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説出的這句話,幾乎是對現在的網紅時代的精準概括。
眉毛哥小吳、真香王境澤等等,他們的一夜爆紅,都是流量時代的結果。
被稱為“流浪大師”的沈巍,也是如此。
畢竟若不是在這個瘋狂的流量時代,你很難相信,一個默默無聞的拾荒者,會陡然成為一個被人爭相追捧的名人。
一、爆紅的“流浪大師沈巍”
2019年3月份,“拾荒者”沈巍突然在網絡上爆紅。
他是一個標準的流浪漢,衣衫襤褸,頭髮凌亂,住的地方也是橋洞或者草堆這些地方。
每天他都早早起牀,遊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翻找垃圾,直到傍晚五點再回到橋洞底下。
看起來,沈巍和其他流浪漢,也沒有什麼不同。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出差的旅人卻在路邊看到沈巍在街邊看着《易經》。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不要説成年人了,就連學生也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看《易經》這種晦澀難懂的書籍。
更何況是在一個流浪漢身上?
這強烈的反差,讓這位旅人忍不住上前去和沈巍搭話。
沒想到這一搭話卻讓他大吃一驚。
沈巍不僅能看得懂《易經》,而且出口成章,能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大談國學。
侃侃而談的樣子,彷彿他不是街邊的流浪漢,而是大學的國文教授。
而這個流浪為王的時代,是不會錯過沈巍這種極具話題性的人物的。
隨着幾條沈巍講國學的短視頻在網上爆紅,沈巍一夜成名,成了被網友爭相追捧的“流浪大師。”
他們追捧沈巍、跟蹤沈巍,甚至還有狂熱的女粉絲,直言大嚷:“沈巍我要嫁給你。”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拾荒者”陡然變成一個人人追捧的“流浪大師”,沈巍享受了大半輩子以來都未享受過的“功成名就。”
但他卻並未因此得意忘形。
他説:“我知道那些人不是真的瞭解我、喜歡我,很多人都很盲目。”
但他也並未完全抗拒這樣的爆紅,沈巍説:“畢竟我得到了關注。”
有網友建議沈巍去做直播,幾乎沒怎麼用過手機的沈巍,也顫顫巍巍的學起了直播。
學着那些網紅的模樣,怎麼去逗大家,怎麼去挑起氣氛,怎麼去緊跟時代。
很快沈巍的賬户上就多了十幾萬,他也曾指着樓下的別墅,開玩笑地問記者:“我什麼時候才能買得起這個?”
圖源·紅星新聞
可能有人會覺得沈巍被突如其來地躥紅迷了眼,但其實沈巍內心對這一切都很清楚。
流量時代得來的名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他説:“我總會歸於無名。”只是在爆紅的這一刻,他選擇接受它。
這樣的通透,讓沈巍面對自己的名氣多了點坦然。
二、從“公務員”到“拾荒26年”
當然,一個飽讀國學的流浪者,背後是不可能沒有故事的。
沈巍也一樣。
在街頭拾荒看起來狼狽不已的他,其實也曾有過遠超於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
他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歷史老師,是真正的書香家庭。
或許是得益於母親的影響,沈巍從小就對歷史和畫畫很感興趣。
但在務實的父親看來,這卻是沒有用的興趣。
他強迫沈巍去學習他認為有用的東西,即便沈巍並不感興趣。
一旦發現沈巍沒按照他的意思走,就大發雷霆。小小的沈巍總是處在面對父親怒火的恐懼中。
而母親忙着跟父親吵架,也懶得搭理他。
為了能有錢買自己喜歡看的書,沈巍經常偷偷地去撿垃圾賣錢。
這也是他最開始拾荒地由來。
當然,被父親發現以後,沈巍又是少不了一頓好打。
沈巍有心反抗,但到底想做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孩子,還是選擇了順從。
或許那時的他們都不知道,順從的最後,會是極致的反抗。
讀大學的時候,按照父親的意願,沈巍選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審計專業。
大學畢業後,又去做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審計工作,和父親一樣,成了一名公務員。
但他卻並不快樂。
成名後沈巍也曾説過:“如果不是父親的要求,我想我可能會選擇其他專業,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如果沈巍按照自己的興趣選了專業,或許如今的沈巍,真的是一名大學國文老師吧。
當了公務員的沈巍,仍然保留着撿垃圾的習慣,同事不用了的廢紙、報紙、廣告等,沈巍都會進行回收。
沈巍已經有了固定收入,並不需要撿垃圾賣錢了,撿垃圾只是單純地覺得浪費。
然而同事卻無法忍受他的這種行為。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公務員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一份體面尊嚴的工作,有誰願意自己的同事是撿垃圾的呢?
在同事的強烈投訴下,1993年,領導找到沈巍,勸他辦了“病退”,每月給他發2000元的補貼,但是不需要他再來上班了。
家人也容不下他,還曾把他精神患者送去精神病院。
出去租房子也因為愛撿垃圾被鄰居投訴,幾經折騰後,沈巍乾脆放棄了租房子的想法,直接去了橋洞底下睡,成為了一名拾荒者。
只是始終保持着愛讀書的習慣。這樣的生活,一過就過了26年。
直到2019年,沈巍突然爆紅,陡然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餑餑”。
三、沈巍:傷害都以愛的名義出現
熱情的網友、多年未聯繫的“發小”,都在自己成名後蜂擁而來。
無論什麼原因都好,沈巍説:“有誰對我好,我就用為兒子買房付首付的心情為他們站台。”
但很多人來來往往,所為的也不過是沈巍身上的那點名氣,而真心實在太難得。
直到小飛的出現。
小飛原本也是蹭粉大軍的一員,在新疆開了家玉石店,想利用沈巍的名氣為自己帶貨。
但逐漸接近沈巍後,他卻漸漸被沈巍身上的文人氣息所折服,開始認真地照顧沈巍。
小飛給沈巍買衣服,買吃的,還給他買了個手機,讓他有事就找自己,兩人漸漸像父子般親密。
後來小飛和沈巍説:“想做你兒子的人太多,我就認你做個師傅吧!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記得你在新疆有個兒子!”
沈巍被感動了,這也是沈巍身為人的弱點吧,他經歷了很多,人也變得通透,卻始終還是有貪戀的東西,比如説人世間的情感。
只是和小飛的父子情,卻也如同在網絡上的爆紅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隨着沈巍和小飛的各種奇奇怪怪的新聞越來越多,不堪重負的小飛,還是選擇了離開。
沈巍也只能無奈選擇接受。
他説:“我這一生受到的傷害,都是以愛的名義出現的。”
沈巍並不是生來就想做一個拾荒者,他説:“央視《新聞週刊》播了我的消息,白巖松説,有錢難買喜歡。那時他錯了,我沒説自己喜歡流浪、喜歡撿垃圾,我是被逼的,有房子住誰不願意?”
他覺得自己是被動地走到了拾荒者這條路上,推着他走上這條路的,是他在乎的家人和朋友,而他不過是最終選擇了安然接受。
自從2002年從家裏搬出來後,沈巍就幾乎和家人斷絕往來了。
2012年的時候,沈巍的弟弟找到他,告訴他父親不行了。沈巍才回去見了父親最後一面。
他特意把自己收拾了一下,剪了頭髮換了衣服,然而在彌留狀態的父親在看到他時,還是哭了,緊握着他的手,説:“你本來可以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為我.....”
父親打了自己一耳光。
沈巍也哭了,他説:“算了,都已經過去了。”
可不是麼,人生走到這個時候,過去的都已經過去,無法追回,只能接受。
父親走的時候,還不知道沈巍已經成了拾荒者,只是説:“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四、熱度褪去,沈巍留下什麼?
這個世界熙熙攘攘,很多人都在快節奏的社會里失去自由,在爆紅的時代裏失去本心。
沈巍就像是這其中的一個意外。
他過着最狼狽的生活,卻始終保持着閲讀的習慣,在慌亂的生活裏,學着沉澱自己的內心。
他也曾享受過最光輝的時刻,卻也能保持着一份剋制的清醒,當流量過去,安然的迴歸流浪生涯。
他就像是生活中的智者,看透了許多事情後,放下了塵世的執着,選擇了迴歸自己的本心。
所以,無謂為沈巍的熱度褪去而擔憂,或許他曾憤懣過,抗爭過,但26年的流浪生涯,早已讓他學會了從容生活。
那些在他生命裏來來往往又離開的人,或許如小飛一樣曾帶給過他牽念,但最終,沈巍還是回去了這條“拾荒路”。
擁有時要珍惜,失去時也坦然。
這或許是從容散去的沈巍,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無法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作者: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