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閲讀
今年1月6日是美國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事件一週年。分析認為,該事件充分暴露美國選舉制度亂象,凸顯美國政黨撕裂、政治分裂、社會民眾的極端分化和分裂,不僅令美國國家形象嚴重受損,也引發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對美式民主制度弊端的反思。值得關注的是,一年來,這種極化與撕裂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近日,美國多家媒體民調顯示,國會山騷亂事件一年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繼續尖鋭對立,政治極化加劇。很多美國民眾對政治環境惡化感到失望和無奈,對美式民主制度和政治健康運行的信心下降。
“美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一天”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統計並認證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各州選舉人團計票結果。會議開始後不久,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發生嚴重騷亂事件,造成包括1名國會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130多人受傷,首都華盛頓特區被迫實施宵禁。多國政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領導人紛紛批評美國國會暴力衝擊事件。
國會山騷亂成為美國政治史上的標誌事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説,騷亂可能只是美國民主“更深層次撕裂的前兆”,那一天是“美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一天”,在美國曆史上的這一污點“仍將影響幾代人”。《紐約時報》文章指出,“這是對美國民主燈塔形象的一記重擊”。
1月6日,拜登在國會大廈發表講話稱,特朗普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製造並傳播一系列謊言,落敗後試圖阻止權力的和平移交。他指責特朗普支持者試圖通過發動“叛亂”改寫美國曆史,而特朗普卻坐視不管。
特朗普很快發表聲明回擊説,一年來,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亂象、邊境移民危機、國內疫情失控、通脹高企等證明,拜登作為總統“不稱職”。特朗普還再次質疑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1月6日分別舉行紀念活動,但國會幾乎所有共和黨人都選擇缺席。分析指出,這正凸顯兩黨歧見之深。事實上,圍繞這一事件的調查與政治撕裂仍在持續發酵。去年6月,民主黨人在國會眾議院主導成立“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但9名成員無一人由共和黨人提名。共和黨人對此提出強烈抨擊,認為該委員會及其調查具有強烈的黨派偏見。委員會的調查工作也一直受到阻礙。
“美國人對民主的未來深感悲觀”
國會山騷亂事件讓美國的政治對立、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美聯社一份最新民調顯示,九成的民主黨人認為這一事件“非常暴力”或“極其暴力”,而六成的共和黨人認為這一事件“不是暴力”或只是“有點暴力”。美聯社評論説,這反映出美國政治兩極分化,關於事件的虛假描述仍在繼續。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説,國會山騷亂一年後,“美國人對民主的未來深感悲觀”。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與益普索集團聯合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64%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民主“面臨失敗的風險”,70%的人認為美國“正處於危機之中”。
皮尤中心民調顯示,57%的國際受訪者和72%的美國人認為,美國已不是所謂的“民主典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民調也顯示,只有7%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制度“健康”,52%的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陷入困境”或“失敗”。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評論説,國會山騷亂事件對美國人的心理產生了持久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認為“更多的暴力即將到來,民主本身可能受到威脅”。
“人們對美國國內民主運作的自豪感越來越低落。”《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表示,美國人對美式民主的認同感在急劇地下降。
“標誌着美國全球實力和影響力明顯衰落”
國會山騷亂事件持續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式民主的質疑。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説,該事件繼續在美國政治中引起反響,其影響不僅限於國內,還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標誌着美國全球實力和影響力明顯衰落”。
福山還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政治變得越來越兩極分化,並且持續陷入僵局。美國製度存在明顯問題,政治受到金錢薰染、選舉制度越來越不符合民主選擇,但美國似乎無法進行自我改革。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説,過去這一年,“美國民主的危機已經變得非常明顯”。加拿大皇家大學政治學教授托馬斯·迪克森在《環球郵報》撰文説,美國的經濟差距、種族差距、社會差距導致了政治上的左右兩派意識形態分化。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安東尼·法約拉表示,國會山騷亂可能不是一個單獨的事件,而是一個轉折點。“在更廣泛的敍事中,美國是一個分裂的國家,無法達成共識,其民主支柱和全球影響力被不可挽回地削弱了”。當世界看到一個分裂的、與自己開戰的美國時,美國盟友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斷:一個反覆無常的美國再也不能像一些人曾經認為的那樣,被視為民主的典範或可靠的夥伴。
美國前總統卡特撰文説,他為美國的民主感到擔憂,美國正在不斷擴大的深淵邊緣搖搖欲墜。如不採取行動,美國將面臨國內衝突和失去民主的真正風險。
(本報華盛頓1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