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郭華剛:開創老舊小區租賃置換改造模式
自2007年轉業之後,郭華剛一直從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
在老舊小區,不乏因缺少電梯,高齡老人常年不能下樓等例子,郭華剛常為此感到難受。讓市民能住得更舒服一些,也成為他的初心。
這是一份煩瑣的工作。每個小區、每棟樓宇的情況都不一樣,居民的訴求也未必一致,要推進一項工程落地,往往需要反覆不停地溝通協調。在此過程中,他對既有改造模式進行創新,探索引入社會資本。
2022年8月30日,郭華剛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為“高齡”小區煥新顏
8月30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市西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科科長郭華剛獲評“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郭華剛是一名轉業軍人。2007年脱下戎裝之後,他進入西城區房管局,成為最早參與北京老舊小區改造的工作人員。
隨着時代變遷,大城市中的“高齡”小區往往面臨環境髒亂、設施老化等問題。作為老城區的西城區有着大量老舊小區,不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改造壓力大,居民期望值高。
他接觸過不少這樣的例子:老人腿腳不便,但樓房沒有電梯,因此常年無法下樓,他聽着頗感難受。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生活得舒服一點兒,是他的一份從業初心。
西城區馬連道78號院瑞蓮家園小區2號樓建於2000年,七成住户是六十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加裝電梯成為這個老齡化較重小區內大多數居民的迫切心願。
2021年5月,瑞蓮家園小區2號樓居民開始申請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為加快項目進度,打消住户顧慮,郭華剛多次向居民解答政策,還特意為老年人擬製了申報材料模板,降低申報難度;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主動放棄休息日,幫助實施主體協調各專業公司完善施工手續。該加裝電梯工程由原先需要八九個月的時間,在他“快馬加鞭”下,縮短至5個月。
小區改造是極其煩瑣的工作。每個小區、每棟樓宇情況不一,居民訴求也眾口難調。為推進一項工程,他需要反覆不停做工作。“我們的工作要做到前面,給居民把政策講明白,惠民究竟能惠到什麼程度,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郭華剛説。
工作中的郭華剛。受訪者供圖
創新老舊小區改造 開創“租賃置換”新模式
從業十多年來,郭華剛見證了老舊小區改造思路的變化,也嘗試對既有模式進行創新。
老舊小區改造,繞不開“誰來出錢”“老百姓會為什麼樣的改造買單”等核心問題。此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完全依靠政府財政資金,只能覆蓋樓本體、小區硬件維修等基礎類改造,百姓獲得感不強,效果也很難持續。
在進行大量走訪後,郭華剛主動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開創了北京“租賃置換”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
西城區月壇街道真武廟五里3號樓建成於1981年,有着老舊小區的通病:外立面破損、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項、無專業物業管理……居民改造呼聲強烈。
郭華剛主動引入社會資本與小區居民自願簽訂長期租約,居民在收取租金的同時,可以根據自身需求置換到兒女附近居住,或前往專業養老機構生活;社會資本對小區房屋進行改造,租給附近上班族,並改善小區環境,建立規範的物業管理秩序。
項目啓動後,19户居民與企業簽約長期租賃合同。小院陸續開展下水管道更換、汽車充電樁建設、智能快遞櫃引入、樓頂防水、小區綠化等一系列改造,新增的小型活動室,為孩子和老人提供了暑期新去處。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小區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和附近高端人才就近入住的需求,也有效減少風險隱患和政府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佔用。
郭華剛告訴記者,西城正嘗試擴大這一試點,繼續探索可持續、高質量的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