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網
【環球時記者 張靜 李萌 魏輝】9日,韓國舉行第20屆總統大選。一如輿論此前預期,這場被稱為“史上最難預測結果”的大選進行得膠着而激烈。根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10日公佈的統計結果,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悦在韓國第20屆總統選舉中獲勝。獲勝者將在5月份接替現任總統文在寅。韓國政壇歷來充滿對抗性,韓國總統甚至有“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之稱。本屆總統競選過程更是亂象叢生、醜聞不斷,候選人之間激烈的攻訐和抹黑不僅深深地撕裂韓國社會,也如慘烈的“魷魚遊戲”刷新着外界對這個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的認知。彌合社會創傷是擺在獲勝者面前最緊迫的挑戰。《韓國先驅報》9日援引專家的話形容,“不管誰來駕駛韓國這輛大巴,都得先把它從懸崖底下吊上來”。由於主要候選人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方面態度截然不同,韓國新政府上台後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也受到矚目。韓國對華關係會生變嗎?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是韓國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和經濟合作伙伴,在中美競爭的情況下,韓國繼續採取不“選邊站”的策略最符合自身利益。
雙方得票率差距不大
9日上午6時起,韓國總統大選投票在全國各地投票站同時開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約4400萬韓國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選舉該國下一任總統,充滿意外、醜聞和誹謗的競選活動至此畫上句號。勝選者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不斷加深的不平等和不斷飆升的房價,這些都給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帶來壓力。
數據顯示這場選舉異常膠着,有觀察人士稱之為“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選。北京時間9日傍晚,韓國KBS、MBC、SBS三大電視台公佈的聯合出口民調顯示,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悦在選舉中獲得48.4%的選票,領先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47.8%)0.6%,但JTBC電視台公佈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李在明領先0.6%。
截至北京時間10日0時50分,在開票81%的情況下,尹錫悦得票率48.69%暫時領先,李在明得票率為47.75%。
由於疫情,這次選舉做了一些特別安排。投票日當天,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零時,韓國過去一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4.2萬例,創下單日新高。當天18時起,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及隔離人員可以前往投票站投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在首爾市中路區多個投票站看到,投票站都採取了防疫措施,所有人員進入投票場所前要測量體温,然後在防疫台前進行手部消毒,同時領取一次性透明塑料手套。20多歲的大學生金某對記者表示,單日確診人數又創下新高,出來投票多少還是有些擔心。另一位40多歲的上班族對記者説,希望新總統能夠帶領韓國國民走出疫情陰影,儘快恢復日常生活。
韓國《亞細亞經濟》9日稱,第20屆韓國總統當選人從被宣佈當選那一刻,直到5月10日正式就職,將享受與現任總統一樣的安保等待遇。在就任之前,當選總統還將組建政權交接委員會。5年前文在寅是在朴槿惠被彈劾下台的特殊情況下勝選的,因此被宣佈當選後很快進駐青瓦台,並沒有政權交接委員會。
“俄烏衝突、通貨膨脹,韓國新政府面臨的經濟問題異常棘手”,韓國《中央日報》9日稱,總統大選後,當選總統也將開始籌組新的經濟團隊,但前進的道路異常艱難。俄烏衝突導致國際油價飆升,通貨膨脹開始越來越明顯,美國加息開始進入倒計時,這使韓國經濟面臨難以預測的危機。當前,韓國政府和研究機構對經濟面臨的形勢都集中在一個點上,那就是“不確定性”。
法新社稱,民調顯示,選民的主要關切包括首爾飆升的房價、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居高不下的年輕人失業率等。
緊迫挑戰:彌合社會傷痛
在許多分析看來,比起應對經濟低迷等問題,彌合選戰所加劇的社會撕裂是擺在韓國新總統面前更緊迫的挑戰。畢竟,即使以韓國標準來看,這場選舉也堪稱“慘烈”,給社會帶來太多傷痛。
“5年前,朴槿惠因腐敗指控被戲劇性地趕下台,一段時間很難找到像當時那麼刻薄的輿論環境。但是,在週三韓國總統選舉前的競選活動中,即便是朴槿惠混亂的下台也難以相比。”英國《衞報》稱,韓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實現全國和解,此前候選人持續數週的仇恨攻擊被一些人與熱門電視劇《魷魚遊戲》聯繫起來。首爾總統領導力研究所所長崔真表示:“今年的總統選舉比以往任何一次選舉都更加受到負面選戰影響,選舉結束後,彼此的仇恨難以輕易消失。”選民要求對房價飆升、經濟停滯和青年失業採取措施,但兩位領跑候選人持續互相辱罵,並對不當行為的指控進行反擊。尹錫悦指責李在明的政黨使用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戰術,而李在明的盟友則將尹錫悦描述為“獨裁者”。
《韓國先驅報》9日稱,2022年韓國大選是一場醜聞纏身的尷尬選舉。就連外國媒體也報道説,總統候選人陣營每天都在挑對手配偶的刺,這是一種可恥行為。例如,《華盛頓郵報》刊登題為“韓國總統大選被醜聞、爭吵和侮辱所玷污”的文章。最近,一位外國韓國問題專家説,韓國的現狀令人沮喪,但也令人信服。“在未來幾年裏,人們將開始感受到過去三四年裏產生的痛苦、困惑和絕望。不管誰來駕駛韓國這輛大巴,都得先把它從懸崖底下吊上來”。
《紐約時報》聯繫到韓國對抗性的“政治傳統”,文章稱,韓國政治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血腥運動”。韓國曆屆前總統卸任後都面臨腐敗指控,最近的兩位前總統都進了監獄。
“拿什麼拯救我的國家”,韓國《亞洲日報》稱,這屆選舉被韓國民眾評價為“最讓人鬱悶的一屆”,原因在於,民眾對參與此次競選的各位候選人的非好感度遠高於好感度,為韓國大選史上首次。這場大選的喧囂中,凝結了不同年齡階層選民們在當今時代的焦慮,韓國社會問題根結已深,未來無論誰執政,都不會迅速獲解。
新政府對華政策受關注
“國際形勢鉅變,韓國新總統將面臨更嚴峻的外交形勢”,韓國《世界日報》9日稱,隨着新總統5月就任,作為國政核心課題之一的外交安保政策,也將迎來不可避免的調整。在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如何確保半島和平穩定,推動朝核問題得到解決,都是無法迴避的難題。此外,如何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改善惡化到頂點的韓日關係,都將是新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外交政策方面,兩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尹錫悦和李在明主張截然不同。韓國《中央日報》稱,尹錫悦在上月舉行的電視辯論中表示,“只有確保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才能阻止戰爭”。他認為,對手共同民主黨強調簽署正式協議結束朝鮮戰爭的做法,並不能保證國家和平與安全。李在明則斥尹錫悦為“戰爭販子”,並表示“韓國擁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可以通過外交和對話解決朝鮮問題,而不是炫耀武力”。
報道還稱,在對美和對華關係上,李在明追隨文在寅的路線,他上月在與國際媒體的座談會上表示,“將推進韓美同盟,並加強面向未來的韓中關係”。尹錫悦則主張以強化韓美同盟為基礎,“利用延伸威懾來保衞韓國”。他曾表示,如果韓國安保需要,將擴大部署美國主導的“薩德”反導系統。
香港《南華早報》9日稱,尹錫悦還希望與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進行更多合作。韓國東國大學教授金容鉉警告稱,這種政策選擇可能會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
“候選人在競選環境下發表的言論,並不代表實際的施政主張。”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不認為尹錫悦一旦當選就會導致對華關係大倒退。中韓建交30年以來,兩國經濟互惠、政治互信的局面已經形成,中國是韓國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和經濟合作伙伴,沒有哪個韓國政治家對此抱有異議。韓國目前在中美競爭的情況下,採取的不“選邊站”的策略,基本上保證了本身的安全和經濟利益,既沒有同美國關係破裂,也在同中國不斷加強合作,這種情況對韓國是有利的。韓國只有在維護自身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情況下,制定符合自己的外交政策,才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