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強功能、聚合力”的戰鬥堡壘
建設“強功能、聚合力”的戰鬥堡壘
——記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特戰一中隊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國銀
音樂聲中,一名“紅軍”步履艱難、滿臉疲憊地詢問:“我們還有多少人?”“報告排長,不到20人,連長指導員犧牲了,一排長也……”4月下旬,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特戰一中隊,一場還原73年前“瓦子街戰役”慘烈戰鬥的紅色情景劇正在上演,紅軍不畏生死的激烈場景,令在場官兵為之震撼和動容。
“為紀念此次戰役中壯烈犧牲的黨支部書記劉復光,當時的紅軍連隊黨支部被命名為‘復光支部’。作為‘復光支部’的新時代傳人,我們一定賡續紅色血脈,繼續奮勇向前。”飾演“劉復光”的中士劉傳科激情澎湃。
73年來,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特戰一中隊“復光支部”鐵心向黨、善打硬仗,圓滿完成15次反恐處突任務,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
中隊前身為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1934年創建的紅軍連隊,雖幾經改革轉隸,但一茬茬官兵始終不忘傳承紅色基因,歷任黨支部也始終堅持一個好傳統:學好黨的理論,深扎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歷任主官到任第一件事是交接光榮隊史,新兵下隊第一堂課是在榮譽室學習隊史。”中隊指導員饒國樑説,部隊把老前輩請來講歷史傳統,組織官兵到駐地紅軍部隊尋根溯源,每年開展紀念“復光支部”命名活動,編演《瓦子街戰鬥》紅色情景劇。
那年編制體制調整時,一些官兵面臨分流、轉崗和退役考驗,中隊官兵叫響這樣3句話:“誰沒有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走留是組織上的事,自己操什麼心;遠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的好地方。”四級警士長李輝輝,一名15年的老兵,毅然舍下家中妻兒,主動申請去到更加艱苦的邊關崗位。面對改革大考,中隊官兵在黨支部的帶領下,聽令而行,無一人提要求、講條件,人人交上合格答卷。
回望歷史,“復光支部”帶領官兵參加大小戰役戰鬥百餘次,以過硬本領鑄就輝煌戰功:“瓦子街”戰鬥中,劉復光帶領官兵頑強戰鬥贏得勝利;烏魯木齊“7·5”事件中,時任黨支部副書記安紅偉帶領官兵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帶領官兵抓捕暴徒百餘人,解救羣眾近千人;吐魯番“6·26”暴恐事件中,中隊黨支部帶領官兵第一時間遠程機動到位,在40多度高温下連續作戰,成功抓捕暴徒。
中隊榮譽室內,珍藏着一份1977年泛黃的舊報紙。上面寫道:“復光支部”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從藏北草原到雅魯藏布江畔再到西北邊陲,英勇轉戰,無往不勝。其中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抓黨支部自身建設。
幾十年來,中隊一屆屆支部班子堅持把組織生活當日子來過,把組織制度當鐵律來守,用紀律規矩塑形立樣,建設“強功能、聚合力”的戰鬥堡壘。2013年6月,中隊奉命擔負一起跨區反恐處突任務,7名支委分散在兩個點位。有的支委建議,支委會往後推一推。時任支部書記張方方態度堅決:“支委會制度有規定,必須得開。”他們利用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在任務間隙開了一次特殊的支委會。
中隊黨支部在管黨員、管幹部上,一直真嚴真實、敢嚴敢實。黨員身上出現毛病,黨支部帶着“顯微鏡”看、拿起“放大鏡”糾,無論是誰都要交清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風“四筆賬”。
支部強則凝聚力強,凝聚力強則中隊興。近年來,中隊黨支部先後2次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基層先進黨支部,16名個人分別被上級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去年,中隊被表彰為“四鐵”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18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