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叨叨的學哥
學生的名字中,也會出現一定的熱頻詞語,要慎重使用。
學生都是有自己不同的名字,名字是學生從家長那裏得到第一份“禮物”,學生的名字中,就包含了家長對於學生的期盼和希望。
大多家長從學生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想名字了,為學生名字的事情發愁了,名字是跟隨學生最久的東西,從學生還不會説活的時候,就一直跟着學生。
學生開始上學之後,無論是向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還是和其他人交朋友,最先説起的也都是名字。
老師在課堂上點名和提問的時候,叫的也都是各位學生的名字,對於學生而言,名字對於學生無疑是最重要的名片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不少家長在給學生取名字的時候,會直接選用一些熱頻的字給學生當名字,進而形成熱潮。
告別扎堆叫“梓涵”的熱潮,又一批“爛大街”的名字出現,老師:心累
沒想到學生的名字也會形成熱潮,你班級裏有叫“梓涵”的同學嗎?有不少家長給學生取名的時候,喜歡叫“梓涵”。
有一個班級裏就出現了3名“梓涵”的學生,3名學生只是姓氏不一樣而已,名字中的後2個字都是完全一樣的,都叫“梓涵”。
如果老師只喊這2個字的話,肯定是不知道叫的是誰?學生給家長用熱詞取名字的時候,也是要追求潮流,不能取過時的名字。
不同的時間可能流行的詞語是不一樣的,隨着扎堆叫“梓涵”的學生變少,有一種告別扎堆叫“梓涵”熱潮的感覺。
然後又有一批“爛大街”的名字出現,家長給學生取名字的變成把互相的姓氏加到名字中,也就是以父姓+母姓的組合給學生取名。
從一項調查中發現,有超過66%的家長就是以這一方式來給學生取名的,看到這樣老師不免有種心累的感覺。
用這一結構取的名字中,叫張楊的學生是最多的,其中有7160人,張姓和楊姓本來就是很常見的大姓氏,身邊姓張和姓楊的人也是很多的。
如果都是這樣給學生取名的話,那是很容易出現重名的情況,叫李楊、劉楊和王楊的學生也都很多,人數都分別是在4000個以上的。
但這一取名的方式肯定是不適合全部姓氏的,有的兩個姓氏放在一起並不和諧,比如姓氏魏和姓氏朱。
個人分析
用熱頻的詞給學生當名字,雖説不會讓學生的名字顯得那麼土,但容易出現不容易區分和重名的問題,名字對於小學生不僅僅是簡單的代號而已。
名字很重要,家長給學生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一些,不能過於隨意,想怎麼起就怎麼起,同時也是有一定需要注意的事項。
家長給學生取名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注意姓氏和名字的結合
給學生取名時,姓氏和名字的結合是家長一定要注意的,如果姓氏和名字的結合不通順的話,那讀起來就會有些彆扭。
取好了之後,家長一定要連起來多讀幾遍,或者問一下身邊其他人的建議之類的,如果搭配在一起有歧義的話,那就容易鬧出一定的諧音笑話了。
注意生僻字
家長也要注意生僻字的運用,並不是給學生用筆畫多的生僻字當名字就表示文學素養高。
用生僻字當名字以後會給學生帶來麻煩的,不光筆畫多難寫,帶學生去醫院或者幹嘛,還會容易出現對方不知道咋讀的情況?然後就得和對方一起在電腦裏找字。
注意寓意
取名時,寓意也是家長要重點注意的,要選用寓意好的字給學生當名字,家長不要把隨便什麼字都加到學生的名字中,有的家長是直接選用遊戲名和角色來當名字。
學生的名字沒有取好的話,容易被同學取外號
學生的名字沒有取好的話,那讀書期間就會容易出現被同學取外號的情況,而且都是不太好聽的外號,不少調皮的同學,都是喜歡拿學生的名字來進行開玩笑的。
會給班級里名字好玩或者奇葩的學生取外號,哪有學生會喜歡外號的,學生肯定是不希望同學那麼叫自己了,聽到同學起的外號,學生肯定是不開心的。
筆者想説:
家長給學生起的名字,其中是包含了父母的一片心意,過於追求獨樹一幟並不是什麼好事,平凡普通的名字也並沒有什麼不好,家長取名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好。
因為改名字並不容易,是有些麻煩的,如果取得不好,還不改的話,那將來對於學生就會有一定的麻煩了,文學名著裏或者詩詞中有很多寓意美好的詞,家長取名期間,可以多翻看。
今日互動:
你身邊有用父姓+母姓取名的嗎?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