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蘭考焦裕祿幹部學院外景(2014年5月4日攝)。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遊客在蘭考縣“焦桐”紀念地參觀(2011年11月7日攝)。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自1971年起,河南蘭考農民魏善民照顧了“焦桐”足足50年(資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發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焦裕祿在泡桐前的留影(資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發(劉俊生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跨越半個多世紀,焦裕祿當年種下的“焦桐”依然枝繁葉茂(資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發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3月2日,焦裕祿紀念園幹部張繼焦(右一)在蘭考縣展覽館為參觀者講述焦裕祿的故事。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3月2日,參觀者在蘭考縣展覽館參觀。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3月2日,參觀者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3月2日,參觀者在蘭考縣展覽館內參觀。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新華社照片,鄭州,2021年3月25日
焦桐成雨,此水此山此地
3月2日拍攝的蘭考縣展覽館(無人機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與“三害”抗爭,在蘭考貧瘠的土地上,種下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
50餘年間,焦桐默默守護着蘭考,曾經的逃荒者變成了樹下納涼休閒的民眾,幾度氾濫的黃河水患,已成為滋潤蘭考的清澈水源。
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