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試探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人可能生來就是自私的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認為,基因會為達到生存目的而不擇手段。書中提到,自然界大多數動物都會照料後代,從生物個體的角度來看,這也許是一種利他行為,但實際上,一切都是為了基因自身的延續。

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通過不停複製將自身所攜帶的信息遺傳下去,達到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為了在進化競爭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基因不得不“自私”起來,甚至不再滿足於自然饋贈,還會吞噬其它基因,想盡辦法將自己的生存繁衍機會最大化。

早在十八世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就已經告訴了我們,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是在自然選擇作用下不斷進化而來的。

在殘酷的大自然競爭中,基因為了不斷複製自身,花費了幾十億年,建立了保護自己的外殼、具有生存優勢的多細胞羣體,甚至建立了生物個體間的交流和人類文明。

社會道德的歷史和基因的歷史差別實在是太大

比起基因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即使從舊石器時代開始算,也僅有400萬年。那時候人類主要以食物採集者的形態,採集野生食物為主,包括收集植物和獵殺捕捉動物。

到了新石器時代,距今4萬年前,第一個村落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第一個文明產生,人類以村落為單位進行生產活動,人類文明也算真正有了雛形。

這種時間上的差距大得不可想象,和基因歷史相比,人類文明足足相差了10萬倍,在文明的不斷衍化中,經過無數波折才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社會道德。

為什麼常常説人性經不起試探?從上面的些許介紹中便知,如今的社會道德所形成的時間實在太短,百年的時光對於人類文明來講僅僅只是滄海一粟,對於基因歷史來講,差距更是大得離譜。

從整個文明的角度來看,如今的社會道德僅僅是一個雛形,美好而脆弱,需要我們不斷呵護。

而人類的本性是由基因決定的,大多數時候,當社會道德與人性發生衝突的時候,社會道德往往才是不堪一擊的一方。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

在如今的社會關係中,體現人性的例子太多了,在網絡十分發達的現代,以下示例層出不窮:

1、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當你大病纏身急需治療之時,孩子卻消失了;

2、兄弟姐妹在不談錢的時候,感情相當好,當借錢時,他們卻又像瘟神一樣躲着你;

3、在路上遭遇搶劫,所有人都在圍觀,歹徒只要放出狠話,就沒人出頭;

4、當你老了,漸漸從家庭頂樑柱變成家庭累贅之時,兒女有的就“不當人子”了。

……

這些例子在生活中太多太多,我們譴責着這些行為,但這些行為又從未斷絕。從本質上來看,這些矛盾都是社會道德與基因的碰撞,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

但人和野獸最大的區別在於,人不僅僅擁有本性,還擁有道德。

不是所有人都只懂得趨利避害,有人為了治療父母傾家蕩產,有人為了他人挺身而出義無反顧,也許圍觀者是大多數,但也總有人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卻不是人的唯一性。道德是美好的,但也是脆弱的。

縱觀歷史,不同時期的人類文明會誕生不同的社會道德,這也讓人們更好地融入了社會。但是當道德與人性相互衝突之時,人性往往佔據着絕對上風,不然古時候的聖人也不會這麼少了。

相比起人性,社會道德真的太脆弱了,而正是這種脆弱又美好的存在,才更值得我們精心呵護。

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試探。

如果你想考驗人性,只需加大籌碼,讓拯救生命的人處於隨時會被誤解的環境,或許他們就會放棄自己的道德,選擇自私。當你生出“考驗人性”的念頭時,就已經預設了答案:人性一定醜陋不堪。

接下來,你所做的一切“考驗”,都不過是在加大籌碼,等着看到人性滑入你預料中的那個深淵裏。可這樣做,除了打擊脆弱而美好的道德,並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杯子的質量究竟有多好,唯一辦法就是摔碎它。但碎成一地的渣滓除了割手沒有任何用處,它已經不再是你要的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