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位於非洲東部的亞丁灣西岸,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吉布提是世界上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國家之一,全年乾旱少雨,全國9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和火山,被稱作“熾熱沸騰的鍋”。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資源匱乏,吉布提人口不足百萬,非常貧困,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不過就是那麼一塊遍地沙漠的不毛之地,卻讓法國人念念不忘。法國人之所以對這塊不毛之地念念不忘,關鍵原因就是吉布提重要的戰略位置。
吉布提瀕臨紅海,與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是印度洋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路,被稱為“石油通道上哨兵”。歷史上,吉布提和索馬里、厄立特里亞是連在一起的,統稱索馬里。當地居住着索馬里人、伊薩人、阿法爾人以及阿拉伯人等多個民族。這些民族多以部落的形式存在,部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過着傳統的遊牧民族生活。為爭奪水源和草場,各部落經常發生戰爭。17世紀初,當地形成了眾多小酋長國。
殖民時代,葡萄牙來到了東非,在索馬里沿岸大肆劫掠。隨後,土耳其人又開始肆虐索馬里,當地亂成了一鍋粥。19世紀初,英國人來到索馬里,他們佔領了索馬里北部的澤拉地區,並宣佈北部地區為英國人的保護地,就這樣英國人建立了英屬索馬里殖民地。1850年,法國人來到了索馬里,他們先是獲得了在當地的居留權,隨後強迫當地蘇丹接受其保護,建立了法屬索馬里殖民地,這就是現在吉布提。1885年,意大利人也來到了索馬里,他們霸佔了索馬里南部,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索馬里”,索馬里海盜主要來自意屬索馬里。法國在索馬里進行了長期的統治,吉布提是法國人在非洲最重要的據點之一。19世紀末,俄國人曾試圖在吉布提拓展殖民勢力,結果被法國人一頓炮擊,最後逃之夭夭。
二戰後,非洲獨立運動高漲,法國被迫給予了吉布提“半自治”地位。但由於吉布提國內伊薩族和阿法爾族對立嚴重,法國人彈壓不住,日益高漲的非洲獨立運動又給了法國人巨大的壓力,所以法國人被迫在1975年同意吉布提獨立。對於吉布提的獨立,法國人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因為吉布提如果留在法國內,法國不僅要處理其國內嚴重的鬥爭,而且還要養着吃白飯的吉布提人,所以法國人乾脆把這個包袱甩給了當地的土著人,讓他們獨立。脱離了法國的吉布提並沒有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因為吉布提太窮了,他們根本沒辦法養活自己,所以只能仰人鼻息,指望國外的援助和救濟。作為吉布提曾經的宗主國,法國人還是比較慷慨的,每年會給吉布提一些援助。作為回報,吉布提允許法國在當地保留着軍事基地。
進入21世紀,由於索馬里海盜猖獗,各國都希望進入亞丁灣護航。作為在當地擁有重要軍事基地的法國人來講,法國在吉布提的軍事基地和影響力受到各國的羨慕,各國紛紛選擇和法國人合作,希望在當地駐軍。面對各國伸出的橄欖枝,法國人慷慨的同意美國、意大利和日本在當地駐軍。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在當地擁有“海外後勤保障基地”,中國海軍在亞丁灣海域護航靠的就是這個基地。吉布提這個不足百萬的小國竟然擁有五個強國的軍事基地,受到五國的聯合“保護”,這是其他非洲國家都沒有的待遇。不過有人開玩笑,如果五個國家打起來,吉布提就熱鬧了。
參考資料:《列國志:索馬里、吉布提》、《全球通史》、《法國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