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9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賈璇|北京報道
"早日退休",是許多當代年輕人自我調侃職業規劃時,時常愛説的一句話。如今,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嬰兒潮"中的這批人,正在陸續步入退休生活。
在錢包和身體兩大因素的改善下,這批"新銀髮族"們不再只滿足於現存傳統性養老服務,開始追求更加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這也催生出多種新興業態,"康養小鎮"就是其中一個。
58歲的"年輕老人":大部分養老機構過於老套
"我終於在山裏安家了",近日,58歲的湖北人高玉蘭在朋友圈更新了動態。雖然為了置辦這套面積60平方米的小兩室,高玉蘭和老伴前後折騰了小半年,花費近50萬元,但她依舊難掩內心激動。高玉蘭的新家位於恩施郊區的山腳下,在這裏除了居住的樓房,還有食堂、健身房、小操場和醫院等,開發商告訴她,這裏叫"山谷康養小鎮"。
"康養小鎮"是近年流行的業態,一般指以"健康"為主題的小鎮,選址在距離城市車程約2~3個小時左右的遠郊,依託宜居的生態環境打造而成,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閒、旅遊等多重功能融為一體的綜合體生態。
和高玉蘭在市區居住的商品房相比,這裏的房子並不大,但最吸引她的還是小鎮的生態環境。"因為在山腳下,夏天特別適合避暑,冬天温度也可以接受,居住一年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四季的空氣特別好,非常適合户外運動"。
高玉蘭退休後一直幫自己的獨生子照顧孫女,生活過得很是忙碌。去年,兒子被長期外派出國工作,她和老伴也得到徹底"解放"。在短暫休息後,她開始規劃晚年時光,也主動接觸過多種傳統的養老方式,像居家養老、參加社區活動、去老年大學,還拉着老伴參觀過養老公寓。
"現在大部分養老機構裏的生活過於老套,不太適合我們這些‘年輕老人’。"高玉蘭説,隨着生活不斷提高,自己和身邊的老年朋友們的身體都很硬朗,心態也積極向上。尤其是50歲至65歲的老年羣體,算是老年人裏的"年輕人",他們的養老生活方式亟須重新定義。
9月7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衞健委副主任李斌稱,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躍升。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新時尚,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5.4%。
"我感覺養老院更適合歲數更大或者行動不便需要貼身照顧的老人,養老公寓也多在市區,我和老伴更喜歡户外活動,今年還相約朋友去露營徒步,希望能貼近大自然,心情好身體自然也好"。
從"一人一牀"到"一家一院"
遠隔萬里,60歲的北京人袁海正式步入退休生活,雖然久居城市,但是內心對"田園詩意"的憧憬一直未被鋼筋水泥磨滅。尤其在經歷半個月的居家隔離後,他對大自然更加嚮往。
偶然刷手機時,他被一則康養小鎮的廣告牢牢吸引,藍天白雲下整齊排列的青磚灰瓦小院,完美踩中袁海的心意。在經過多日的對比後,他決定去實地考察。
不同於高玉蘭購買的樓房户型,袁海心儀的這個項目位於北京近郊的農村,主打獨門獨院。帶看的中介説,這裏原來是一家倒閉的工廠,經過統一規劃和重新引資後,被改造成迎合城市老年人喜愛的徽派風格。
"相比樓房,我還是更期待住院子,出門方便還可以種採養花。"袁海説,自己對"接地氣"有一種執念,很多朋友也覺得高級養老公寓裏的"一人一牀"怎麼也比不上"一家一院",獨立的活動空間更大,關上院門也能擁有舒適的社交距離。
院子雖滿意,但付款方式卻讓袁海糾結。據介紹,該項目的土地性質為宅基地,袁海需要以長期租賃的方式,一次性支付10年或者20年的租金,費用在40萬元到80萬元不等,有定製版的精品院甚至要上百萬元。
中介説,從去年開始,北京郊區這樣的宅基地很多,無論規模大小,廣告詞裏都會帶上"宜居""康養"等詞彙,不過對於房屋周邊生活和醫療配套是否完善,自己也説不好。
"四處開花"的康養小鎮
9月20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司司長王海東介紹,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旺盛需求的帶動下,康養產業快速發展,頻迎利好消息。《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指出,鼓勵健康服務相關企業結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大力開展健康養生、健康體檢、諮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運動康復、健康旅遊等多樣化服務。
在政策的大力鼓勵下,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結合自身資源特色,全力推動康養小鎮的發展,並形成具有地區特徵的康養小鎮集羣。
《江西省"十三五"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在全省創建10家大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20個健康小鎮。《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表示,到2022年,建成2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藴厚重的醫養健康特色小鎮。《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海南高質量發展健康產業,將實施"九大工程",其中,將以康養服務業為核心的康養特色健康小鎮打造工程。
今年年初,上海市崇明區宣佈要加快發展活力新康養,探索建設一批業態豐富、功能完備的康養小鎮。
打造康養小鎮並非易事
據全國中老年網的調查,中國城市45%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老年人存款餘額2016年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8萬元。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
在需求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康養產業快速增長,這片萬億藍海也使大健康、中醫養生、養生旅遊等眾多康養相關概念備受市場和資本關注,同時更為轉型中的傳統開發商提供新思路,紛紛佈局"康養+旅遊+地產"模式,推出"康養小鎮""康養文旅小鎮"等養老地產或康養地產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至少有30家宣佈進入養老地產項目,其中不乏保利、萬科、復星等知名企業。
雖然康養小鎮發展態勢"高燒不退",但作為康養產業中的一環,康養小鎮同樣受產業投入門檻高、回報慢、粗放式發展、配套設施單一、人才資源短缺等因素制約,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標準,消費者在選擇時也難免"花眼""踩雷"。
一位不願具名的康養小鎮投資人對記者坦言:"現在很多康養小鎮都是‘半路出家’。反正房子蓋好在那裏,什麼產業在風口小鎮IP就往什麼產業上靠。進入小鎮的指示牌,今天寫‘休閒小鎮’,明天就改成‘文旅小鎮’,後天又變成‘大數據小鎮’,這樣的小鎮入住體驗肯定不行。"
該投資人説,如果想打造出一款成熟的康養小鎮並非易事。首先,康養小鎮的入門門檻高,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無論全新開發還是改造小鎮,僅是小鎮和周邊基礎設施的花費就不菲,這也直接導致康養小鎮的目標客户對準的是中高端老年消費者"。
此外,對於成熟的康養小鎮,優秀的醫療配套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一般來説,康養小鎮為了依靠更加宜居的生態環境,往往地理位置偏遠,其周邊很難有三甲醫院,甚至沒有合格的醫療機構,大部分都是縣級醫院或衞生所,其醫療水平較差難以滿足康養小鎮的發展需求。
同時,"重硬件輕軟件,重投入輕運營"也是目前康養小鎮普遍面臨的問題。讓很多康養小鎮偏離了康養晚年的定位,逐步成為"賣出去就算了"的山中地產。
而沒有產業支持的康養小鎮,缺乏長久的生命力。直接導致康養小鎮"賣不出去""買了不住"和"住得不適"等問題,進一步造成產業有效供給不足,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特徵。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22年第18期)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