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二為世界社會工作日,也稱國際社會工作日,簡稱世界社工日,國際社工日。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2021年國際社會工作日主題“Ubuntu(仁愛):我因我們而存在”

生命有春夏秋冬,從起點到終點,每一段人生都應該得到愛和尊重。有這樣一羣特殊社工,他們把微笑帶給每一位臨終患者,陪他們從容安詳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們就是臨終關懷社工。

日前,天津廣播記者走進收治臨終患者的天津延安醫院,認識了一位專職從事臨終關懷的社工——“90後”姑娘彭雲嬌。

“奶奶,我是新來的社工”

記者採訪彭雲嬌是在一個晴朗的早上,陽光穿過潔淨的窗户照亮了延安醫院的走廊,一個身影從走廊盡頭輕盈地走近,即使戴着口罩,也遮不住她臉上的笑容。

彭雲嬌,一個出生於1992年的石家莊姑娘。2016年,她從閩南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後,來到天津鶴童養老集團,先後在養老院裏做過駐院社工、院長助理和院長。去年9月,考慮到她是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集團決定把她調到延安醫院做醫療社工,專門針對臨終患者從事臨終關懷工作。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大學裏四年的專業學習,加上在養老院裏四年的工作實踐,讓彭雲嬌掌握了許多與老年人相處的心理知識和實踐經驗。為了讓她快速進入臨終關懷社工的角色,延安醫院裏的上一任醫療社工專門給她做了上崗前的業務培訓和工作交接。但是,畢竟是第一次接觸臨終患者,剛來到醫院時,彭雲嬌心裏還是有點緊張。

“小姑娘,你是新來的吧?”一位坐在輪椅裏的老奶奶,似乎看出了她的拘謹,主動跟她搭訕。

“是的,奶奶,我是新來的社工。”彭雲嬌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沒事兒,我們這兒好着呢,別害怕。”老奶奶拍拍她的手,竟給她做起了“嚮導”,“你看,那個是張奶奶,80多歲了,有心臟病;那是王爺爺,快90了,肺不好;還有那邊那幾個……”做了一番介紹之後,老奶奶又轉過來自我介紹道:“我姓崔,90多歲啦!”説完,咧開牙齒掉光的嘴,開心地笑起來。

彭雲嬌也忍不住跟着崔奶奶一起笑,緊張的心情徹底放鬆下來。

後來她才知道,崔奶奶91歲了,因為心臟不好住進延安醫院,雖然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卻是個特別樂觀的老太太。從那以後,彭雲嬌和崔奶奶成了好朋友,只要有空,彭雲嬌就去陪崔奶奶説話,崔奶奶也會熱情地拉着她的手問長問短。

在相處中,彭雲嬌瞭解到,崔奶奶的一生很坎坷,她本是河北省保定人,新中國成立前夕,她來到天津謀生,後來就在這裏安家落户。崔奶奶是個堅強、樂觀的人,不管自己吃多少苦,都要讓孩子們受教育。年輕時,她和愛人的工資很少,不夠支持四個孩子上學,她就省吃儉用、努力工作,最終,四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

幾年前,崔奶奶得了心臟病,老伴也去世了,孩子們都忙,沒法24小時看護她。在她一次犯病被搶救之後,家人徵得她的同意,送她住進了延安醫院。即便住了院,崔奶奶也不把自己當成病人,她總是愛説愛笑,看到哪個患者心情低落時,她還會上前勸導:“你學學我,天天樂,身體就好了!”

就是這樣一個樂觀開朗的奶奶,讓28歲的彭雲嬌很快就融入了醫院裏這羣八九十歲老人的生活。

 

“一聽到你的笑聲,我身上就不疼了”

天津延安醫院隸屬於鶴童公益養老集團,坐落於華苑雅士道,收治的幾乎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其中半身或全身癱瘓的佔大多數,且伴有失智、失語、失聰、失明或罹患各種惡性腫瘤等。患者入院時,醫生會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當預測生命可能只有半年左右時,即認為進入了臨終階段。此時,醫院會為患者提供24小時全天候無需家屬陪伴的安寧療護和臨終關懷。

身為社工,彭雲嬌的工作雖然不涉及治療和生活護理,但她卻是醫院裏最忙的一個人。每天早晨8點,她準時到崗,開完晨會後,就跟着醫生和護士挨個查房,醫務人員關注的是患者的身體,而她則隨時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情況。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彭雲嬌為患者做心理撫慰

晨間查房結束後,彭雲嬌一天的工作才正式開始。醫院收治的120多位患者中,目前有十幾位已經進入臨終階段,她要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心理撫慰,幫他們減輕疾病帶來的恐懼與痛苦。

“劉奶奶,昨晚睡得怎麼樣?”走進一間病房,彭雲嬌笑着跟一位卧牀老人打招呼。老人的身體有些虛弱,但見到彭雲嬌,臉上立刻浮出笑容。

83歲的劉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師,不幸患了胰腺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被疾病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她,去年一入院就被評定為臨終階段。剛入院時,由於疫情,兒女不能入院探望,孤單的老人感到心灰意冷,經常自己唉聲嘆氣掉眼淚。

於是,每天查完房,彭雲嬌都第一個來看劉奶奶。她跟劉奶奶聊天,聊老人的兒子、孫子。劉奶奶最欣慰的事就是兒子繼承了她的事業,也是一名人民教師,孫子也很優秀,剛剛考上大學。彭雲嬌就跟劉奶奶的兒子約好時間,幫老人跟兒孫打視頻電話。看到兒孫的劉奶奶非常開心,似乎忘了病痛。

當彭雲嬌得知劉奶奶年輕時很愛美時,每次陪伴老人,她就一邊聊天,一邊幫老人梳頭髮,把一頭白髮梳得服服帖帖,再拿鏡子給老人看,老人高興得直點頭。

有一次,劉奶奶握着彭雲嬌的手説:“閨女啊,一聽到你的笑聲,我身上就不疼了。謝謝你啊!”

那一刻,彭雲嬌真切地體會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

彭雲嬌出生在一個和諧的家庭,從小,父母和哥哥都很疼她。很小的時候,彭雲嬌就跟在哥哥身後,跟一羣小哥哥、小姐姐們玩兒,所以養成了開朗、活潑的性格。長大後,由於父母很寬容,從不干涉她自己的選擇,所以高考填報志願時,她自己做主,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

“其實當時也並不瞭解這個專業是做什麼的,就想學學。學了以後才知道,社工是一個為別人帶來快樂的職業,無論你服務的是老人、小孩還是其他人羣,都是要讓人們感受到快樂的。我就覺得,這個工作挺好的。”彭雲嬌笑着説。

愛笑的彭雲嬌就這樣喜歡上了社工這個“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工作,來到延安醫院後,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臨終關懷社工。

 

讓他活在希望和快樂裏

臨終關懷就是陪患者聊天、哄他們開心嗎?當然不是。作為一名臨終關懷社工,彭雲嬌的工作要花更多的心思,也面臨很多挑戰。

在彭雲嬌的手機裏,至今保存着一段視頻。視頻中,延安醫院的醫生、護士、護理員們圍在一張病牀前,大家一起拍着手,唱着生日歌。病牀上,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老人很瘦,兩側臉頰都深深的凹陷下去,但是看起來精神還不錯。他戴着紅色的圍巾,靠坐在牀頭,向大家點頭微笑。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彭雲嬌為患者舉辦生日會

説起視頻中的這位老人陳爺爺,彭雲嬌的思緒又回到了老人剛來醫院的時候。

那是去年冬天,患了癌症晚期的陳爺爺轉院到延安醫院。當時,醫生判斷他的生命只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陳爺爺是個倔強的老頭兒,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來到醫院就一言不發,根本不配合治療。延安醫院護理部主任王豔麗有着15年的從業經歷,她對陳爺爺當時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醫生問話,他根本不理,把頭扭到一邊不吭聲;護士給他輸上液,還沒走出病房呢,他就把輸液針給拔出來了,還把枕頭、被子都丟到地上。”

在陳爺爺這裏碰過釘子的,還有延安醫院四樓樓長黃冬梅。看到老人悶悶不樂,她就陪着笑臉,主動打破僵局:“陳爺爺,以後就由我來照顧您啦,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的,您就告訴我。”

這回,陳爺爺倒是説話了,直接懟她:“這可是你自己説的啊,到時候別急眼!”

看着再一次閉上眼睛不理人的陳爺爺,王豔麗和黃冬梅都無計可施,沒辦法,只好找彭雲嬌來搬救兵!

彭雲嬌來到陳爺爺的病房,開始試着跟陳爺爺嘮嗑。可不管她聊什麼,陳爺爺都不接茬,聽煩了,還會直接讓彭雲嬌“出去”。彭雲嬌也不惱,出去轉一圈,再回來,還是不厭其煩地跟老人説話。

“陳爺爺,您老不吃飯可不行,要不嚐嚐這個營養液吧,是甜的。”

“陳爺爺,一會兒讓護士給您輸液吧,能緩解疼痛,輸上您就不難受了。”

“陳爺爺……”

彭雲嬌一邊試圖打破僵局,一邊觀察陳爺爺的反應。可陳爺爺或許是真的失去信心了,對她的勸説毫無反應。

再一次被攆出門後,彭雲嬌也感到很挫敗。她見過不少心情煩躁、情緒低落的臨終患者,但陳爺爺無疑是最棘手的一個。

“怎麼辦?還進去嗎?”彭雲嬌問自己,“當然要進,臉皮要厚,不能放棄!”

給自己加油之後,她又推開了病房的門,笑着跟老人打招呼:“陳爺爺,我又來啦!”就這樣,陳爺爺入院的第一天,彭雲嬌往他的病房裏跑了十幾趟,對着幾乎沒有回應的老人,就這麼笑眯眯的自説自話。

第二天一早,彭雲嬌又來了,她決定改變“戰術”,跟老人聊點別的。

“陳爺爺,您知道嗎?我們這兒有一個奶奶,剛來的時候都下胃管了,只能卧牀;現在她都能自己吃飯了,還能坐着輪椅下地活動呢。”

彭雲嬌一邊説,一邊偷瞄老人的反應,果然,老人把頭扭過來,猶豫了片刻,終於説話了:“她是怎麼治好的?”

就這一句話,讓彭雲嬌感到一陣狂喜。這説明什麼?説明爺爺是很想治病的啊!

機不可失!就着這個話題,彭雲嬌趁熱打鐵,向陳爺爺介紹了醫院裏的治療方法和護理措施,鼓勵他積極配合治療。打開心防的陳爺爺,終於開始試着接受新的環境和身邊的人,也開始進食和配合治療。

入住幾天後,恰逢陳爺爺的生日。跟家屬溝通後,彭雲嬌決定給爺爺辦一場病房裏的生日會。她用彩色氣球把病房裝扮得五彩繽紛,在牆上掛上一個大大的“壽”字,又親手給陳爺爺戴上一條紅圍巾,送上一捧美麗的鮮花。

陳爺爺萬萬沒想到,自己得了重病、住進醫院,由於疫情親屬又不能隨便探視,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為自己過生日!

看到彭雲嬌為自己忙前忙後,老人感動得不知説什麼好,只能不斷地重複着:“謝謝、謝謝。”

“陳爺爺,祝您健康長壽!”彭雲嬌滿面笑容地對老人説。

在她的提議下,陳爺爺和醫務人員、護理員們一起,合唱了一首生日快樂歌。

那天,陳爺爺非常開心,臉上始終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生日會後不到一個月,陳爺爺就去世了,“走得很安詳”。儘管老人在延安醫院只住了1個多月,但在這段時間裏,彭雲嬌天天都去陪他。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天,在看到彭雲嬌時,老人還會很努力地給她一個微笑。

其實,從一開始彭雲嬌就很清楚,對於當時的陳爺爺來説,現代醫學已經回天乏術,延安醫院的治療主要是以緩解病痛為目的。

“明知治不好的情況下,還讓老人抱有一個虛假的希望,這算不算欺騙?”

面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彭雲嬌抿了抿嘴唇,很認真地想了一下,説:“我覺得,這是善意的謊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與其和患者一起悲傷、痛苦,不如在最後的這段時間裏跟他一起憧憬,形成一種快樂的磁場。讓他活在希望和快樂裏,總比每天活在恐懼中好。”

為了讓醫療社工更好地幫助臨終患者,延安醫院會定期請專業人員對醫療社工進行督導,指導他們進行臨終關懷服務,首先就要對臨終患者的心理有清晰的認知。

“當人進入臨終階段,尤其是面對惡性疾病時,往往第一反應是否認,會在心裏想:不,這不可能!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抑鬱等負面情緒。我們臨終關懷的意義,就是幫他們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脱離這種狀態,最終接受並歸於安寧。”彭雲嬌説。

針對臨終患者的心理特點,醫療社工開展工作也需要幾個步驟:在準備期,要與臨終關懷對象進行溝通,儘快打開突破口,建立信任關係;在開始期,要幫患者維持穩定的日常生活,減輕不安;在服務期,還要特別注意一些危險症狀和危險場合,比如患者過度平靜,或者患者參加了親屬聚會等。

“這幾個步驟不是缺一不可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為的就是通過我們的耐心和努力,讓一切都平靜自然地進行。就如那句詩所説:‘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彭雲嬌説。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彭雲嬌幫助患者與親屬視頻聊天

“死其實沒什麼可怕的”

在延安醫院做臨終關懷社工的這半年來,彭雲嬌的內心也發生着變化。

最初她也認為,這些臨終老人的生命即將到達終點,是他們更需要自己的陪伴,但現在她發現,自己其實也從這些老人身上汲取了很多生命的力量。

“我原來也覺得,臨終老人一定都很低落,都很害怕死亡。但其實,大多數老人都很樂觀堅強,有時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彭雲嬌説。

有一位70多歲的張奶奶,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來到延安醫院後已經病危了好幾次。老人很看得開,知道自己隨時可能離世,早早備下了遺囑,把一切都安置妥當。她經常對彭雲嬌説:“死其實沒什麼可怕的,我能接受。可是,看到你們這些孩子為我們這麼努力,我也要好好活着。”

儘管嘴上説着“不怕死”,可每每犯病的時候,身體上的折磨還是讓張奶奶痛苦萬分。

今年春節期間,張奶奶在一個星期裏被搶救了三回。每次搶救過後,彭雲嬌都第一時間去看望老人。有一次,老人又在生死線上走了一遭,一大早,彭雲嬌悄悄走到她的病牀前,看到老人閉着眼睛,微皺着眉,臉色灰暗,沉重地喘息着,不由得感到鼻子發酸。

老人聽到聲音,睜開眼睛,看到她難過的樣子,竟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握着彭雲嬌的手,虛弱地説:“別擔心,我死不了,我還能再陪你們幾年……”

彭雲嬌哽咽着説不出話,只能用力握住老人的手。她知道老人不想看到自己哭,便忍着眼淚,向老人露出一個甜美的笑容。

還有一位章爺爺,是個高級知識分子,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後,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不管病情發展如何,他都積極配合治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每天還堅持刷手機看新聞,跟彭雲嬌討論國內外的新鮮事兒。每當這時,彭雲嬌都覺得,不是自己這個社工在療愈老人,而是老人在療愈自己。

“看到他們對待生命的這種樂觀、堅強、豁達的態度,讓我覺得,每個人都沒有理由浪費自己的生命。”彭雲嬌感嘆着説。

為了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一程儘量享受陽光生活,彭雲嬌花很多心思為他們設計娛樂活動:春夏季節,她會帶來各式各樣的花草和葉子,讓老人們做花朵畫、樹葉畫;秋冬季節,她會在白色的紙盤子上畫上各種動物的輪廓,讓老人們往裏面填顏色。今年是牛年,過年的時候,她就準備了很多牛的圖案,讓老人們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這些簡單易做的小活動,不僅讓患者感到新鮮有趣,彭雲嬌還可以通過他們的作品從側面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

“比如用色比較鮮豔的,説明他的心態還不錯,比較活潑、樂觀;如果用色都比較暗,像灰色、黑色,就説明他的心理狀態不太好,需要多多關注。”彭雲嬌説。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彭雲嬌陪患者一起欣賞繪畫作品

事實證明,社工的這種“快樂療法”是可以創造奇蹟的。有一位孫奶奶,來到延安醫院時,被預測生命不會超過三個月。可在醫療社工和醫務人員、護理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生命已經延長了一年多。

 

永不枯萎的生命之樹

在延安醫院,彭雲嬌不是第一個從事臨終關懷的醫療社工,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作為一所臨終醫院,延安醫院從成立之初,就設置了醫療社工崗位。但最開始,主要是一些中年女性或離退休人員來從事這項工作。近年來,隨着全社會對社工需求的不斷增多,一些高校也陸續增設了社會工作專業,越來越多的社工專業大學生開始走上社工崗位,也有不少像彭雲嬌這樣的專職社工開始陸續從事臨終關懷的工作。

在延安醫院的一樓,設有一個生命紀念室,室內的一面牆上,繪製了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樹,整個樹冠都是由在延安醫院離世的人名字組成的,看上去很是震撼。

彭雲嬌告訴記者,延安醫院從1998年成立到現在,已經送走了5000多位臨終患者,而這棵樹上的名字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患者,都曾得到過醫療社工的撫慰,他們走得很安詳。

紀念室的另一側,擺放着一個櫃子,櫃子裏是好幾本厚厚的生命關懷手冊,上面記錄着每一位離世者的信息。

“崔奶奶(1929-2020),奶奶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當初因為種種原因她只上過小學,所以她將上大學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王爺爺(1930-2020),他熱情樸實、為人忠厚,是後輩的好榜樣,我們永遠想念他……”

“邢奶奶(1935-2021),老人生前特別愛笑,喜歡唱歌、寫詩,是個特別優雅的奶奶……”

翻看着這些手冊,彭雲嬌彷彿覺得又看到了這些老人的音容笑貌,好像自己又握住了他們有温度的手,陪他們嘮家常。

生命關懷手冊上的崔奶奶,就是彭雲嬌剛來延安醫院時,熱情地幫她做“嚮導”的人。彭雲嬌來醫院三個月後,一天夜裏,崔奶奶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了。轉天上班後,彭雲嬌得知此事,不由有些恍神,雖然老人的牀已經空了,可她總覺得老人沒有走,老人慈祥的聲音還縈繞在耳邊。

彭雲嬌主動申請為崔奶奶書寫生命關懷手冊,短短几百字裏,回顧了老人的一生,也回憶了老人入院後的點點滴滴。想起老人曾説過:“我不喜歡哭,我喜歡笑。”彭雲嬌含着眼淚,在手冊上寫下寄語:“奶奶,希望快樂永遠伴隨您!”

“這些生命關懷手冊,是我們對每一位離世老人的懷念,也代表了我們對於每一個生命的尊重。”彭雲嬌説。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生命關懷手冊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打開天津志願服務網

 
稿源:天津廣播  編輯:張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840 字。

轉載請註明: 她,用微笑陪伴他們從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