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川”蜕變記

編者按:為全面展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青海省基層黨建成就,特別是開展“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青海省委組織部推出“亮成績、展形象、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西寧篇。

在西寧市湟中區柳樹莊村的青山綠樹掩映中,一片富有青海本地特色的民居躍入眼簾,西寧市城北區陶北村黨支部書記、湟中區李家山鎮卓祺產業園負責人陳俊良站在這片民居的入口處正琢磨着復工開業的事情。2022年已經是陳俊良在這裏創業的第四個年頭了。

“雙龍川”蜕變記

陳俊良(右一)正在介紹“雲谷川印象小鎮”。人民網 劉沛然攝

這片民居的所在地被稱為“雙龍川”——東西兩側,兩座大山蜿蜒聳立,形似兩條游龍。“原本這裏是一片沼澤地,我們來了以後清運、填埋,最後才成了現在的樣子……”陳俊良指着眼前的民居介紹着。

2017年,由於城中村改造,陶北村整體徵遷,“原本靠土地吃飯的農民怎麼辦?”這個問題成了陳俊良和村“兩委”當時的心頭大患。彼時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經過了多次考察,陳俊良漸漸有了思路。

“雙龍川”蜕變記

“雲谷川印象小鎮”一角。人民網 劉沛然攝

“一開始我們想的是把温室大棚弄上,然後再蓋幾個飯館、農家院,搞個大型農家樂,但反對的人不少。”陳俊良回憶起當時的發展之路,臉上不見沮喪,依舊笑呵呵的。

“好不容易發了徵地補償款,閒一下,享兩年福唄”

“想不到該咋辦,也不想冒風險”

“先在城裏打兩年工了再説吧”

……

説風涼話的不少,陳俊良也曾有過動搖的想法,但理智還是佔據了上風:“再沒辦法,只能我們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唄。”陳俊良知道,發展產業不能等。“趁着政策好、市場好,得趕緊發展。”

在連續幾個月的走訪和交流中,村“兩委”班子做好了全村大多數村民的工作,“大型農家樂”準備建設。

2018年春節還沒過完,陳俊良和村民代表們啓程前往全國幾個頗具規模的鄉村旅遊景點考察,也正是這次考察讓他們明白了之前想法的不妥——農家樂的規模還是太小,不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推翻了之前的想法,建設產業融合的鄉村旅遊度假小鎮被提上日程。

但問題來了,“當時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為之前的想法用不了這麼多錢,好多村民們又不想再往裏投了。”咋辦?陳俊良帶頭示範,賣了自己家的車,把賣車的錢繼續投入到項目建設裏,“村支書都帶頭了,咱也跟上吧。”

在陳俊良的帶頭下,全體村民齊心協力,2020年4月,一片嶄新的鄉村旅遊小鎮出現在“雙龍川”的土地上——集農業、環保產業、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的“雲谷川印象小鎮”就此誕生。

“雙龍川”蜕變記

“雲谷川印象小鎮”裏遊玩的兒童。人民網 劉沛然攝

“當時咱們省裏辦了‘青海人遊青海’活動,啓動儀式的主會場就放在我們這裏,那天我們這裏爆滿,單日客流量有三萬多人次。”回憶起當時的盛況,陳俊良合不攏嘴。“其實對我們考驗還是挺大的,那時候我們才剛開業,沒經歷過這種陣勢。”

2020年,“雲谷川印象小鎮”營收達到了1500餘萬元,淨利潤超過300萬元;2021年受疫情影響,營收1200餘萬元。“一年下來,平均每天我們都有1000多人次的客流量。”

掙到了錢,村民們喜笑顏開,幹勁更足了。

同樣受益的還有柳樹莊村,“雲谷川印象小鎮”不僅解決了柳樹莊村約200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還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每年給村民們分紅,壯大了當地的村集體產業。

“柳樹莊村的李生友夫妻倆都在我這,一個人每月有3000多的工資,加上土地分紅,一年收入10萬左右。”陳俊良説,“雲谷川印象小鎮”一年要給柳樹莊村300多萬,四年來從沒拖欠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6 字。

轉載請註明: “雙龍川”蜕變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