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在北京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佈會上,公佈了温州朔門古港遺址的重大發現,這項發現將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提供有力實證。
温州地處中國大陸環太平洋岸線的中部,通江達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控帶山海,利兼水陸”的地理特性,決定了温州在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到了宋元時期,隨着市舶管理機構的設置,温州一躍成為“百粵三吳一葦通”、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城。
這種繁忙的貿易場景和重要貿易地位,歷史文獻卷帙浩繁,學界公認,沿温州、泉州、廣州等海上絲綢之路節點城市,證據鏈相互印證。
温州是曾經輝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之一。
歷史如大浪淘沙,經常只留下簡單的結論。温州是歷史和世人公認的“千年商港”,但是,那個千年的“港”準確位置在哪裏?漫長的時間裏,大家只知道應該在江心嶼附近的江邊,但是並無實物證據。
但是,温州的準確起點在哪裏呢?
矗立於濤聲的江心雙塔古航標,隱隱約約提示它們的千年的完美組合。船隻遙望燈塔,燈塔也一定能關照到碼頭。
果然,2021年一場源於城市道路建設的一場搶救性文物考古挖掘,温州朔門古港遺址終於向人們娓娓道出了出了塵封多年的繁華。
温州(朔門)古港遺址項目位於温州市鹿城區望江東路東首,位於温州古城北大門——朔門之外,北鄰甌江,與江心嶼雙塔隔江千年呼應,有詩讚曰“城腳千家具舟楫,江心雙塔壓濤波”。
沿着遺址處路基下降一、二米,時光倒退千年,千年繁華昔日重來。
2021年10月,該遺址在配合望江路下穿工程項目考古前置工作中被發現,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開展考古勘探與發掘,成功發現了古城水、陸城門相關建築遺蹟、成組碼頭、磚鋪道路、木質棧道、幹欄式建築、水井、灰坑等保存較好的古代遺蹟,並出土了沉船2艘,以及數以噸計的宋元瓷片堆積和形式各樣的漆木器等重要遺物,各類遺存年代跨度從北宋延續至民國時期,尤以宋元為主。
遺址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古代瓷器殘片,九成以上為龍泉窯產品,初步認定來自甌江上、下游各個窯場。絕大多數的瓷片堆積呈現出條帶狀集中分佈的狀態,且年代集中於元代,堆積特徵鮮明。
這些標本多數沒有發現使用痕跡,考古初步認定為貿易瓷在運輸、轉運過程中的損耗品。這更加雄辯地證明了碼頭的向外集中啓運的目的,古碼頭就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開始按鍵。
出土瓷器
朔門外沿江一帶屬於古代温州 “北埠”商業區,此次發現的遺蹟羣,規模龐大、體系完整、內涵豐富,實為國內外罕見,同時也形象地重現了温州千年商港繁忙的貿易啓運場景和必然的內在邏輯。
千年之前,上海尚未建市;寧波還正在努力向洶湧波濤要灘塗,尚未有以後外移深港優越條件和輻射內陸的便利交通;而這時的温州已經是建城千年的繁華之州。當時江南尤其是長三角上等的物產和商品,例如上等瓷器、漆器、絲綢、茶葉等,順甌江匯聚温州港口再走向世界,是一項最現實最高效的選項,温州順接海上絲綢之路是地理和歷史的必然選擇。其中數量龐大的龍泉青瓷產品,就是從温州入海,走向世界,“天下龍泉”揚名天下。
千年來,一代代的温州人,也順着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慢慢追隨着貿易,走向了全世界,温州人成了“商人”代名詞。
温州(朔門)古港遺址項目再現了宋元時期温州港的繁榮景象,是温州作為“千年商港”的堅強實證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圓滿闡釋。
從遺址的價值和保存狀況來説,它也是最完美的海絲遺址之一,堪稱近年來我國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一項重大收穫。9月28日,中國重大考古項目發佈會上,温州(朔門)古港遺址項目赫然名錄之中,遺址的重大發現不僅僅屬於温州,而是屬於全國,因為它將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提供有力實證。
目前,温州朔門古港遺址遺址保護與利用已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今後5年“10個抓手”重要規劃之一,同時也與温州“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不謀而合。
千年輪迴,千年滄桑。
温州依然通江達海,但已成為沿海海陸空立體並進的交通樞紐城市。
千年古港的東邊,已經擁有了眾多高等級的現代化深水碼頭。積澱在温州人血脈中的“商人”基因,如同碼頭邊甌江潮水一般奔湧不捨晝夜。千年商港温州定會攜帶更加燦爛的中國文明璀璨新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