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從事長途運輸的貨車司機跑一次長途一般跑幾天?年輕夫婦一起跑長途運輸,他們的孩子怎麼辦?貨車司機的收入如何?有沒有勞動合同、工傷保險?他們最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是什麼……一次次見縫插針拉家常式訪談,拉近了工作組和貨車司機們的距離。
從5月17日抵達安徽合肥開始,全總駐安徽蹲點工作組人員就頂着烈日,展開一系列調研工作,一口氣把合肥肥東縣撮鎮物流園區、新橋高速服務區、維天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貨車司機集中的地方,走了個遍。
“只有走近他們才能切身感受到為生活辛苦奔波的這些勞動者真實的生活狀態。”看到貨車司機頂着30多攝氏度的高温,開着車窗在車裏吃飯;看到跑車多年的90後“卡嫂”,看到車廂裏備着的各種藥和生活用品,工作組成員、全總經審辦幹部田育婧深有感觸。
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及“工會進萬家”調研走訪慰問活動,5月中旬,全總機關啓動幹部赴基層蹲點活動,從全國總工會大樓走出的50名工會幹部組成15個蹲點工作組,奔赴深圳、西安、撫州、寧海、合肥、石家莊、天津等地,把為基層工會辦實事解難事、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工作重點,由此帶動數十個省級總工會蹲點工作組紛紛下沉,關愛新就業形態羣體,推動企業依法建會,有效推動工會工作和探索蹲點長效機制,解決了一批問題,辦成了一批實事,形成了一批成果,鍛鍊了一批幹部。
打破常規,才能真正接到地氣
疫情促進了共享用工、平台用工等靈活用工方式加快發展,也出現了更多非合同制或自僱勞動者及臨時性勞動關係,傳統的勞動關係規制難以適應。全總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剛表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催生了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一大批互聯網衍生職業者,工會要“站出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15個工作組赴基層蹲點的目的地,大都是勞動關係矛盾突出、工會工作薄弱和未建會企業所在地區,“宣講一次政策、提出一批建議、制定一項制度、形成一份報告”,是他們此行的任務。
“既然是一杆子插到底的蹲點調研,就要打破常規,才能真正接到地氣。”安徽工作組組長武建光説。幾個月裏,他和別人交流最多的就是不同種類、型號、性能、功能的卡車,“看到一輛大貨車,遠遠地掃一眼,我就知道這輛車是什麼牌子的,載重量大概多少,主要用來運載什麼貨物”。
6月底,大型貨車司機互助平台“卡友地帶”上的很多司機都收到了一份《貨車司機從業情況調查問卷》。這份問卷長11頁,包含27個問題、120多個選項:每天平均開幾個小時的車、幾個小時休息一次、月均純收入多少、是否使用過“司機之家”等,都和司機切身利益相關。
最終回收的14859份有效問卷顯示:85%的司機為個體經營,75.23%的貨車司機日均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73.6%的司機收入在5000元至1萬元之間……問卷結果結合實地走訪,工作組形成了一份6000餘字的調研報告。
基於貨車司機多為個體經營,沒有工作單位依靠,再加上常年四處奔波,流動性強的現狀,工作組以平台企業——安徽路歌運輸有限公司牽頭,高新區3家物流企業為代表,於7月7日成立了合肥市高新區貨運行業工會聯合會,直接吸收個體貨車司機入會,讓貨車司機從線上的“抱團取暖”走向線下的工會組織。如今合肥市高新區貨運行業工會聯合會現已在安徽省新發展貨車司機會員6000多名。
加入了工會組織,跑大貨的司機心裏更踏實
“從前,我們都是在網絡平台上互幫互助,現在加入了工會,我們有了實體化的組織,不再單打獨鬥,行駛在路上,心裏更踏實,感覺有了依靠。”第一批入會的貨車司機吳宣東説。
天津港保税區有近萬家企業、約15萬名職工,為築牢職工維權服務“保護網”,2009年開始在保税區下轄的空港、臨港和海港3片區域分別建立職工服務中心,承擔着勞動爭議調解、法律援助、心理服務、民主管理、困難幫扶等職能。
“要在蹲點中更多聚焦基層職工的權益維護問題。”天津工作組在與保税區總工會權益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由每位成員輪流同權益部工作人員一起,參與維權服務站下沉服務,不僅進行勞動爭議調處、熱線解答、政策諮詢等,還協助舉辦“工會法律大講堂”、配合開展“工會心理大講堂”等。
7月22日,保税區一名職工前往區仲裁院,提出所在企業違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請求立案的申請。對此,經職工和企業雙方同意,先由設在保税區職工服務中心(維權服務站)的保税區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7月27日下午,在保税區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辦公室,經過兩個小時的調解,雙方態度緩和,並就賠償事宜進行了理性溝通。1個月後,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以此為契機,工作組順利打開了推進企業建立工會的突破口。
讓會員感受到工會“孃家人”的温暖
基層工會需要什麼?職工羣眾期盼什麼?5個多月來,各工作組行走在調研走訪慰問的路上,詳細記錄職工的“急難愁盼”問題,研究破解之道,和基層工會幹部一起,打造工會服務職工陣地,把工會組織對職工羣眾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
為了解決貨車司機等羣體“休息難、吃飯難、學習難”問題,湖北工作組會同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中煤平朔集團,共同建設武漢東西湖區舵落口大市場司機食堂,讓1800多位貨車司機和搬運工人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陝西工作組牽頭成立的首個物流園區“貨車司機之家”在西安建成投入使用,面向貨車司機免費提供休息、飲水、熱飯、洗浴、洗衣、閲讀等服務。
通過河北工作組的努力,“石家莊市網約送餐行業從業人員的基礎工資不低於2000元,每月衝單獎勵不少於100元,基礎任務單量進行下調”“在明顯提升從業人員福利的同時,專職網約送餐員的收入平均增加5%”的議定事項在所轄企業得到落實。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特點,廣東工作組配合地方工會通過與餐飲店合作,建設“暖蜂驛站”“暖蜂窗口”;申請公租房,解決勞動者“住房難、租房貴”等問題;通過“黨羣服務V站”“歇腳屋”等,為勞動者提供充電、休息的場地,多措並舉提升勞動者獲得感、安全感。
重慶工作組通過成立工會積極推動企業踐行社會責任,解決就業崗位常近2萬人,專門設立一條“天使專線”(殘疾職工生產線),為500餘名殘疾職工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積極開展幫扶濟困工作,為1600餘名建卡貧困户提供就業崗位。
江西工作組打造高質量的網約車司機聯合工會“職工之家”,為會員贈送工會系統的互助保險服務,聯合市電信公司、移動公司等通訊行業,為會員辦理方便實惠的手機話費、流量套餐等服務,以解決他們工作中手機話費高、流量不足的迫切需求,讓會員真正感受到工會“孃家人”的温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