前所説的固態電池為“原位固化”電池,本質是採用了固液電解質技術,其實是“半固態電池”,是一個過渡方案,目前全固態電池在國際上都沒有突破性進展。所以,搭載固態電池的蔚來ET7要兩年後上市,因為暫時還沒有供應商能做到,所以目前只能期待一下。
廣汽埃安方面稱,旗下的AION LX、AION V未來的改款車型,將分別搭載石墨烯基電池和長續航硅負極電池,NEDC續航破1000公里,並且可以實現8分鐘充滿80%。
不過,廣汽的説法受到了權威專家的質疑,一時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實,從廣汽的官方表態來看,其所提出的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與長續航硅負極電池是兩種不同的技術,分別解決“充電速度慢”、“續航里程短”這兩個動力電池應用中的不同痛點。
專家質疑的是續航長、充電快和成本低幾點不能同時實現,目前看確實是這樣的。但廣汽説的是有條件的實現,反駁的時候説“實驗室和商業推廣不能混為一談”。
廣汽的説法其實很討巧,提高充電效率的手段是提高充電功率,這一點可以通過提高充電電壓和電流實現,現在的產品大多數都能滿足30分鐘充電至80%,如果廣汽把充電電流和電壓同時提高一倍,那麼8分鐘充電至80%也並非不能實現,但是需要電芯能力的提升。
所以,對於廣汽埃安的這個“衞星”,消費者還是樂見其成的。根據廣汽給出的時間表,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預計9月份將量產,首款搭載車型是廣汽埃安AION V,續航里程500-600km。
1000km續航硅負極新型電池也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量產,首款搭載車型是廣汽埃安AION LX。而搭載了通過槍擊實驗的安全電池,將會在今年三月推出的AION Y上率先搭載。
作為一個新創立的品牌,上汽智已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務實的,在1月13日正式登場之時,就發佈了兩款新車,分別是一款轎車和一款SUV。預計在2021年4月上海車展上,還會有3-4款車亮相,並開啓首款量產車預售,到2021年第四季度,量產車將正式對外銷售,速度非常快。
電池方面,上汽智已確定使用“摻硅補鋰電芯電池”技術,將具備20萬公里0衰減的能力,最終NEDC續航里程或將突破1000km,供應商基本確定是寧德時代,新車將裝備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結合全自動自主泊車功能實現“無需操作、無感補能”。
由上汽、阿里和浦東新區共同投資,手握100億鉅款,上汽智已可以説是個“富二代”,目前看不會出現缺錢的問題。
從目前展示的新車看,外觀內飾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39英寸巨幅顯示屏,還可以實現分屏或降,並且宣稱2021年底就能實現“全場景、最連續、零接管”的點對點自動駕駛,2022年就在國內主要城市推自動代客泊車功能。
目前作為電動車銷量領頭羊,特斯拉在1000公里這個問題上,相對比較低調。其實,特斯拉新一代電動跑車Roadster,就號稱續航達到1000公里。
這款車配備了200kw/h的電池組來驅動電動機,最大續航超過998km,0-96km/h加速時間僅為1.9秒。原定於2020年交付,但是“跳票”了,目前看可能要延遲到2022年了。
在電池上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特斯拉一直宣稱的“無鈷電池”,即特斯拉自研“百萬英里”電池,顧名思義,這種電池的使用壽命有望達到100萬英里(約為161萬公里),並且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相信只要特斯拉的電池問題解決了,車子也就上市了,而且還會推廣到更多車型上,只是目前還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電池核心技術還沒有質的突破;第二、廠家所説的1000公里都是設定條件的。也就是説,就算真實現了,也未必是最佳的方案,車子肯定也是天價,無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所以,大家的1000公里更多的是證明自己的實力,提升品牌形象,真正走量的車型還是五六百公里的。而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這個續誘絕多大數應用場景都夠用了。而純電動車接下來的核心痛點,將是操控體驗和安全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