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動星球News (ID:glxsl2017),作者:毓肥、蟹老闆本人,原文標題:《突發:大眾CEO迪斯非正常離任,“局外人”的Happy Holidays?》,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大眾汽車集團 CEO 赫爾伯特·迪斯非正常離職。他的職位將從 9 月 1 日起,由現任保時捷 CEO 奧博穆接任。
獲悉此事後,我們立即想起一年多以前,蔚來 CFO 奉瑋説過的那句話:迪斯像譚嗣同——因為他試圖改變格局、利益,和體系。
根據彭博社的內部信源,大眾集團監事會對於迪斯和奧博穆的更替,是“全票一致通過”的。
“迪斯不可救藥,他讓大眾汽車變得更好,但他的溝通很糟糕”,知情人士對路透社這樣説。
因此,幾乎全球主流商業媒體,都用了“趕走”,或者類似意味的詞語,形容迪斯的離職。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奉瑋的那一句“譚嗣同”。
有意思的是,被離職前幾個小時,迪斯還在領英上分享了一篇名為“happy holidays”的文章,似乎對自己暑期的長假感到欣慰和愉悦。
迪斯真的開心嗎?大眾真的不需要一個迪斯嗎?
我們今天與改革者告別。
一、從大權在握到一退再退
“我們集團像一座遊輪,它很堅固,但已經舊了”,2020 年 11 月迪斯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這樣説。
彼時的迪斯大權在握,並且意氣風發。
2018 年 4 月,迪斯正式執掌大眾集團,他很快發現,對電動智能化的遲鈍,以及內部組織架構的陳舊,是這艘巨輪的隱憂。
對於鋭意改革的迪斯來説,隱憂很快累積成憤怒,然後在臨界點爆發。
2020 年 11 月 29 日,迪斯在領英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如何改變大眾》的文章——內容應該更像是《我如何改變大眾》。
這是迪斯的最後一搏,搏的不僅是他個人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更是“德國親兒子”大眾集團未來的生死存亡。
在文章裏面,迪斯極其罕見地將大眾集團的內部矛盾公開挑明——臃腫的架構、複雜龐大的利益集團、陳舊的思想,等等。
2020 年 9 月,奉瑋接受我們採訪談及 BBA 電動化時説,產品後面是組織,組織後面是文化。
“你不把研發組織調整了,調整不了產品的,這是第一個”,此外BBA 還得把供應商的關係給改變——而改供應鏈就是在改利益格局。
“把一個人幹掉可行,把一羣人幹掉就難了。”
而在大眾醜聞後上台的迪斯,過去幾年的確一直在嘗試着改變一羣人。這最為艱難。
譬如,軟件體系。從 ID.3 發佈伊始,大眾的軟件問題就層出不窮,而這也正是迪斯致力於改變的關鍵所在。
又譬如,對標物。迪斯一再與馬斯克互動,表示大眾要追趕上特斯拉,在到本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
為此,他先後承諾總計斥資 520 億歐元開發純電車型,同時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大幅削減成本。
回過頭看,雖然在方向和目標獲得許多人的認可,但被改變了利益的人卻從沒有放過迪斯。
在過去幾年,迪斯都在大眾汽車強大的公會組織爭鬥。去年年底,他私下暗示大眾在德國有超過 30000 名員工冗餘的表態,更引發了公會的憤怒。
這一次被集體投票趕下台,與這些都是直接接相關的。
大眾勞資委員會負責人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就對媒體表示:
“工作保障和盈利能力在未來幾年仍然是同等重要的企業目標”、“作為員工組織,我們的重點很明確:我們所有的同事都必須參與其中。今天的決定對此表示敬意。”
是的,把迪斯趕下台是為了表示敬意!
敬什麼?敬所有對迪斯的不滿。這些不滿,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大罪狀!
1、管理風格,尤其是在推動軟件革新上,表現不如預期,而且超支嚴重。
迪斯在任時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將大眾集團不同的軟件團隊合併為 Cariad 。
但 Cariad 表現並不好,不僅多次延誤,更在費用開支上超出預算。
德國人的表態是:“Cariad 可能給大眾集團和各個品牌帶來了太多的問題和挑戰。”
有趣的是,就在昨天,迪斯還在微博上就 Cariad 在華的發展進行了評述:
“我們在中國汽車市場面臨兩大挑戰:在入門級市場,我們必須、也正在着手實現成本優化;在高端市場,我們需要着力發展適應當前中國移動出行生態的#輔助駕駛系統#和#智能網聯#技術。我們正在持續拓展CARIAD在華研發能力,同時考慮收購中國本土的優秀軟件公司。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不可或缺的增長市場和創新驅動引擎。”
2、與馬斯克的互動,在與特斯拉比較時將大眾放在較低的位置。
而這一傾向一直受到工人代表的批評。更麻煩的是,迪斯雖然是 CEO,但在大眾,他卻是一個“罕見的局外人”,因為他是前寶馬的高管。
正因為是“局外人”,所以迪斯的一些試圖為架構帶來活力的動作,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甚至是“挑釁”。
最明顯的,是社交化——比如在推特上跟馬斯克相談甚歡,甚至把馬斯克請來給大眾高管講課。
對於百年大眾的員工來説,這些真不一定是改革,而更像是“否定”。
憑什麼一個寶馬的高管,要把我們數十年來的努力,用幾句話就定性為“比不上特斯拉”?憑什麼一個沒有在大眾體系下成長的高管,還要跟美國佬稱兄道弟,甚至請過來給我們上課?
在狼堡人的眼中,迪斯一直是大眾體系內“罕見的局外人”。因為在加入大眾之前,迪斯在寶馬乾了 17 年。
歸屬感,其實是原罪。
二、Happy Holiday
迪斯的度假信不長,這裏就全文翻譯一下:
“經歷了充滿壓力的 2022 上半年之後,我們之中很多人都期待着一個理所應得的暑假。
今年前 6 個月,甚至比已經很艱難的 2021 年更加嚴峻。除了對中國同事造成極大打擊的疫情之外,我們在歐洲還看到了一場戰爭。半導體短缺仍然阻礙了生產,由於全球形勢緊張,我們還遭遇了許多其他供應挑戰,以及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飆升。
當然也有很多積極的因素——我們還是乘上了東風: 電動化席捲全球,中國,歐洲甚至美國都有很高需求。上半年,許多電動車型,如 ID.3 和 ID.4,Q4 e-tron 和保時捷 Taycan,已經連續幾個月生產即售罄。
中國市場過去幾週一直在反彈,我們重新獲得了市場份額,再次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名。我們有非常令人興奮的產品發佈,比如 ID.BUZZ。高端市場也做得特別好。在許多地區,我們都在持續改善市場地位和財務狀況,進一步增強韌性,大家將在下週展示的財務數據中看到這一點。
我們擁有非常值得期待的產品,採購和製造團隊依然以特種部隊的緊張程度,協助製造每一輛車。 他們成功管理了半導體緊缺問題,並首次與芯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和台積電簽署了戰略合同。銷售團隊也在盡最大努力讓客户儘可能滿意。
因此,感謝大家的所有努力,並祝賀我們在大多數業務領域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我對我們的表現非常滿意。並且由於例如半導體等的供應,在下半年應該會有所改善,我毫不懷疑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可以更進一步。
在戰略上,我們上半年也有很多大動作:
我們在薩爾茨吉特的電池工廠破土動工,併為西班牙工廠的電氣化奠定了基礎,另一家電池工廠則坐落於瓦倫西亞。
我們完成了對 Europcar 的收購,為我們未來的移動業務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慕尼黑用 ID.BUZZ AD 自動駕駛車型完成了第一次試駕。
我們決定在美國成立一家新的獨立公司,進入電動皮卡和硬派 SUV 市場,重振 Scout 品牌。
我們正在準備保時捷的 IPO,這將具現化跑車業務的價值,併為集團提供額外的財務靈活性,以推動轉型。
我還要祝賀我們的新同事:
Hauke 承擔了改進流程和 IT 工具的任務,她正在顯著地賦能我們的 IT 團隊;
Hildegard 首次將所有銷售團隊聚集在一起,討論一個將徹底改變我們集團銷售方法的願景,以直接連接客户為核心;
Thomas 對大眾汽車品牌的領導開局不錯,迅速對齊了走量品牌的戰略 - 令人印象深刻的領導力!
Ralf 已經前往中國,帶着豐富的想法和計劃,希望進一步改善我們的中國業務,增強技術能力,並建立一個更具獨立性、討論權的中國本地董事會;
Manfred 把持着許多法律上的事務,並繼續提高我們的合規性和誠信度。
因此,感謝大家,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大眾汽車和其他品牌的同事。乾的好!
享受你們的暑假——我們下半場的狀態很好!”
這封信是在官宣迪斯離職前兩個小時發佈的,現在看來,如釋重負的味道當然有,但戀戀不捨似乎更多一點。
但事情已成定局,迪斯起碼在社交平台上已經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留戀——在一些表示惋惜的評論下,他只回了一句:
“祝大家暑假愉快!”
三、大眾的下一站
從 2015 年 7 月離開寶馬,進入大眾乘用車部門算起,迪斯正好呆了 7 年——這 7 年,正好是汽車工業劇變的開端。
和其他行業那些面對變革無所適從的掌舵人不一樣,迪斯從執掌大眾集團開始,就一直試圖讓這艘德意志巨輪轉過頭來,趕上新的浪潮。
可惜的是,大眾只給了他 7 年。
最終出現這樣的反彈,其實也與對錯無關,本質上是左右互搏,然後看哪邊力氣更大而已。
正如上文提到,迪斯覺得大眾是一艘堅固而陳舊的油輪,它依然能遠航,只是速度越來越慢而已。
然而,泰坦尼克號也是遊輪。
你們覺得,失去了迪斯,大眾的智能電動之路會怎麼走?評論區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動星球News (ID:glxsl2017),作者:毓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