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對了,一切就都對了。”
作者:每晚·張牧野
來源:每晚一卷書(洞見旗下賬號)
一位心理學家採訪了三個建築工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位工人説:我正在用鐵錘敲擊堅硬的石頭。
第二位工人説:我正在為了每天500塊錢做敲石頭的粗活。
第三位工人説:我正參與興建一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
同一件工作,因為心態不同,三個人的答案大相徑庭,幸福感也不盡相同。
什麼樣的心態才是好的心態呢?
看完人民日報推薦的這6張圖,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
1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婦人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她前去找高僧求教。
高僧把她領進一間禪房,落鎖離開。
婦人一看急了,氣得破口大罵,高僧不理會她。
婦人見高僧不為所動,辱罵變成了哀求,高僧依然置若罔聞。
一會,高僧來到門前,問道:“你還生氣嗎?”
婦人答:“我只生自己的氣,好端端地跑到受這份罪。”
高僧説:“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麼可能做到心如止水?”
説完,高僧揚長而去。
又過一會,高僧又來問:“還生氣嗎?”
婦人答:“不生氣了。生氣也沒辦法。”
高僧也不言語,再次離去。
再過一會,高僧又來了,還是同樣的問題。
婦人回答:“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
高僧最後一次來到門前,婦人搶先問到:“大師,到底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倒在地,婦人凝視許久,頓悟,叩謝而去。
生命如同僧人杯中的茶水,轉眼與泥土混為一體。
英國作家迪斯雷利説過:“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心態好的人,不會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更不會因不起眼的小事就大動肝火。
不為小事生氣,不為小人煩心。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所以沒有什麼想不開的事,也沒有什麼放不下的物。
2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不用抱怨自己的出身,沒有好的家世,那就去創造好的家世。要知道,那些在雨裏奔跑的,從來都是沒有傘的孩子。”
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心態對,默默堅持努力,一樣可以改變命運。
大學室友小馬,農村出身,父親因為車禍去世,單身家庭。
可他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他們村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
到了大學,當所有人繃緊的神經都鬆弛下來時,他依然在用力往前奔跑。
當別人在睡覺時,他已經去學習了;當別人睡着時,他才躡手躡腳地回來。
當別人志得意滿,停下腳步時,他依然在默默堅持。
小馬連續拿了四年獎學金,本科畢業後,被保研繼續留在了學校。
研究生畢業以後,小馬被一家大學破格錄用,在高校當上了老師。
一個從農村單親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到當上大學老師,不可謂不勵志。
心態不好的人,總是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到出身上,找各種各樣的藉口。
心態好的人,總是在人後暗裏發力,抱怨沒用,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過上和別人同樣的生活,甚至是超越別人。
要想人前顯貴,必定人後遭罪。
人生路上,哪怕是單槍匹馬,也要殺出一條血路
3
王朔曾經説過:
“所謂活得明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絕不把評判的標準交給別人。”
心態不好的人,總是因為別人的評價,深受其擾;
心態好的人,面對別人的評價,總是不予置評,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2000年,18歲的韓寒因為《三重門》一炮而紅。
因為文風成熟、老練,不像出自一箇中學生之手,韓寒深陷“代筆門”事件。
為了自證清白,韓寒立馬擺出了大量的手稿,卻依然遭受各種質疑。
後來,韓寒終於明白:大眾要的根本不是真相。他們只想看到受人崇拜的大神,從神壇跌落的狼狽與不堪,從而獲得自身的存在感。
經歷浮沉、起落以後,韓寒從那個青澀的少年,蜕變成了成熟的中年人。
他説:“當我看到很多對我的誤解,或者辱罵或者什麼,也會對我的內心有一定的波動,但它已經不再能夠影響我的決定,我的行為。”
評價一定是有兩面性的。
只在乎正面評價,容易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只在乎反面評價,又往往容易自我懷疑、低迷失落。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寫道:
“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出色的,別人自然會看到;
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證明你是平庸的,別人還是同樣會看到。”
人活一世,眾口難調,別太在乎別人的評價。
少些敏感力,多些鈍感力,活得自如一點。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4
他是寫出“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才子佳人。
高曉松評價他:“在表達中文之美時,是不輸李煜和李商隱的。”
他就是周杰倫最厲害的御用詞作者——方文山。
其實,方文山早年的夢想是進軍電影圈,結果陰差陽錯在音樂界聲名大噪。
為了進軍電影圈,方文山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參加了編劇培訓班。
也寫了很多劇本給電影製作人,可後來都石沉大海,始終沒能進入電影圈。
後來,他“曲線救國”,嘗試用文字結合音樂講故事。
然後埋頭創作了100多首歌,寄給了好幾個唱片公司。
結果得到了賞識,大獲成功。
認識周杰倫以後,更是將中國風演繹到淋漓盡致。
成名後的方文山也終於圓了電影夢,執導了《聽見下雨的聲音》《倉頡書院》等電影。
“夢想,其實是可以轉彎的。”
人難免會走進“死衚衕”,真正困住人的不是絕路,而是不會拐彎的心態。
漫畫家鄭辛遙説過:
“在路走完的時候,並不意味着到了路的盡頭,而是提醒我們是時候拐彎了。”
路,走到盡頭了就轉個彎;事,沒有辦法了就換個角度想想。
得不到的東西,就放手;留不住的人,別挽留;累了倦了,就好好休息。
轉變心態,就又是另一種活法。
人活在世上,一條路走不通,就選擇另一條。
別盲目做個悲觀的人,換種心態,也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5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飯桌上,有人講了一個段子,説現在開車的有三種心態:
比我開得快的,作死!比我開得慢的,會開嗎?和我一樣快的,較勁是吧?
都是有車人,大家會心一笑。
有人接茬兒説,其實不止開車,職場也一樣,也是這三種心態:
比我進步快的,裝;比我進步慢的,慫;和我一樣原地踏步的,傻。
又有人照葫蘆畫瓢——官場也是這三種心態:
比我官大的,拍馬屁拍的;比我官小的,不會來事;和我一樣職位的,大家一起混唄。
生意場也是這三種心態:
比我生意做得大的,他的錢有幾個是乾淨的?比我生意做得小的,他那個腦袋會做什麼生意?和我一樣半死不活的,看誰耗得過誰。
那麼情場呢?還是這三種心態:
比我情場得意的,風流債遲早要還;比我情場失意的,一點情趣也沒有;和我一樣寡淡無味的,瞧你那死樣。
產生這三種心態的原因也很簡單:自己的心不正,心態不平,怎麼看別人都是歪的。
心態不好的人,喜歡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取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見不得別人好,看別人建高樓宴賓客,巴不得樓塌了。
一位哲人説過: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工作難做好,常常是我們方法太少。”
心態好的人,不羨慕別人擁有的,也不譏笑別人沒有的。
他們都會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畢竟這才是最實際的。
6
崔永元在央視剛做主持人時,身上總帶着一份傲慢和得意。
聚光燈打開,他就覺得自己是舞台上的主角,嘉賓只是配角。
他甚至一度以為觀眾走進演播廳,都是來看他的,他的言行舉止影響着觀眾的喜怒哀樂。
每一次出場前,他都會特意精心打扮一番,背誦各種厲害的詩詞,好讓自己看起來出口成章。
時間久了,他發現自己原來並沒有取得多大的關注,觀眾的目光都在嘉賓身上。
崔永元是聰明的。
當他意識到這一點以後,立馬調整心態,把自己定位成了配角。
做回配角的他,主持反而變得越發遊刃有餘,狀態越來越好。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輩子認不清自己。
做人,永遠別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
白巖松曾説過:
“把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台,每天讓它在一套節目黃金時段中露幾分鐘臉,不出一個月,它就成了一條名狗。”
認清自己的定位,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站在高處,不要志得意滿,沾沾自喜。
站在低處,也不要妄自菲薄,自輕自賤。
7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過這樣一個理論:
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一個人幸福與否,快樂與否,更多取決於自己內心對外界做出的反應。
人生是一段旅程挨着一段旅程度過的,不是一下子走到頭的。
只有每一段旅程都過好了,拼湊起來,整個人生才是完滿的。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所以,人生説到底,活得就是心態。心態對了,一切就都對了。
願我們遇到煩惱時,過耳不過心。凡事隨他去,只做人間快樂人。
與朋友們共勉。
▍今日互動#你對哪一張圖感觸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