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呵護兒童健康成長,相關領域的國家標準必不可少。5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消息,為保障兒童健康安全,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佈了涉及玩具、兒童高椅、校園安全、數字教材等兒童相關領域國家標準14項,致力於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
校園安全防護區首次延伸至周邊
校園安全關係着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關係着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守護校園安全是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6月1日起,新版國家標準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護要求》將正式實施。據瞭解,新標準是在2012年原《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範系統要求》發佈後的首次修訂,彌補了人力防範和實體防範方面要求偏低、系統技術指標與新技術應用不匹配不協調等問題。
從內容上看,新版《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護要求》中最大的特點,便是首次將校園安全防護區域從內部延伸到了門口、周邊地區,其中16個點位被劃定為學校安全防範的重點,包括學校大門外;學校周界;學校出入口;門衞室(傳達室);室外人員集中活動區域;教學區域;學生宿舍樓(區);幼兒園的活動室、寢室等。
新標準明確提出,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例如在人力防範方面,新標準特別提出非寄宿生100人以下的學校,至少需要配備1名保安員,而非寄宿生1000名及以上的學校,至少要配3名保安員,後面每增加500人至少增配1名保安員。
在實體防範方面,新標準提出,學校大門外應設置拒馬、隔離墩、升降柱等硬質防衝撞設施,對上下學期間學生聚集區域進行防護隔離等。電子防範方面,學校大門外也應設置視頻監控裝置,實時顯示及回放圖像應清晰顯示觀察區域內人員和車輛活動情況等。
保障兒童健康成長,更要在兒童身邊的“穿”“用”“玩”等細處着手。例如新修訂發佈的《紅領巾》國家標準,主要在產品安全、色牢度、色差、實用性等方面有所加強,提升紅領巾產品質量,切實保障少年兒童安全和健康,同時有利於強化少先隊標誌標識規範統一,維護少先隊組織形象。據悉, 新修訂發佈的《紅領巾》國家標準將於2022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在兒童用品方面,《兒童箱包通用技術規範》《兒童手錶》《兒童高椅安全性能試驗方法》3項國家標準,對兒童箱包、兒童手錶和兒童高椅產品提出了質量要求和試驗方法,有利於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能,更好地保障兒童合法權益,規範和引導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玩具材料中硼酸和硼酸鹽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5項國家標準,則針對玩具、指畫顏料等產品中含有的硼酸和硼酸鹽、異噻唑啉酮類防腐劑等有害物質的檢測提出了測定方法和指標要求,能夠有效提升兒童用品質量,減少有害物質對兒童健康的危害。此外,還發布了《嬰幼兒學步帶整體承載衝擊性能試驗方法》等國家標準,均將在各自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數字教材遵循“凡編必審”基本原則
在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教材也搭上了數字化的快車,但因關係着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數字教材的出版更需高質量高要求。在數字教材方面,我國首批中小學數字教材國家標準《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元數據》《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也將從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這3項國家標準,規定了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活動的基本流程,對中小學數字教材提出了質量要求,給出了檢測流程和檢測方法,並提出了能夠兼容教育領域和出版領域的整體方案。該標準的實施將為出版單位保障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為中小學數字教材大規模出版傳播奠定技術基礎,將對後續中小學數字教材的治理工作發揮支撐作用。
就具體內容而言,《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在差錯率的要求、圖片圖像分辨率、視頻時長等方面做出了諸多要求。例如為了防控青少年近視,新標準要求在個人學習終端顯示設備上,義務教育一、二年級文本的正文內容,字的顯示尺寸最大要≥16P字的印刷效果,且正文行空≥5毫米。在視頻方面,單一視頻的內容時長小學階段不超過20分鐘,中學階段不超過25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區別於一般數字教育出版產品,《數字教材 中小學數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列有三個特殊環節,其中一條便是審核與審定,該流程是保障數字教材政治性的必要流程,數字教材應遵循“凡編必審”的基本原則。
全面徹查問題教材
恰逢近期“數學教材插畫事件”引發熱議,“凡編必審”的基本原則值得借鑑。對於風波事件,5月30日教育部表示,已成立調查組進行全面徹查,絕不姑息。在此之前,教育部已表示,責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製教材插圖,確保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談到“數學教材插畫事件”,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五豐中學的初一數學老師陳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學生們對教材上的插畫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預習和背書的時候都會看插畫,平時也會在插畫上塗塗改改做些自己的小創作”。
北京一所知名985高校教授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小學教材出版主要由教育部指定實力較強的出版社來完成,出版社的話語權較大。他認為未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材課文、插畫審核流程可優化方向較大,可以與教育改革進程結合,引入多方共同參與的機制,完善教材的編輯、出版、審核機制。
“首先,可以成立行業性自律組織,設立行業守則和標準規範、加強監管,對違法違規的出版社、編輯、畫師等組織和人員進行相應處罰,嚴重者可記入社會誠信記錄。其次,在教育系統內,可以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教材內容進行多輪審核,加強把關作用,而不是由某個單一部門直接審批。最後,在改革教材領域,可以考慮引進市場化機制。由教育部出一套囊括基本知識點大綱的指引教材作為教材80%的必需內容,在對出版的教材提出一定要求後,各地有資質的出版社都可以參與餘下20%的設計,最後由市場反饋決定使用哪些版本。”該教授解釋道。
同時,該教授還強調,“一版教材的使用週期是十年,如此長週期的教材在上市前、上市後廣泛徵求社會意見,進行動態修訂是很有必要的”。他解釋,上市前可以將教材內容通過公開的網絡渠道公佈,徵求廣大羣眾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社會專家評審等特定人羣的意見,再將通過後的教材在某些特定區域進行試點,然後才能進入課堂、走進千家萬户。上市後,在十年的使用週期過程中,也可以定時向社會徵求修訂意見,形成一個動態的反饋機制。
另外,該教授認為還需加強培訓和資格審核,提高兒童教育領域插畫師、編輯等人員的入門門檻,在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和政治素養的培訓後,要求其持證上崗,實現長效化的專業機制。“只有把這幾個機制用好,才能夠讓我們的教材、教育真正體現出我們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該教授説道。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陸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