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1:尊重與重視,不只是在婦女節這一天

女性不能只因為是“女神”或者“女王”而被尊敬,所有女性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萬名女工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她們要求縮短工時,要求增加工資,要求獲得選舉權,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麪包加玫瑰”的口號。這是人類歷史上女性第一次舉行遊行示威,為了紀念這一活動,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聯大會作出決定:自1911年起,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

新中國成立當年,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令全國,將“國際勞動婦女節”確定為中國婦女的法定節日。

中國婦女報:婦女節不是女神節女王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不是什麼女神節,也不叫什麼女王節。這個節日得來不易,請勿娛樂,也勿消費!如何讓婦女過得不逼仄不沉重,不被生活的重負和性別歧視束縛,而是能夠全面發展且舒心自由,這是婦女節裏應有的思索與求解。人要學會自己長大,生命的抒寫需要自身努力,同時,也需要時代和社會賦予其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而這些,“買買買”和“女王”“女神”的泛濫吹捧顯然都無法給予求解和實現。尊重她、維護她,就要積極推進保障她的合法權益:拒絕就業歧視;停止家暴;零容忍拐賣婦女兒童;鼓勵支持女性進入更多科學科技領域;勿在傳媒中使用含有性別歧視的用詞用語;勿在口頭禪裏“問候”別人的女性親屬;拒絕重男輕女;禁止出生性別選擇……

澎湃新聞:讓女性羣體被看見、被理解、被重視

3月8日當天,石家莊市所有女性可免費乘坐地鐵,也可免費乘坐全市域內所有公交線路,全部不限里程,不限次數。這次免費,也就是省了6塊錢(往返),但這種“被重視”的感覺,已然超出了這6塊錢的價值。“尊重”“重視”“看見”從來都不是靠説説就能實現的,而是要落到實處,與“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發生聯繫,人們才會可知可感。並不是説要將女性置於多高的位置、給予多高的待遇,而是要以更加平等的視角來看到她們的付出,即使有些付出並不是那麼“宏大”。今天是婦女節,今天許多人都在對“她”説感謝,也在以各種方式表達着對“她”的善意與尊重,但希望尊重與重視,不只是在節日這一天,構建一個對“她”友好型社會,受益的不只是“她們”。

四川在線:“三八婦女節”不應搞成“消費狂歡節”

“三八婦女節”前,各個商家已經鉚足了勁兒,打起了促銷牌,但是“她經濟”升温,並非婦女節應有的表情。商家利用各種節日搞促銷,那是商家的權利,也是商家的本能。但一旦做過了頭,就會把原本十分嚴肅的節日炒作得面目全非,變了味。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對商家的這種促銷做法加以糾正,這個節日的意義也遠不止吃喝玩樂買東西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要讓女性朋友在這個節日裏除了購物外,應該讓其有其他選擇。各級婦聯除了把“三八婦女節”作為宣傳婦女工作、婦女典型的一個時間節點和載體外,還應該圍繞婦女節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搞文藝聯歡、演講比賽、歌舞比賽、技能比賽等等,讓更多的婦女參與到其中,使這個節日變得更有意義。

紅星新聞:説一句“婦女節快樂”是要負責的

每一年婦女節的內涵都包含了這一點:對女性作為“社會發光體”的一次次認可和詮釋。對女性來説,也是一次次的自我“檢閲”和“加油”。王亞平鼓勵更多的女性進入科技領域,這是她出於傑出女性身份的“專業呼喚”。而更多的女性,則是在“普通位置”發着光、成就着自我。她們一樣可敬可畏。婦女節的意義,不只是以儀式感向女性表現應有的致敬,也是喚起全社會對於家庭內外女性價值的更深刻而公正的認識。説一句“婦女節快樂”,是要負責的。女性的真心快樂,一方面源於自身的價值得到釋放和承認,另一方面源於社會對女性予以更多的呵護。讓女性擺脱諸如家庭暴力、職場性別歧視在內的傷害,避免被推入深不可測命運的深淵,從而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擁有自己的璀璨星空——這是人世間的基本責任或道義。

極目新聞:所有女性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

更多女性主動站出來,表達自身的態度,為“婦女”一詞正名,拒絕所有因偏見而帶來的污名化,婦女就是婦女,不等於年紀大,愛八卦,依附於婚姻……婦女是成年女性的通稱,她並不比少女顯得衰敗,更不因婚姻和生育界定含義,不承載任何虛妄的想象,只代表一個團結的、優秀的、值得所有讚美與尊重的性別羣體。抗拒對婦女節的矮化和異化,其精神內核是,女性不能只因為是“女神”或者“女王”而被尊敬,所有女性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她們的能力、品質和奉獻,應該被看到,被認可,被頌揚;她們為自身權益的奮力抗爭,應該被銘記,被支持,被祝福。不必生活於任何標籤之下,凝視之中,不做花瓶中的漂亮的靜物,只在變幻的人生裏隨風起舞,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比什麼都快樂。#婦女節#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王航

統籌:王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4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1+1:尊重與重視,不只是在婦女節這一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