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淡淡,一個轉身,就落在季節的芬芳裏,向着歲月深處走去。
不知不覺,一年的大半光陰漸行漸遠。經歷春的蓬勃,夏的絢爛,又到了收穫的秋季。隨後,經過漫長冬日的養精蓄鋭,再待來年春暖花開時。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難怪孔子這樣感嘆。轉眼間,淺秋就要遠離。不久,中秋、深秋就要名副其實來了。當然,秋越深,也距離人生的秋天越近。
一晃,幾十載春夏秋冬翩然而過,有春光明媚時分,也有風雨如晦的年代。直到秋天,才越來越靠近自己。在成熟的路上,越來越活給自己看。有人也認為:成熟就是不活給別人看,活給自己看。
餘秋雨説: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
這才是真正的成熟。成長的路上,不過於和別人攀比,而是和自己的過去相比。看自己比過去成長多少,成熟多少。成熟了,也就明白:人生就是靜靜來,靜靜去,無需喧譁,無需聲張。作家周國平這樣寫道: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成熟也是雪小禪認為的:活成一顆老松。懷揣一種厚實,春夏秋冬,在靜默中和四季一起年輕,一起老去。沒有芳華絕代,更沒有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平平淡淡才是真。
每每遇見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小松樹或普通的老松樹,被它的莊重內斂、質樸沉穩,而深深地吸引。
紅塵來來去去,時光的謎底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活着,遇見松,遇見自己相遇很美。
每當黃昏漸近,總愛踏上小徑,遙望天邊。夕陽映紅遙遠的天幕,又把餘暉撒在眼前的花草樹木、小路上,一抹金黃直逼人的眼睛。徐志摩《再別康橋》裏的句子不由跳入腦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康橋的一草一木,詩人帶不走,今生再也沒機會看得見。而詩人在這裏收穫知識,友情,更收穫純美的愛情,再次回到康橋,怎能不使他觸目傷懷。
而不知多少個黃昏,眼前的一草一木又寫滿多少風雨人生,榮辱興衰。曾記得暮靄沉沉時分,風雲跌宕,一花一葉也曾遭受人的不幸,只是挺過來了,守得雲開見月明。
也總在習習涼風中,留下孤獨的身影。沒有風聲,一任風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不時在耳膜周圍律動。時常覺得風是有靈性的,它彷彿吹走幾度春秋,又吹來一曲冬夏。吹來一抹笑意,有時,也吹來一波失意。
説不上什麼時候,幾許落寞滴落在不知名的花上,只見花也淡去先前的奪目光彩,似乎有點不捨,也淡定接納繁華落盡的離去。其實,失去也是為了另一種歸來,明年再見,又是另一番重逢的喜悦。明知這樣,還是忍不住張望,捨不得挪開小小的花瓣。
天地萬物,歲月靜好。剪一段時光,擷幾多滋味。越活越懂得“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的涵義。
人本來渺小如蟻,低調安靜地活着,清空多餘的雜念和紛擾,只要內心有愛,喜悦。由內而外折射的温暖,足以讓你越來越接近自己,喜歡上自己。
彎腰,輕輕撿起一枚掉落的黃葉,葉脈清晰記載從春到秋的成長足跡,也彷彿記載一個人的一生。只是,秋來,葉子不久不得不退到幕後,褪去一世燦爛。就像一個人收起鋒芒,安靜中積蓄力量,一旦出場,要麼驚豔時光,要麼温柔歲月。
低眉,輕拾歲月,一枚素心,一卷詩箋,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從容活着,也罷!
還有詩和和遠方「閃光時刻」主題徵文第二期美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