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服?正募集六千萬美元用於訴訟…美國未來會走向何方?
經過數天等待
據美國媒體7日測算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
已在大選中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
拜登7日晚間以“當選總統”身份
發表全國講話
感謝選民信任、呼籲民眾團結
不過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隨後表示
選舉遠未結束
當地時間7日
特朗普團隊發聲明稱
團隊正在募集6000萬美元的資金
用於發起對“大選結果不公或存在舞弊”的訴訟
北京時間11月9日凌晨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稱
↓
“什麼時候開始,
由媒體來宣佈我們的下任總統了?
過去兩週,我們學到了很多!”
在特朗普這條推文發佈前
梅拉尼婭則表示
↓
“美國人應有公正的選舉。
每一張合法選票都該被計算在內,
而不是那些非法的選票。
要完全透明來保護我們的民主。”
隨後
特朗普長子小特朗普也發推稱
↓
“公開一切!!不能讓壞演員逃脱。”
嚴格來説
這場美國大選確實尚未畫上句號
它給外界留下的除了感嘆號
還有一連串問號
↓
拜登的“過線”意味着什麼?
特朗普真會放棄嗎?
美國未來會朝哪兒走?
吸引力
多家美媒7日發佈計票結果測算,拜登已贏得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至少已獲得279張選舉人票,跨過了獲勝所需的270張“門檻”。美媒稱,這位現年77歲、曾三次征戰大選的政壇老將,曾是美國最年輕的參議員之一(29歲當選),如今他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長的當選總統。
當晚8時許,拜登以美國國旗和支持者的歡呼為背景,以“當選總統”的姿態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發表全國講話。團結,是他全篇努力釋放的信號。他承諾將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包括投票支持其對手特朗普的逾7000萬美國人。
團結者,也是拜登團隊在競選期間努力塑造的形象。美媒稱,經歷了特朗普治下的動盪四年後,拜登傳遞出的團結信息以及恢復國家精神的承諾,對民眾極具吸引力。他在大選中重建了四年前被特朗普撬開的大湖區工業州“藍牆”,在“紅色地帶”亞利桑那和佐治亞取得了民主黨幾十年來最強勁的表現,建立起一個由少數族裔、郊區婦女、年輕和年長選民以及足夠多的獨立選民和一部分共和黨人組成的聯盟。
如何看待拜登在大選中的表現?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
拜登這次的支持者基礎要比特朗普更廣,也比4年前的希拉里廣泛。之所以能做到這點,一是他本人的原因,另一個是特朗普的原因。
拜登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白人工薪家庭,跟美國工會(代表着製造業)關係密切,跟非洲裔羣體關係也不錯。他又是美國政壇“常青樹”,形象温和穩健。種種因素都有利於他吸引廣泛支持。
從特朗普來説,他的一些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政策、帶有歧視女性色彩的言論、應對疫情的失敗以及沒能兑現把製造業帶回“鐵鏽州”的承諾,都使得少數族裔、女性、老年人、藍領工人等特定羣體感到失望,甚至倒向拜登一邊。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
拜登在競選期間幾乎迴避了所有複雜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民主黨方面也沒有公佈一份清晰、系統的政綱。而正是這種缺乏明確政策體系的競選戰略,使他能爭取到儘可能多的州的選民支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
“這場選舉是對特朗普的一次公投,拜登的表現有一定必然性。”
第一,説明美國民眾對特朗普逐漸失去信任,給他各方面表現打出“差評”。隨着選舉進行,美國民眾希望換人、“只要不是特朗普就行”的心理越來越明顯,反映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理念和做法的拋棄。第二,拜登有關疫情、氣候變化、全球問題等的主張迎合了一些建制派的要求,對部分選民具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這次選舉也在美國曆史上刻下諸多自己的印記:拜登競選搭檔、加州參議員哈里斯有望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非洲裔和南亞裔副總統;美國兩黨選民展現出1900年以來最高的投票熱情——拜登和特朗普分別是美國曆史上獲得選票最多和第二多的候選人,均超過7000萬票;候選人特朗普又一次打破傳統,沒有在對手“過線”的第一時間承認自己的失敗。
對立面
在7日美媒紛紛預測拜登勝利後,特朗普沒有打算認輸。他繼續在推特上指控選舉舞弊,反覆強調選舉仍未結束。從週一開始,他的競選團隊將開啓訴訟程序。
美媒稱,這次大選,特朗普提高了農村地區白人工薪階層選民的投票率;他獲得了“搖擺州”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廣大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持,讓拜登在當地踢到鐵板;他還阻止了一股“藍浪”,民主黨在參議院和眾議院都沒有看到他們所希望的結果。
“這次大選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拜登的表現,而是特朗普的基本盤仍然穩固。”吳心伯指出,過去4年來,儘管特朗普執政存在種種弊端,但基礎選民仍堅定地支持他。這背後反映的問題既有黨派對立,也説明一部分選民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投票,並不考慮國家利益,比如一批白人種族主義者。正因如此,即使拜登上台執政,美國社會的深刻分裂仍會一如既往。
時殷弘認為,特朗普要走法律程序,把局勢扳回來,目前情況看很難實現。從政治上説,美國大選撕裂民意,民眾受盡折騰,全國都有疲勞感;從法律上説,他到現在為止也沒拿出較為可信的證據,競選團隊的一些訴訟已被駁回。但不可否認,特朗普的選民基礎較為穩定——差不多佔美國人口一半的白人草根;站在對立面上的是廣大自由派精英及其追隨者,他們對白人草根持鄙視和排斥態度。
“大選膠着的變化反映了今天美國形勢的複雜性。”阮宗澤表示,美國在不斷改變,不再是過去的美國,也無法回到過去的狀態。拜登提出要“治癒美國”,但説易行難,美國的分裂狀態短期恐難癒合,也將對新政府接下來的執政起到一定製約作用。
觀察點
就在美媒預測拜登勝利後不久,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加拿大、印度等多國領導人通過推特等形式祝賀拜登當選,表達合作意願。美媒留意到幾位與特朗普交情匪淺的領導人——如英國首相約翰遜、印度總理莫迪、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等,都沒等特朗普認輸,便向其對手致意了。不過也有兩位盟友——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沙特王儲小薩勒曼暫時保持沉默。
如果拜登能順利上台執政,的確會讓不少外國領導人鬆一口氣。他是政壇“老面孔”、温和中間派,有可能恢復美國的一些傳統做法。但很少有歐洲人相信,美國還會回到其權力巔峯時期那種緊密參與全球事務的狀態。
如果拜登順利上台,美國新政府的內外政策會朝哪裏走?幾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
先看內政
新政府會有一些優先方向——疫情、經濟、種族問題等,也會面臨嚴峻考驗。
吳心伯:
抗疫是擺在首位的任務,疫情若不控制,其他無從談起。美國政府應該會在抗疫方面採取一些更為有力的措施。
其次,恢復經濟方面可能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創新。兩黨對基建工作存在一定共識,特朗普上台之初也提出過上萬億美元的建設計劃,但最後沒能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
再者,解決種族矛盾是存在爭議的複雜問題,肯定會受到一些共和黨議員的阻撓。最後,可能加強對大企業的監管和增加税收,但估計會遇到國會共和黨人的牽制和阻礙。
時殷弘:
“新政府會在回應國內各階層訴求方面遭遇困境。”
首先,共和黨人仍掌握參議院多數、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大有縮減,制定國內立法受到掣肘。
其次,拜登—哈里斯都是民主黨中間派,但他們也依靠民主黨激進派的支持,今後不得不在國內政策方面向激進派作出妥協。按照特朗普的説法,民主黨激進派會提出“激進社會主義”的政策要求,會進一步疏離中產階級多數。
再者,新政府如果要彌合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分裂,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遷就白人草根等特朗普的選民基礎。這樣一來,他既要顧及民主黨激進派、又要顧及白人草根,這是互相沖突的目標。
最後,美國面臨空前嚴重的疫情危機和經濟衰退,政府財政能力正越來越差。
再看外交
可以從盟友關係、地區熱點、“印太戰略”和中美關係四條線索加以觀察。
其一,新政府可能更側重於修補和緩和盟友關係,而不是如何加固。
吳心伯認為,姿態和言辭上,新政府會體現對同盟關係的重視、對盟友的尊重;不會像特朗普那樣動輒“收保護費”“威脅撤軍”。具體操作上,新政府應該會適當管控經貿摩擦。但是,會像奧巴馬那樣重啓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開展各種經貿談判嗎?可能未必,美國國內保護主義情緒仍然強烈。
時殷弘認為,新政府無法彌合跨大西洋兩岸的分歧,因為世界已經變了。受美國政治社會狀況和世界局勢變化影響,像奧巴馬時期那樣緊密的盟國關係不可能再現,民主黨激進派排斥全球治理、多邊主義。因此,新政府進行的修補也是局部的,關係迴歸最多隻能回到半山腰。
其二,新政府有可能重回《伊核協議》,但在朝鮮問題方面可能會較為謹慎。
吳心伯指出,《伊核協議》是奧巴馬政府重要的外交遺產,要想解決伊核問題,目前沒有比《伊核協議》更好的辦法。這也是修復同盟關係的一個舉措,因為歐盟方面一直堅持維護這份協議。對待朝核問題估計不像特朗普那樣先營造氣氛、再尋求突破。新政府的思路可能是隻有雙邊關係取得實質性改善,才能考慮領導人見面等提升氛圍的動作。
時殷弘指出,民主黨用大規模軍事手段去處理熱點問題的可能性很小。只是這些熱點問題已糾纏多年,新政府也不可能解決。
其三,“印太戰略”基本上會繼續推進。
吳心伯認為,在某種意義上看,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除更多地利用印度因素外,與奧巴馬當年的“亞太再平衡”沒有太大差別。它符合過去幾屆美國政府總體的政策思路。因此,新政府應該會繼續推進這一地緣政治安全設計。值得觀察的是,新政府會把政策重點放在哪個方面,比如奧巴馬時期的重點是南海問題,特朗普時期的重點是美日印澳四國合作。
其四,中美關係可能會在一些方面發生變化。
吳心伯指出,其一可能會恢復一些交往,重啓一些對話機制。其二可能會尋求在一些多邊問題上開展合作,如公共衞生、氣候變化,伊核朝核問題等。其三經貿方面可能會逐漸淡化加徵關税這一手段。因為民主黨人認為,特朗普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是失敗的,對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並無好處。其四可能不會像特朗普政府後期那樣,不停地惡意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
“與2018年以來特朗普治下的中美關係(特別是今年4月以來)相比,遲早會在一些方面出現緩解。”時殷弘指出,但目前的競合趨勢仍會延續。吳心伯也認為,美國政府估計會繼續要求中國進行一些結構性改革,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開放、監管措施透明化、國有企業補貼等;估計也會延續民主黨的傳統,在人權、價值觀等問題上保持高分貝。
阮宗澤指出,新政府上台以後的優先點將在內政上。面臨疫情防控和經濟重啓的壓力,他們將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於應對國內議程。在外交方面,美國可能會有一些糾偏:美歐關係或得到一定改善,歐洲的賀電也對此表現出一定期待;對待全球性問題的態度或更加積極,不會像特朗普一味“退出”“抵制”。
“中美關係仍需進一步觀察,現在下任何結論為時尚早。其中有兩點因素值得觀察:第一,美國已不再是原來的美國,特朗普對美國造成了很多方面的改變,這些改變具有長期影響;第二,民主黨也不再是過去的民主黨,面對美國面臨的諸多挑戰,民主黨也會存在‘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考量。”阮宗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