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石 峯、杜 烜
人物小傳
張小康,貴州遵義人,1993年12月出生,2013年09月入伍,中士軍銜。現任77集團軍某旅指揮保障連氣象班班長,多次參與氣象通信保障任務與專業比武競賽,先後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被評為優秀士官,3次當選旅愛軍精武標兵。
強軍心語:所有磨礪和挫折,都是為了助力我們向陽生長。
今年6月底,戈壁深處硝煙四起,一發發火箭彈騰空而起,拖着長長的“白線”直飛天際。數分鐘後,對講機裏傳來期待已久的聲音——“命中目標”!
這是77集團軍某旅遠火營的首次實彈射擊,官兵們用全部命中的成績交上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此時,雖然看不見炮彈命中的壯觀場景,坐在氣象車裏的張小康,卻難以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
▲班組作業
中士張小康是該營指揮保障連氣象班的班長,在這次實彈射擊中,他和戰友及時排除裝備故障,準確報送氣象信息,是“首戰”告捷的幕後功臣之一。一發炮彈從出膛到命中,中間有不少環節,氣象測量便是其中的關鍵一步。張小康的任務,便是負責測量炮彈飛行途中的各種氣象數據。
▲測風經緯儀測量數據
在成為氣象班班長之前,張小康當過計算班班長、有線班班長,也幹過軍械員、駕駛員。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他都能做到得心應手,唯獨這個氣象班長,讓他力不從心。
初任氣象班長時,張小康面對的是一個“沒有教員”“沒有裝備”“沒有經驗”的專業,可參照的只有幾本厚厚的基礎教材,而且班級成員全都是轉崗而來,是真正的“零基礎”。
▲帶領班級成員充灌氣球
為了儘快擺脱“外行”的狀況,張小康心一橫,學!教材內容晦澀難懂,就把不理解的地方摘抄下來,聯繫請教學校教員;沒有裝備可供教學,就把零部件結構畫在筆記本上,反覆研究;準備授課資料,即便是加班到深夜也要完成……不到3個月,氣象班在他的帶領下全員掌握基礎理論,在考核中取得了全優的成績。
▲地面氣象觀測
測量氣象第一步,是把氫氣球連同雷達探空儀一起放飛到高空中。沒有氫氣球,張小康就從網上買來一大包氣球和一大罐氫氣,帶着大家做模擬訓練。
為了更好模擬真實操作效果,他特地在氣球末端綁上了一塊和雷達探空儀重量相當的石頭。儘管普通的氣球不能升到萬米高空,但他還是每天堅持練習手感。
▲氣象專業兵偵察天氣情況
當配發的裝備終於到來,張小康和戰友們興奮不已。將反應物加入水中、將氫氣充進氣球、迅速打結綁上探空儀……張小康慢慢鬆開雙手,氣球緩緩上升,他靈活拉扯着繩子,調整氣球飛行姿態,當氣球消失在高空,探空儀傳來高度數據,張小康長舒一口氣——雖然第一次嘗試並不完美,但總算還是成功了。
▲氣象雷達探測
有了裝備,張小康訓練更起勁兒了。然而張小康發現,氣球總是還沒飛到預定高度,探空儀回傳的信號就突然丟失。這讓他很是疑惑:“明明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規定操作的,為啥信號會突然丟失?”
▲集體作業
經過反覆試驗,他發現了問題原因——氣球升空後,由於高空氣壓不穩,氣球充氣過多膨脹破裂,導致探空儀失去信號。張小康立即帶領班級成員展開攻關,將充氣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成功將氣球放到了預定高度。
▲維修裝備
隨着實彈射擊的日子臨近,氣象班的訓練越來越緊張。張曉康説:“‘小疏忽’最容易造成的‘大問題’,我們要將所有的問題,扼殺在搖籃裏。”
▲細心解答排除難點
射擊準備前一天,在協同訓練過程中,電腦屏幕突然顯示亂碼。如果此時將情況向上級彙報,等待專家前來檢測,那麼演習任務就得推遲。如果要重新編寫程序,將要花費一天的時間。
▲實踐操作分解步驟
“重新編程!無論如何今天都要搞定。”發現問題後,他和班級成員重新把氣球放入高空,根據實際測量數據和參考數據,計算出修改參數,再將參數設定成固定值編入程序。
駐訓地氣温高達40度,張小康頂着高温來回穿梭在測量地與氣象車之間,身上汗如雨下,他卻渾然不知,就連炊事班送來的飯菜,他也沒來得及吃一口。當他拿起對講機擲地有聲地彙報:“氣象班氣象車裝備問題順利排除!”啓明星已經高掛天邊。
▲首發炮彈發射,直指蒼穹
實彈射擊如期舉行,一組組準確的氣象數據,保障了一發發炮彈準確命中。在覆盤檢討會上,張小康説:“測算戰場氣象的人,不能靜靜地坐着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