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山地和高原佔國土面積的80%,交通可以用“極度不發達”來形容,因此也被稱為“陸鎖國”。
中老鐵路建成前,老撾僅有一段長約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交通瓶頸”鎖“住了老撾經濟發展,也”鎖“住了民眾的內外往來。
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是老撾人的夢想。
老撾琅勃拉邦,當地人不少是用這樣的橋過河。/上游新聞記者 蔣豔 攝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交通發展迎來新格局,國際鐵路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將讓各國更好地連通,帶動貿易、旅遊、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中老鐵路2016年底開工,一大批中國建設者來到老撾,“奮戰”在異國他鄉。不少人一紮根就是好幾年,這條路也成為了與中老人民的“友誼路”、“幸福路”。
在修建中老鐵路期間,橋墩上的標語用兩國文字寫着:建好中老鐵路,造福兩國人民。/上游新聞記者 蔣豔 攝
老撾境內,2018年建設中的中老鐵路。/上游新聞記者 蔣豔 攝
2018年,上游新聞記者來到老撾琅勃拉邦,採訪建設中的中老鐵路,老撾境內也叫作“磨萬鐵路”。這裏,吸引記者的不僅是古城的美景,還有那些關於中老兩國人民之間友誼的故事。
上游新聞記者在老撾採訪期間,與建設者在項目部留影。(前排左二為上游新聞記者蔣豔)
從最早一批建設者到來,僅僅一年多,老撾當地百姓的生活,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坐車從琅勃拉邦到烏多姆塞省班那漢村,要花近兩個小時。沿途的村莊有些簡陋,當地人出行的便道不少是因修鐵路而建。100多公里長的施工便道連通沿途村莊,讓村民們少了翻山越嶺之苦。
路邊有時站着一些小孩,看到路過的施工車就會招招手,搭一截“順風車”。“知道我們在老撾修鐵路,當地人對我們特別友好”,中鐵八局一公司的一名建設者這樣説。
深山裏,一些人家的門口停着摩托車、小貨車。大多都是因為有了路而新買的。兩座跨湄公河特大橋的修建,也讓當地百姓受惠。中鐵八局在半島南北都修建了碼頭,村民們可以免費搭乘施工滾裝船往返。
琅勃拉邦班那漢的村民也把中方建設者們當“自家人”,常常會邀請他們去村裏搞“聯誼”活動。
老撾老龍族最重視的一項節慶儀式——“拴線”祈福儀式,附近村子的村長或德高望重老者,會邀請中方建設者一起前往祈福。正是建設者們的努力,收穫了這樣的善意。
老撾人民邀請中方建設者一起參加當地傳統的祈福儀式。/上游新聞記者 蔣豔 攝
而過中國的中秋節、端午節時,中方建設者就和當地村民吃月餅,教他們包粽子。
“薩百迪(音)”是老撾語的“你好”,“靠再(音)”是老撾語的“謝謝”。
在中老鐵路建設工地上,這是聽得最多的兩句話。這裏有不少老撾員工,大家在一起久了,交流起來也越來越順暢。
老撾小夥希邵,在中老鐵路工地上當翻譯,如今他的夢想成真了。/上游新聞記者 蔣豔攝
老撾年輕小夥希邵,在班那漢湄公河特大橋工地當一名翻譯,是個“中國通”。希邵空了就教中國建設者老撾語,因為工地上來自重慶的人多,他也跟着學了幾句重慶話。
“老撾的交通條件不好,出門最常坐的就是‘突突車’(當地一種載客三輪車)。”希邵説,“我從來沒有坐過火車,這條鐵路的建成將圓我的‘火車夢’。”
以前,老撾人出行主要靠“13號公路”,去一趟萬象坐車要十幾個小時。中老鐵路的修通,帶來的變化將是翻天覆地。
身邊好多親友都向他“打探”鐵路消息。“身邊有的親戚、朋友,想等鐵路修通後,到中國去看一看,看看中國是什麼樣。”希邵説。
如今,希邵和親朋好友的夢想成真了。
記者 蔣豔 編輯 蘇航
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