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深秋的鳳凰湖畔,樓宇林立、林木葱鬱、波光鳥鳴。這片黃金之地,桐鄉將其留給了一個閃閃發光的羣體——人才。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這裏是鳳凰湖科技城——未來桐鄉“最創新、最時尚、最生態、最有設計感、最有文化”的科技戰略高地,也將是最具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非凡十年,創新,漸成共識。人才,亦紛紛投入到桐鄉創新發展的大潮中。桐鄉秉持着“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用不斷優化的人才政策、服務和環境創新,厚植創業創新沃土、集聚八方人才,已經擁有了龐大的“人才粉絲羣體”。有的人才從這裏開啓火熱的青春,有的人才在這裏找到了夢想的歸宿,助力桐鄉實現着“梧桐之鄉鳳凰棲”的人才集聚景象。

築巢引鳳

“千里馬”競奔騰

對人才來説,事業就是感召力。越是高層次人才,越看重事業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沒有幹事創業的平台,人才來了也留不住。

於桐鄉而言,事業留人是最有底氣的。

依託優越的地理區位、先進的千億級產業集羣、活躍的17萬個市場主體、旺盛的創業創新需求,這些年,圍繞烏鎮大道科創走廊,桐鄉佈局烏鎮實驗室、烏鎮院士之家、“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等“科研重器”,與此同時,一批重大創新載體、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科技企業孵化機構逐漸聚沙成塔,為全市人才創業創新提供更加強勁的平台支撐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烏鎮實驗室效果圖

走進烏鎮實驗室大樓,緊張的科研攻堅正進行着……時間撥回2021年3月,彼時烏鎮實驗室正式簽約成立。從0到1,一年多來,烏鎮實驗室迸發的科技創新活力已然顯現。

一年來,烏鎮實驗室聚焦新材料領域,開展前沿探索,對接地方產業、市場需求,推動創新成果加快“萌芽破土”,也迅速聚集起一大批高水平創新人才。截至目前,烏鎮實驗室科研團隊總人數已達82人,碩博人才和高級職稱研發人員佔比超83%,一支“以院士專家為核心、高端領軍人才為骨幹、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樑”的人才隊伍梯隊正在逐步形成,加速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向“車間”轉化,為新材料產業構建起“最強智庫”。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烏鎮院士之家

2020年5月開家的“烏鎮院士之家”,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已吸引到訪院士100餘名,落地院士專家領銜的產業項目5個。2021年,成立規模1億元的院士產業發展基金,“院士之家+產業園+基金”三位一體運行機制逐步確立,形成了產業聚人才、人才促產業的良性循環。

一個個創新載體的不斷更新,從不同維度展示了桐鄉人才發展環境,提升着桐鄉這座城市的影響力,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優質創新人才紛至沓來。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智塑健康

“我們的故事從桐鄉開始,也將一直在桐鄉繼續。”他叫張靖,博士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她叫孫陸,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他們,是桐鄉創業創新圈裏的“學霸夫妻”。由他們共同創立的智塑健康科技(嘉興)有限公司落地桐鄉以來,這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研發團隊的科技企業,依靠自主開發的數字材料核心算法平台,並以3D打印技術為製造方式,在短短几年間迅速成為3D骨骼打印領域的領先者。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墨卓生物團隊

同在桐鄉,2020年,經烏鎮·院士智慧谷引進,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裴顥帶領團隊正式入駐烏鎮,這幾年來,企業在桐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揮企業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優勢,順利完成了1.5億元A輪融資,也開發下線了兩款拳頭產品——MobiGaea系列數字PCR一體機和MobiNova-100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文庫構建系統。“作為一名新桐鄉人,現在這裏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在桐鄉創業生活的這段時間,裴顥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惜才、愛才的拳拳之心,也成了“來到桐鄉,愛上桐鄉”的桐鄉“新粉絲”。

當一個個高層次人才率領的團隊在桐鄉生根、集聚,就匯聚成了這座城市新興產業發展的領軍力量。在超100萬的桐鄉常住人口中,人才資源總量已超21萬,人才創業創新在桐鄉蔚然成風。

引才用才

企業站上“C位”

工業底藴深厚、產業鏈發達是桐鄉的鮮明特徵。不同於一些城市高層次人才多在高校,桐鄉的高層次人才很多來自企業、紮根產業,基於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渴求也尤為迫切。

城市引才,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新一輪人才佈局中,桐鄉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全鏈條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集聚人才鏈。在市委市政府超前佈局下,在創新人才的堅強支撐下,全市聚焦數字經濟、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加快集聚頂尖人才、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到桐鄉創業創新。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合眾新能源

這一系列理念、制度上的創新突破,在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發展中得到了充分彰顯。過去7年,合眾公司的員工人數從20多人發展到了6400餘人,企業人才團隊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超3000人,其中企業核心成員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研發隊伍中碩博比例達到22%,國際和合資企業背景的技術人員達到25%。今年以來,哪吒汽車保持高速增長。1至9月,哪吒汽車交付111190台,同比增長168%,穩居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桐昆新材料研究院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華智研究院

不只是合眾,這樣的“人才強企”探索也在全市各個企業上演。桐鄉先後建成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浙江傳媒學院桐鄉研究院、南航增材製造研究院、中科院長三角健康農業研究院等6家校地合作研究院,指導推動桐昆、巨石等8家企業建設企業創新研究院,用“夯基壘台”助力人才“好戲連台”。2019年以來,桐鄉更是率先面向重點人才工作企業選聘69名企業首席人力資源官,加強理論輔導、業務培訓,着力建設一支素質精良、業務精湛的企業人才工作者隊伍。

“誰是人才,要多聽聽企業的意見。”這句話背後是桐鄉對於人才理念認識的不斷深化,折射了桐鄉對人才評價方式的轉變。近年來,我市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鼓勵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將技能人才評價的權力下放到企業,技能人才水平的高低由企業説了算,不斷釋放國家政策效應,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技能人才總量19.21萬人,佔全市從業人員比例達到30.5%,其中高技能人才數量7.08萬人,高技能拔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求賢若渴

甘為“孺子牛”

在城市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壓力和人才資源有限的客觀條件下,各地都在服務人才上竭盡所能發揮優勢、補長短板、贏得主動,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這,也是桐鄉正在全力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立足製造業人才的獨特優勢,桐鄉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變身“引才大使”,以頂格配置推進人才工作,緊緊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激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人才與桐鄉的“互粉”,捧出真金更捧出真心。

作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十年來,桐鄉不斷迭代升級人才政策,先後出台人才政策1.0、2.0版,以及領軍人才、數字經濟產業、教育衞生人才、鄉村振興人才等各領域各類別人才政策,並實現了11個鎮(街道)人才政策全覆蓋,為各類人才給予創業創新、生活居住、日常出行等全方位保障。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世界互聯網人才大廈

這些年,桐鄉從優化人才環境、提供便利化服務等方面着手,努力做到“近悦遠來、拴心留人”——啓用了4.1萬平方米的世界互聯網人才大廈,聚力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一站式、多元化的人才生態綜合體;建立起青年人才驛站,為來桐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費入住,讓人才服務體系解人才所需、為人才所喜;高標準打造李寧體育園、鳳凰湖人才公園、國際人才社區,進一步詮釋了“有一種幸福叫創業創新在桐鄉”。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人才的需求在哪裏,人才工作的服務就跟進到哪裏。在服務細節上,桐鄉繼續以數字化改革為統領,以人才最關心的高頻需求為切入點,整合上線人才認定、人才項目申報、人才獎勵申請、人才公寓租賃等服務事項,為人才提供更多“温馨小事”的温暖服務。今年,桐鄉更是推出“全市領碼人才免費停車、坐公交”福利,真正讓人才實現了“桐”行無憂,進一步彰顯了我市對人才的誠意。

從創新平台搭建,到政策服務加持;從愛才惜才的滿滿誠意,到產才互動蓄能提級……非凡十年裏,桐鄉為一個“才”字動足了腦筋。四海人才,近悦遠來,隨着越來越多人才的紛至沓來,這座城市將擁有更強勁的“人才動能”,桐鄉也將始終與各類人才一起乘風破浪,朝着那縷陽光去……

(藍媒聯盟·桐鄉市傳媒中心記者沈曉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2 字。

轉載請註明: 雙向奔赴!桐鄉與人才的“互粉”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